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舌尖》成功營銷看紀錄片:鏡頭上露臉的美食賣斷貨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4-30 16: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4月27日四川在線報道,四川臘肉上鏡后的兩個小時銷出上千份、貴州魚醬廠家一年生產的1000罐賣斷貨……只要是鏡頭上露臉的美食,都被一搶而空。《舌尖2》播出帶來的收益已經超過一個億。

  有網友對此認為,如今,邊看《舌尖2》邊上網買吃的,成為不少「吃貨」們的周五「夜宵消費」。《舌尖2》剛播出兩集,據某國內大型電商統計,第一集中出現的西藏野生蜂蜜已經斷貨,貴州魚醬半天賣了1000份,而四川的臘肉更是一周賣出了一萬份,25日舌尖第二集中的鏡頭對準了川菜大廚製作油辣椒,一經播出,四川某品牌的油辣椒銷量也比平時翻了40倍。價值9元的徽州臭豆腐更是賣瘋了,銷量飆升至驚人的750倍。因為《舌尖2》的廣告效應,此片也帶動了中國紀錄片投資從2009年不到5個億,到2012年接近20億的局面。

  有網友認為,企業在營銷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會通過廣告宣傳,將企業和顧客直接聯繫在一起,起到溝通商情,傳遞信息,實現企業目標等重要作用,它能為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成功的銷售鋪平道路。記錄宣傳片聲色並茂地凸顯獨特的風格面貌實力,就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讓社會不同層面的人士對其產生正面、良好的印象,從而建立好感和信任度,並信賴其產品或服務。

  有網友認為,事實上,市場現在對專業化、高水準的紀錄片需求是很大的,比如,許多地方政府和大型企業要拍宣傳片,許多企業上市前路演時也需要拍宣傳片。植入式廣告未來是不是也可以成為一種商業運作方式,這些都值得探討,對紀錄片進行市場化挖掘,其中大有文章可作。

  有網友認為,正如多年研究中國紀錄片的何蘇六教授來說,《舌尖2》卻是中國紀錄片一次難得的市場化探索。「一部《舌尖2》賣出兩個冠名權,僅這項收入就非常可觀,一個冠名賣了4300萬元,另一個賣了4500萬元,兩個冠名權加起來就是近9000萬元。」《舌尖2》在海外的版權銷售單集價格達到6萬美元,創下中國紀錄片海外銷售最好成績,這個價格已與國際接軌。「《舌尖2》中提到的食材也由電商同步推出,雖然不知道具體收益,但網路銷售空間很大,收益必然不菲。」

  網友評論:如果說《舌尖1》把中國紀錄片帶進了公眾時代,《舌尖2》的營銷則正將中國紀錄片引向產業化征程。周播、冠名、插廣告,昭示紀錄片真正在電視媒體佔據了一席之地。舌尖現象,對中國紀錄片的名分確定及產業鏈模型構建,都意義深遠。

  《舌尖上的中國2》:腳步伸與舌尖縮之間的樸素哲學

  《舌尖上的中國2》的第一集《腳步》千呼萬喚始出來,多少吃貨傲嬌的看著熒幕「自虐」,多少商家敏銳的尋找著一瞬間的商機,多少胖子嘴裡埋怨著這個時間點播出明顯是讓他們五月徒傷悲……實則從第二季第一集《腳步》的節奏來看離以上這些人群漸行漸遠,在一些人一群人一幫人邁出腳步尋找美食的途徑里,城市裡觸手可得的所謂美食已然脫去了精緻的糖衣,在一次爬樹一次遠行一回出海伸出腳步尋找美食的途徑里,商業中付出鈔票的所謂美食褪去了重口味調料的化妝,在兄弟情夫妻情和鄉土情延伸出腳步尋找美食的途徑里,現實里立等可取的所謂美食剝離了狡猾和刻意的面譜。

