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航海機器人航行16000多千米,穿越太平洋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4-6-18 1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航海機器人航行16000多千米,穿越太平洋
時間:2013-04-01 11:40 來源:環球科學(huanqiukexue.com)

  一台潛水機器人不僅獲得了一批珍貴數據,還創造了航行距離的新紀錄。

  

  (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報道)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一台名為「Papa Mau」的潛水機器人採集的數據信息。這台機器人和衝浪板一般大小,由波浪驅動航行。它從美國舊金山出發,航行16 668千米后,於去年年末抵達了澳大利亞赫維灣,成功穿越太平洋,並創造了無人駕駛潛水設備航行距離的紀錄。它還記錄了沿途有關洋流、風速和對海洋生物至關重要的微生物等數據信息。

  這台潛水機器人在海中航行了一年有餘,是4台被稱為「波浪滑行者」的自動航海機器人中的一台,它們由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Liquid Robotics公司研製並測試運行。公司首席執行官比爾·瓦斯(Bill Vass)介紹說,他們的潛水機器人提供的數據,其精確度比衛星提供的還高。目前,衛星被用來監控獲取風速、浪高及水華等海洋數據。在400千米高的軌道上,衛星「只能粗略地遙感這些數據」,瓦斯說。此外,它們也只能監控洋麵附近的海洋環境。與之相比,滑行者機器人能夠「感知洋流的方方面面」。這一功能可使它們更好地監測洋流的流速和方向,而這些信息對航運、石油和天然氣開採以及全球天氣均有重要影響。

  美國羅格斯大學生物光學海洋學教授奧斯卡·斯科菲爾德(Oscar Schofield)雖然也認為衛星的探測效果有限,但「即便只能探測到洋麵,它們仍是能提供海洋全球監測的唯一途徑」。問題是,如何才能填補洋麵之下的空白,將二維平面探測升級為三維立體探測呢?同是羅格斯大學教授的物理海洋學專家斯科特·格倫(Scott Glenn)說,結合衛星和滑行者機器人兩者獲得的數據,或許能帶來更加完整的圖像。衛星能提供實時海洋圖,而「波浪滑行者」機器人和「水下測繪滑行者」機器人則能進行垂直方向上的海洋測繪,並且能隨時派它們去最感興趣的海區,格倫解釋說。

  Liquid Robotics公司挑選了5名科學家,來研究「Papa Mau」和其他滑行者機器人收集的數據。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默塞德分校和聖克魯斯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以及位於波士頓的「Wise Eddy」軟體公司的研究人員,將利用這些數據來分析評價海洋生態的健康和循環、海洋生物種群的數量和其他對海洋生物具有決定性影響的相關信息。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