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探秘美國深泉學院:與世隔絕每周勞動逾20小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4-5-12 2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4年05月12日 07:40

  來源:新京報

  

  深泉學院學生正在給牲畜餵食。

  

  深泉學院學生在上課和學習

  從洛杉磯向北驅車5小時,再坐3小時長途汽車,最後再乘校園巴士翻過2000米高山,就來到美國最特立獨行的學校——深泉學院。這所與世隔絕的學院已有97年歷史,儘管只是兩年制專科學院,但卻以嚴格的錄取標準、「強悍」的教學模式而著稱,這裡的style是一邊學習文史哲,一邊干農活。

  【生活】

  與世隔絕每周勞動逾20小時

  這是沙漠深處的一處荒野。四面無人,最近的小鎮離這裡也有64公里之遙。灌木、沙石一直延伸到遠處高達2000米的山峰。碰到冬季大雪,常常數天與外界聯繫中斷。

  在菜地、牛欄和大片的苜蓿田掩映之中,有幾棟簡樸的房子,那就是荒漠最深處的神秘學校——深泉學院。

  在深泉,學生們的生活在太陽升起前就開始了。清晨6點,負責播種的學生已下地勞作,負責擠奶的學生已經在為全校師生準備牛奶。負責準備伙食的同學要比所有人都起得更早才能保證大家吃上早餐。

  在這座遼闊的大牧場中,學生們是廚師、是屠夫、是擠奶工、是牛仔。學校有約200頭牛,以及馬、羊、豬、雞等動物,學生們必須和校工一起放牛、耕種。除正常上課之外,每名學生都必須擔任一項職務,包括每天清早四點起床去擠奶、喂牲畜、駕拖拉機播種、搬木材、挖水渠、放牧牛羊、宰殺牲畜、做飯等等。每個學生平均每周都要在農場里進行不少於20小時的勞動。

  不僅食物自給自足,學校還有自己的發電機,但不提倡看電視;有電話線,但信號不太清楚;可以通過衛星上網,網速很慢,而且不允許學生有社交網路賬戶,因為過於「輕浮」,損害學院的純潔性。

  【理念】

  校訓是學習、勞動和自我管理

  深泉學院創立於1917年,創始人盧西恩·盧修斯·納恩是美國的電氣先鋒。他認為學校應該是民主的實驗室,不僅應集中在智力發展,也應強調個性、身心發展和責任,因此深泉學院的校訓是——學習、勞動和自我管理。他希望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到責任,在兩年的學習中學會自我管理。

  除了高強度的勞動,這裡的學習任務也堪稱繁重。必修課只有兩門:英文寫作和公共演講,學院認為,學生要想在某一個領域為人類服務,表達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學生一入學,就需要學習寫作。而公共演講則貫穿整個兩年學習時間中,學生們要做11次至少10分鐘以上的公開演講。

  其他的課程則是選修,由學生選定科目,聘請老師,然後和老師一起決定學習的內容和進度。因為學生少,所以「一對一」的授課在這裡也並不稀罕。

  每天學生有1到2節90分鐘的大課,因為每個班通常是8名學生,這就意味著每人都必須準備大量用於課堂討論的素材。課程以文學和哲學為主。每學期需要完成2到3門課程,全年上課時間超過300天,上課強度遠遠高於普通大學。

  學校有3名管理者,8到9名教授,其中3名教授是專職,其他則是每學期聘請的客座教授。除學校提供的選修課程,學生還可要求教授給自己量身定製課程。

  教授們就住在學校里,和學生宿舍走路不到一分鐘。學校有一個傳統,就是教授住所的走廊從不關燈,這是鼓勵學生隨時和教授探討,而教授除了上課,也會和學生們一起勞動。

  【爭議】

  家長稱經歷危險也是學習目的

  當然,學生們來這不僅僅是為做農活。理論上講,深泉學院只是一所兩年制專科學院,但它卻以嚴格的治學贏得一席之地。在2011年的美國官方排名中,深泉學院的學術能力排在美國大學的第三位,僅次於普林斯頓和耶魯。

  在深泉學院學習兩年後,可以獲得「副學士」學位,直接工作。不過大多數學生選擇去其他大學繼續就讀,他們可以直接從大三開始讀起。緊張的課程,加上長時間的體力勞動,還有在荒漠中培養出來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令深泉畢業生深為哈佛、耶魯等大學所青睞。

  在過去10年,16%深泉學生畢業後去哈佛大學,13%去芝加哥大學,7%去耶魯大學,7%去布朗大學。還有學生去了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斯坦福和牛津大學等名校。

  雖然聲名顯赫,但該校也曾遭遇危機。1999年,名叫邁克爾·皮霍斯的學生在駕駛拖拉機下坡時翻車身亡。這對所有學生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學校這種培養方式也受到質疑。但出人意料的是,孩子的父母只是要求學校更注意安全措施,並沒有提起訴訟。他們還希望「不會因此重新設計深泉的課程,將危險的經歷完全從課程中剔除,因為那也是到這裡學習的一個目的」。(高美)

  你們為什麼來到這個曠野?不是為了傳統的學術學習,也不是為了田園牧歌的生活;更不是為了在商業中獲取成功或是在職業道路上追求個人利益。是為了準備好用生命去服務,要明白,過人的能力和高貴的信念是對你們的期望。 ——深泉學院創始人盧西恩·盧修斯·納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