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招遠血案」:「叫罵式反思」也該反思 (轉)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4-6-4 08: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天是「招遠血案」死者頭七。據報道,上午10點10分,死者丈夫、兒子等多名親屬來到事發麥當勞門前祭奠;多名目擊者受訪時在表達了難過與愧疚后,願意出庭作證;還有疑為邪教信徒的婦女現場鬧事被帶走。

  像所有熱點新聞一樣,「招遠血案」在頭七這個特殊時間節點上,也呈現出紛繁複雜的新聞性:兇手被批捕,家人還在悲傷,目擊者們願站出來作證,而網友們弔祭的弔祭,譴責的譴責。這些聲音中,最讓人心生感觸的,是幾位目擊者在事發多日後的愧感——在遠離了恐懼后,這樣的「良心發現」,究竟有沒有必要呢?

  應看到,涉事目擊者不約而同地選擇用「愧疚」與「不安」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這既與遠離恐懼威脅之後心情漸平的反思有關,也與輿論對他們的逼問有關。許多人認為,受害者的死,與周圍的人不肯伸出援手的冷漠或怯懦有直接的因果關聯。為此,他們對現場目擊者抱以指責甚至謾罵。

  其實這對目擊者來說,未必公平。某種程度上講,他們也是受害者。一場溫馨的晚餐,被突如其來的兇殘驚擾。目擊者們還沒來得及分清事情的原委,究竟是家庭糾紛還是庸常爭執,慘劇就發生了。他們也不是無動於衷,在報警同時,還曾用言語震懾和阻止行兇者,並及時保留證據。對於未經過專業防暴訓練,且沒有明確完備的「正當防衛」法律條文支持和保護的人來說,他們未嘗就沒盡到本分。那些在屏幕後辱罵的人,做事後諸葛式的道德評判,固然能展示自己的正義感,但這理直嗎?

  任何脫離真實語境的臆想,都是無意義的。我們不可能奢求,現實都按照想象的劇情演繹。恐懼中的失措與遠離恐懼后的理性,都發軔於人性本能,它確實需要在砥礪訓練中,學會更自如地切換,如臨危不懼、應對有序,但在具體情境下,許多事容不下假設。這也理應成社會反思的人文基點:很多時候,教會應急技巧,比動輒道德先行更有意義。

  確實,每起悲劇都有可反思的空間。所有反思中,最該反思的,是我們何時才能形成理性看問題的習慣。事發后喧囂的爭議和互毆式的指責聲,固然能帶來道德快感,卻無法換來原因探究和源頭應對。譴責冷漠是應該的,但要分清冷漠和「欲救無術」的差別,要保有起碼的人文常識,而不能只顧著製造情緒泡沫。遺憾的是,在網上仍有些對當事人包括目擊者的喊打喊殺聲,這讓人忍不住心驚——它跟某些殘忍的虐害,何嘗不是同源同構?包括在「招遠血案」死者頭七這一天,網上盛傳的疑是邪教信徒的婦女來祭奠現場鬧事被帶走的照片,在圖文都詳細清楚的情況下,仍被許多網友看成「親友們祭奠受害者被抬走」,並由此叫罵並喊打喊殺,讓人在看過這些評論之後,忍不住心驚——這是不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我們社會令人揪心的一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