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1977 年的冬天,中斷了十年又重新恢復的高考制度,開始改變著我們這個這個龐大國家無數人的命運。一紙試卷廢除了「推薦上大學」,給當時渴望改變命運的人們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很多人藉此叩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走上輝煌的人生道路。下面這組照片,前13張是網上轉載的,后2張是我拍的。
1977年的招生對象為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原軍人、幹部和應屆畢業生。
1980年,開考前兩名女生在交談。她們的笑容給沉悶的考場帶來一絲輕鬆的氣息。
1980年,高中教師於大衛在考場外鼓勵學生。
1994年8月27日,三峽壩區三斗坪鎮東嶽廟村10組移民黎開英的兒子望軍以651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的汽車工程系,該村的鄉親們紛紛來到他家祝賀。
1997年有284萬高中畢業生參加的全國高校入學統考,「陪考大軍」中的一位母親向走出考場的女兒遞上飲料。
1998年中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中,北京70個考場聚集了4.5萬餘名考生。在北京四中的考場上,一名理科女考生滿懷信心地等待發考卷。
2000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第一次春季招生考試」,19日在嚴寒的冬季開始。北京考區為千餘名考生設置了54個考場。圖為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考場的考生參加語文考試。
2000年位於北京東大橋的百腦匯電腦城內,一大早就有許多考生和家長來到電腦城,排著長隊等待免費上網查分。據工作人員說,一個上午就有近百人前來查分,查完了每個人的臉上以後可以說一家歡喜一家憂。
2001年,高考取消考生「未婚、年齡不超過25歲」的限制,這給大齡考生以驚喜和機會。以炒股為生的黃順鋒做夢也沒有想到今生還有機會參加高考。他同眾多大齡考生一樣,成為高考新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
2002年7月7日,上海市9.28萬名考生,冒雨走進全市3800多個考場參加高考。而首場的語文考試作文「面向大海」因取材範圍過大,頗讓部分考生感到無所適從,紛紛表示心裡沒底。一位女生剛出考場,便向母親訴苦。
2003年6月,高考入考場前必測體溫。廣州的考場要求考生要比往年提前進入考場,以便有充分時間為每名考生進行體溫測試。廣州七中考場的考生進入考場,經過測量體溫后,他們在試室樓下等至8時半才進入考室。
2005年6月6日,河南省702個考點的7萬名監考老師同時在各地進行考前考務培訓。今年第一次在考場使用的金屬探測器,杜絕手機等通訊工具進入考場。
2012年6月7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考場外考生家長們的背影。無論烈日炎炎還是風雨交加,他們就這麼翹首以望,一個背影,就是一個企盼。
2013年6月7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考場外的考生家長,烈日高溫下坐在馬路牙子上,顯得很疲憊。一年一度的高考,既是考孩子,也是「考」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