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怎麼看土豪、屌絲的線上狂歡?寂寞的心誰來安慰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0年以來,一款名為Y Y音樂的在線直播軟體開始風行,迄今已吸引逾4億名用戶。在這個半虛擬的平台上,得意者可能一夜暴富躥紅,如某女主播在一年內吸引了數名「土豪」,由此聚集了數百萬財富,甚至她出行的頭等艙機票、星級酒店住宿也都由粉絲買單;某男主播生日當天收到的禮物摺合人民幣80多萬,與YY分成後有近40萬入賬。

  這是一個鮮有傳媒報道和研究機構關注的領域,而這裡集團運動的網路大軍洪流滾滾,每天24小時都在喧囂狂歡,於此駐足發展的商家因此賺得缽滿盆盈。2012 年,Y Y語音母公司歡聚時代在納斯達克上市,2014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歡聚時代凈營收6 .663億人民幣,其中在線音樂和娛樂營收3 .831億。7月9日南方都市報《土豪、屌絲的線上狂歡》一文,生動描繪了YY現象,由於YY圈外人此前多不知互聯網上存在這般盛況,以至於有些網民懷疑此文是在給YY做廣告。

  當YY觀眾的是些什麼人?他們有什麼需求?商家怎麼賺錢、賺什麼錢?此現象反應何等社會生態、折射什麼社會心理?這是我們需探討、分析的問題。

  如果網民嘲諷、攻擊「YY粉」,網上幾見不到反駁回擊,這一龐大群體在輿論場上似乎不存在,即便在虛擬世界,除了對特定的虛擬小圈子,對其他的虛擬空間也懶的交流。由此可判斷,這一群體共性較強的心理與行為特徵為「封閉內向」,生活中人際間交流溝通存在某種不暢因素的為數不少。我推想,再加上他們自己也可能不將YY視為「高大上」的東東,這就構成大家平時見不到幾個YY粉的主要原因了。

  YY上,「5 %的觀眾貢獻了70%的收入」。這部分被稱為「土豪」的觀眾,「基本都是富二代」,他們出錢后博得「國王」或「公爵」身份,給主播砸禮物數以萬計。一位在 Y Y上總消費超過300萬元的「國王」表示,「我什麼都沒得到,就是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南都記者指出「他們在虛擬世界里獲得權力與存在感」,反過來也就是說,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渴求權勢與存在感而不得,只好求助於非現實世界。

  搖滾歌手崔健有歌詞云:「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快讓我哭快讓我笑,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沒有感覺的感覺百爪撓心,沒有感覺而後的衝動是必須找到感覺。是的,無論人物大小,人生在世沒感覺不行。窮小子和富二代都求助於網路平台找感覺,而現在的問題是,就連在YY里一切許可權也都由人民幣決定,出錢多的高級別觀眾,能禁止低級別觀眾發聲。

  悲催的「窮屌絲」,連在虛擬世界找優勢與快感的資格也嚴格受限,窮人作為表演者不可缺少的觀眾,作為炫耀者展現豪光寶氣的對象,構成商家的人場、氣場,成為商家斂財的「幫凶」和富二代的小跟班。這下好了,本想借半虛擬場所娛樂一下,沒想到在這裡都激發出紛紛芸芸的各種羨慕嫉妒恨。

  叢林規則的實施領域無限擴張,崇尚平等精神的互聯網,部分領地也淪陷於叢林。中國網游界早已完成了這種侵略,注重力量平衡和恪守規則的歐美網游,不合人民幣玩家的口味,更滿足不了中國網游商的胃口,結果充滿花錢陷阱和「恃財淩窮」的網遊方能生意興隆。現在的YY,只是繼承網游既有戰果乘勝追擊而已。

  競爭無公正規則,線上線下皆叢林,恃強凌弱、窮追弱者無邊界、無極限,「系統」蓄意設計智力、技巧、精力在各種競爭中無足輕重,各種真能力和寶貴因素,均不被「裁判」尊重——此乃基本國情。

  會員身份、虛擬禮物是付費的全部呈現,商家和主播的收入均賴於此。百無聊賴或精神空虛的人越多,其中「土豪」所佔比重越大,YY賺得越多。很難說這種形式的財富轉移是好是壞。一來,「無腦之輩」的財富,集中部分到有策劃、組織能力的人手中;二則,財富在「土豪」觀眾手中又以可笑的方式轉出,似乎那些錢本來就屬於「多餘之財」。

  據說新時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據說文化先進、教育發達、精神文明、宇宙真理光芒四射可取代世間諸神……在YY上打發時間、尋找一點存在感的眾多網民告訴全社會,此類「據說」都不是真的。

  對比兩類網民很有意思。在凱迪、天涯、博客中國等網路平台上廝混的網友,處在YY觀眾對面的另一極。各種人組成的言說者、觀察者群體,其共同特點是關心公共事務、社會動態與思想觀點,比學歷、閱歷以及「土豪」、「洋豪」所佔比重,YY觀眾群無法望其項背。他們也在虛擬世界獲得某種內心體驗,比如參與感乃至地位感、成就感,不過體驗內容與YY粉大相徑庭。讓這些人因高興或貢獻花錢可以,可是讓他們為虛榮心掏腰包幾無可能。相關網站不像YY賺錢那樣容易,然而,網路監管對駐守這些網站的網民,卻一百個不放心。

  對YY觀眾,因他們無聊、空虛、「小孩子娛樂」而素無關注,而對表達型、知識型網民,則因其不無聊、不空虛、娛樂性差而嚴加防備。權力發力怎麼擰巴怎麼來,這也是國情。

  YY 模式與經營合法,別人干涉不了。YY聚攏觀眾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和其他耗人時光的活動相似,YY喧囂時,當時的參與者畢竟不在諸般罪案的現場。儘管如此,還是該說沉迷於YY(網路漢語中「YY」即「意淫」)不聰明,為此花錢不值得,對自家孩子絕非好事。解決之道還在線下,YY粉絲需要來自親近人的關注與交流,需要自找精神、文化因子來「填補空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