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方:楊六斤變寵兒,好一出人間喜劇

[複製鏈接]

713

主題

805

帖子

216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森林木1 發表於 2014-6-26 1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報特約評論員陳方   

  楊六斤從棄兒到「寵兒」的境遇變化,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地政府部門失察的窘相。這也給其他基層政府提了個醒,照看好治下的孤兒,別再讓他們成為楊六斤。

  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後來爺爺奶奶也相繼去世,廣西隆林德峨鎮14歲男孩楊六斤一人艱難地生活,常常吃草一樣的野菜,還自製工具抓魚當肉菜。楊六斤的遭遇經媒體報道后,各方捐款已高達500多萬元。楊六斤也被接到深圳一所學校免費體驗,但很快又被他的堂哥和鎮政府幹部接回廣西老家。

  從棄兒到「寵兒」,是輿論對楊六斤遭遇的生動概述。楊六斤可能還無法體會命運的跌宕起伏,他曾經是個食不果腹的棄兒,小小年紀飽嘗人世悲涼。一朝被報道,便成「萬千關愛於一身」的「寵兒」,更是擁有500萬捐款。他未必知道這500萬意味著什麼,也未必能洞悉身邊的人和政府機構對他從漠視到關注的真正緣由。

  從報道看,楊六斤的堂哥也參與了「接人」事件,但我們無法苛責於他。堂哥常年在外打工,自己的孩子也是留守兒童,儘管如此,他仍每年為楊六斤留下500元錢。在這一事件中,真正值得思量的,是當地政府的作為。

  儘管楊六斤獲捐500萬后,當地政府從深圳學校「搶人」的誤解已得到澄清,但楊六斤獨自艱難生活6年的遭遇仍暴露了當地政府在救助孤兒方面的失責。不管是對楊六斤的存在毫不知情,還是知情卻不聞不問,當地鎮政府都難逃缺位質疑。2010年國辦發布的《關於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規定,政府必須在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等方面對孤兒進行全方位的保障與扶持。在長達6年的時間裡,當地政府在幫扶楊六斤方面到底做過什麼?政策規定的救助為什麼遲遲沒有落到楊六斤身上?

  事實上,經媒體報道網路發酵后,楊六斤的故事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悲情故事,他無可避免地和當地政府的形象連在了一起,輿論指責當地鎮政府等部門無所作為,並質問「楊六斤吃草的時候,你們幹嗎去了」?用成人世界的思維打量當地鎮政府的舉動,接孤兒楊六斤回家,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挽回形象和面子。對於孤兒等個體而言,媒體報道后引起的連鎖反應使「壞事變好事」,可對當地政府而言,這分明是一樁形象醜聞。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媒體報道,如果沒有500萬善款的「激勵」,楊六斤是不是依舊還是棄兒?可是,在缺位了6年之後,今天要如何表現,才可能挽回形象?恐怕有一條必不可少,就是真正替楊六斤考慮,讓楊六斤更好地成長。

  楊六斤的命運轉折只是個案,楊六斤的遭遇卻不是唯一。有資料表明,類似楊六斤這樣的事實孤兒,全國已有61.5萬,他們是否都得到了妥善救助?他們中還有多少楊六斤?他們中的楊六斤不可能都「幸運」地被媒體關注,那麼他們是不是也在過著「吃野菜充饑」的生活?歸根到底,保障孤兒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未來,還要靠政府部門主動發力,而不是寄托在媒體的偶遇上。楊六斤從棄兒到「寵兒」的境遇變化,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地政府部門失察的窘相。這也給其他基層政府提了個醒,照看好治下的孤兒,別再讓他們成為楊六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03: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