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用1557億從俄羅斯換到了什麼?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4-6-21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白 明




  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務理事國,也同為金磚國家,而且還是鄰國,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在當今世界事務中各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如果兩國聯起手來,影響力就會更大。在這樣的格局下,中俄這兩個國家之間經濟合作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而這種合作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與一些關鍵性的大項目綁定起來才能夠發揮好應有的作用。據國內一些媒體報道,6月18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副總裁梅德韋傑夫在莫斯科表示,該公司已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針對250億美元(約合1557億元人民幣)的供氣預付款事宜達成協議。在當今國際貿易中,支付方式多種多樣,除了通常見到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方式外,在特定條件下也有採用預付方式的,還有採取延期交付的方式,甚至一些工程項目採用BOT方式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對於一些「定製」特徵比較明顯的大項目而言,需要支付一定比例預付款或者開具銀行保函按理說也是常見的事情,本不應當令人驚詫。然而,中俄兩國之間最近達成的這份天然氣長期供應協議卻屬於「特定情況」,因而並不意味著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中方預付款所換取的承諾是,俄羅斯方面將在4年至6年時間內實現對華供氣。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兩國在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對於雙方來說意義都很重要。正因如此,藉助亞信峰會這麼一個重要的國際場合,中俄兩國政府於5月21日在上海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也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有報道表明,根據合同,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無論對中國來說,還是對俄羅斯來說,這項合同簽署的意義都十分重要,也都關係到兩國各自的國家經濟安全。

  一方面,對於中國來說,進口對外依存度的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國內能源保障的難度及不確定性。我看到報道,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前些時候的一份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58.1%,預計2014年將達58.8%。我另外也看到一份資料,到2015年,中國對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進口依存度將達到62%左右,2020年將達到68%左右。雖然不同的預測結果會有所出入,但至少都印證了未來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將會進一步擴大。從強化我國的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看,只有儘早實現能源供應來源的多元化,才有可能分散風險,提高保障水平。更進一步來看,也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能源市場定價過程中的話語權。眾所周知,對於石油供應來說,由於種種原因,近些年來中國近海及周邊海域出現的某些情況有些令人不安,對海上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運輸會帶來某些不確定性。即使沒有海上運輸安全問題,許多對華出口石油的國家也存在著政局不穩定因素,如伊拉克、奈及利亞、蘇丹等國家出現的不安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對華出口石油天然氣資源的穩定性。在這樣的複雜局面下,對於中國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供應安全來說,中俄兩國簽署長期對華供氣合同無異於吃了一顆定心丸。

  另一方面,對於俄羅斯來說,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對外依存度也同樣很大,只不過這種對外依存度體現為國內產業對出口的依存度,而不是像中國那樣體現為國內需求對進口依存度。況且,俄羅斯的出口換匯來源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依靠能源產品。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方面在石油天然氣領域對於「賣不掉」的擔憂很大,絲毫不亞於中國對於「買不到」的擔心。目前看來,受烏克蘭緊張局勢的影響,俄羅斯方面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有更多不確定性,除了要考慮支付能力之外,還要考慮更多的非經濟因素參雜其中,甚至也可能會同時出現「賣不掉」與「不想賣」交錯存在的情況。俄羅斯對許多歐盟國家的天然氣的長期供應關係也受到更多挑戰,其中包括長距離運輸維護管道通暢難度大與過路成本高的問題。隨著中俄兩國簽署天然氣長期供應合同,未來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市場也會更加分散化,有助於俄羅斯方面在與烏克蘭以及許多歐洲國家進行天然氣供應談判之時增強底氣,使俄羅斯在一些國際事務中的博弈籌碼增加。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於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出口市場的穩定而言,中俄之間簽署長期對華供氣合同也同樣相當於吃了一顆定心丸。

  應當指出的是,雖然中俄簽署由俄羅斯向中國長期供應天然氣的合同對兩國都有利,但如果僅僅靠一紙合同來維繫這種長期合作關係也容易令人產生不放心的感覺。事實上,只有切實做到「先小人後君子」,才能夠讓上述合同不僅僅停留在君子協定的層面上,而是對雙方都要有約束力。

  目前來看,250億美元的預付款對於俄羅斯而言十分重要,原因很多。例如,烏克蘭在向俄羅斯政府購買天然氣時經常拖欠貨款會讓俄方更多選擇「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保守做法,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在沒有收到烏克蘭天然氣付款后,在6月16日宣布對烏克蘭改用預付款方式供氣,也就是說烏克蘭必須先付款,才能根據付款額得到相應的天然氣。看來,對於向中國出口天然氣收預付款而言,俄羅斯的做法還真與烏克蘭「一視同仁」。有如,近年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疲軟令俄羅斯取得外匯收入難度加大,特別是烏克蘭危機后,一部分外資車裡俄羅斯,客觀上加大了俄羅斯平衡外匯收支的難度。此外,向中國出口天然氣本身也需要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才能夠達到履約條件。當然,在獲得預付款后,俄羅斯方面也不會再過度擔心會自己這邊僅僅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其原因主要在於俄羅斯方面更加容易對中國方面施加影響,最終使中國方面需要準備的天然氣進口設施更主動與俄羅斯方面需要準備好的出口設施相對接、相匹配、相同步。按照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副總裁梅德韋傑夫的說法,俄羅斯方面將在4至6年內實現對華供氣,這取決於中國境內天然氣接收配套設施的準備情況。他認為,中方將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相關設施建設。也恰恰是這句話揭示了俄羅斯方面此時此刻的真實心態與腦子裡想的真實意圖。

  現在的問題是,俄羅斯拿到250億美元之後,主動權會增加很多,屆時俄羅斯還會不會按期、按質、按量、按價履行自己許下的供氣承諾?我想,如果俄羅斯今後在供氣履約方面表現得不痛快,甚至東張西望,想必也會後果很嚴重。據了解,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中石油將在俄氣對華供氣前,向後者支付250億美元預付款,但支付細節尚未敲定。從維護自身權益的角度來看,即使我們必須向俄羅斯方面支付購買天然氣的預付款,也會按照通常的國際慣例,設定某些針對自我基本權益的保護條款,而且支付過程也會是小心翼翼。按照常識,對於這麼大的項目,中國方面向俄羅斯方面支付預付款的過程也不會像「買白菜」那麼簡單,不排除會採取分期分批方式來將可能出現的風險壓低到最低水平。

  總的來看,隨著今後這筆250億美元預付款的支付到賬,俄羅斯向中國長期出口天然氣項目理應會相應加快實施步伐,其結果不僅對於中國而言,相當於吃上一顆「買得到」天然氣的定心丸,而且對於俄羅斯方面而言,也相當於吃上一顆「賣得掉」天然氣的定心丸。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筆預付款如果花不好,極端情況則意味著可能打水漂。相反,如果預付款花得好,可以為中俄兩國買來兩粒定心丸。現在看來,後者成為最終結果的概率要大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07: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