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不知道的真相:餘額寶對央行新規免疫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6-30 17: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餘額寶上周末連遭兩刀。

  砍向餘額寶的第一刀是,央行叫停貨幣基金「提前支取不罰息」特權。貨幣基金提前支取協議存款將不再享受約定利率,而是要承擔相關損失。協議存款佔大多數貨幣基金資產配置的80%以上,眾所周知最大的貨幣基金就是已經突破5000億元的餘額寶,有人推測,這將對收益已經越來越低的餘額寶雪上加霜。

  第二刀來自於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的判斷,餘額寶們沒太大發展餘地了。她的理由是,餘額寶本質上是第三方支付賣理財產品。傳統金融機構一旦醒悟過來,憑藉支付能力和賬戶數量優勢,有強大的競爭力。

  如果粗略地看,真覺得餘額寶們已經發展到了極致,沒得玩了。不過我以為現在看衰餘額寶的觀點,都是只看到了餘額寶渠道的創新,而忽視了互聯網理財產品在技術上的創新。餘額寶不光拿到的利率沒管制的「制度紅利」,更是有「技術紅利」。

  央行的叫停「提前支取不罰息」特權,是針對所有貨幣基金,那看衰的是所有貨幣基金公司,而不僅是互聯網模式售賣的貨幣基金餘額寶和理財通。

  其實認真研究一下餘額寶的歷史,就會發現,其實餘額寶早有對策。

  其實央行規定出來之前,有些銀行就對貨幣基金提前支取實行罰息。有的銀行會提供兩種報價,罰息條款下的利率會有風險溢價。

  雖然餘額寶的協議存款都存的是提前支取不罰息銀行,但餘額寶基本上不會動用提前支取這個「法寶」。

  餘額寶操盤手王登峰說,流動性的把握還是靠自身的資產配置實現,如果靠這個條款生存,整個貨幣基金都沒有存在的必要,基金經理必須管好自己的流動性。餘額寶的實際操作中,從未發生過提前支取。

  餘額寶為啥能夠從不提前支取,因為它上的雙保險是,不做長期投資。餘額寶七成資產投資期限在1個月內。

  也就是說,央行的這個新規定對餘額寶來說是無效的,因為它從來沒用過這個條款。

  正如吳曉靈所說,餘額寶本質上就是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貨幣基金。但這個基金,跟傳統基金大不一樣。

  傳統基金公司擁有很多大戶,符合二八定律,也就是兩成的人貢獻了絕大部分的收入。而餘額寶不一樣,它是由千千萬萬的「屌絲」組成,餘額寶規定每個賬戶最大投資額不能超過100萬,餘額寶規模來自於長尾用戶。

  貨幣基金為什麼會提前支取?因為用戶有大額資金的贖回,這打亂了貨幣基金的投資計劃,讓貨幣基金遭遇流動性危機,進而影響貨幣基金的收益率。

  餘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用戶基數大,每戶投資金額小,即便每天大量用戶贖回,占資金總盤子仍然是一個小數字,通過周轉可以解決而不必動用協議存款的資金。

  更為本質的是,餘額寶等互聯網基金可以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可以準確預測用戶行為,合理安排投資期限,非常有利於流動性管理。

  傳統的貨幣基金操盤手無法理解用戶,除了對大經濟形勢判斷之外,根本無法判斷每一個用戶會在哪一天提前贖回基金,更無法判斷贖回的資金量。

  如果從技術上看,餘額寶幾乎跟傳統基金不是一類東西。

  餘額寶1秒內就可以向一萬名用戶發放收益,每小時可併發處理3000萬用戶的轉出、轉出請求。餘額寶當前每秒最高能同時處理4000筆交易,平均每日處理訂單約850萬筆。如果餘額寶一天的交易量交由一個業務員來人工完成,業務員需要不吃不喝處理10年才能全部完成。

  餘額寶的背後,是支付寶積累十年的海量大數據。

  餘額寶通過這些數據能夠預測出資金的流動趨勢,解決流動性管理的矛盾。據介紹,餘額寶資金流出預測系統會每天定時進行業務預測,平均預測命中率達86%,最高達97%,預測準確率非常高 。第一天時餘額寶團隊已經知道了第二天天大概的贖回量,然後告訴天弘,然後天弘提前就開始做資金準備。

  餘額寶本質上是貨幣基金,它更是通過互聯網銷售通過大數據預測的新型基金;餘額寶的錢的確大部分進入了銀行協議存款,但長尾用戶資金分散又能通過大數據預測,其管理模式和運行成本都跟傳統基金大不一樣。

  或許有人說,為啥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已經降到4.3%,而有些貨幣基金收益仍然在5%以上。首先,國家經濟形勢不好,國務院要保增長,定向降准,市場上貨幣增多流動性較好,Shibor隔夜拆解利率是2.9%,去年同期13.444%,貨幣基金普遍收益降低;其次,作為5000億大盤子的貨幣基金,首要是保穩定,而不是高收益,道理你懂的。至於能不能在穩定的前提下增加收益,這得看操盤手的功力了。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8: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