  將《腳步》放到《舌尖上的中國2》第一集恰如其分。人類和食物之間本就存在著一種樸素的哲學,人類的腳步往前伸一丈,找到食物,舌頭將食物包裹往回縮一寸,腳步和舌尖就像是裝在人類身上的一個自動彈簧,在叵測的大自然里無時不在的壓力才會讓人類滿足慾望的彈力更加強勁。從第二季的第一集即可看出,弱化了美食烹調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而強化了尋找美食路途之中的艱辛和滿足;食物的直接刺激被有意省略,而食物的情感互動被渲染與烘托。

  除了養蜂人夫妻和出海打漁夫妻略顯重複的表達著愛情的真諦以外,西藏林芝為了讀大學的弟弟而冒險去爬高樹取蜂蜜的兄弟情、麥客出去收麥子時的同事情、為女兒學會捕撈跳跳魚的父女情、留守兒童和回家半個月父母之間的親情、歸國華僑的鄉情,都找到了合適的食物成為他們表達情感的紐帶。我們的美食承載的不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靈魂深處的滌盪和牽引。酥油蜂蜜是兄弟之間的滾燙而粗糙的甜蜜,雷山魚醬是儲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泉州蘿蔔飯是深埋心底的召喚與渴望……

  看的出受篇幅的局限,太多的美食都一閃而過,而不停穿插的鏡頭的密集以及特寫的頻繁使用也讓我們看到了第二季節目對於素材的精心準備,也就是得以露面的美食大多已經經過了導演們的一輪輪海選中的刪選,同時入選片子的主人公更是經過了精挑細選,因此觀眾看著看著竟然有一種催淚的效果,一道道美食更像是一隻只的放大鏡,將觀眾心裡偶爾流露的情感經過相同經歷的主人公得到鏡面的映射,將觀眾心裡潛藏的情感通過美食的傳遞得到放大鏡的擴大。

  腳步的伸和舌尖的縮之間不僅停留於人類原始的情感里,也存在於科技和傳統的掙扎中。因為有了自動化的收割機而使麥客的收入銳減、甚至讓他們面臨自己是最後一代麥客的窘境;因為有了更多的大馬力漁船能夠出海遠洋使得魚類資源將會在未來五十年遭遇枯竭;因為有了流水線前不知疲倦猶如機器人的背井離鄉的打工者,貴州的這位留守兒童的媽媽的髮型也從精緻變成為了實用……我們使勁的找著傳統和科技之間的平衡點,但實際上我們能選擇的只有妥協和被裹挾,科技的風潮像是一陣陣颱風,每一次的出現必將摧毀一個原始的風貌,也許只有極少部分人能屹立於颱風眼上怡然自得,更多的人只能與風共舞,冷暖自知。

  值得讚賞的是《腳步》中間有一段變奏曲,有別於前后都採用一道美食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中間以極快的速度展現了每一個地方都有的卷餅式的美食,有山東煎餅、烤鴨卷餅等等,我們不同地方的美食既有著如此的不同,又有著不言自明的默契,將自己當地的美食捲入餅中,與其說如此相同的食用方式是幾千年來的人口遷徙的傳遞,不如說是符合了人類舌頭的工程力學,舌頭包裹食物其實就是用卷的方式,因此餅如同第二條人類的舌頭先將食物捲入其中,再將自己投入人類第一條舌頭的懷抱里,這是一對無比忠誠和協調的主僕之間的效勞和反潰

  紅燒望湖、藍田褲帶面、樂山嫩豆花、麻辣香腸、蒙山羊肉湯、熗炒野生木耳、香菇釀、魚釀燉花魚、紅燒肉、煙熏臘肉……能夠預見的是這一系列原本稱不上是美食典籍里的美食將會一次又一次的翻飛在社交軟體的刷屏中,然而從你的好友點贊的數量上你會發現你的炫並沒有起到意料之中的作用,這些美食的型稱不上好看甚至有些醜陋,你的社交軟體能傳遞的只是一個外型,你的好友們的眼睛吃不下這道美食。這無疑是對於患有曬美食綜合徵人群的一次治療。或許我們實在不該把以上的食物稱為美食,它們只是食物,大自然的恩賜和人類智慧的運用,消費的浪潮里我們太注重了美食的「美」,《腳步》讓我們重新回到了美食的「食」,尋找美食的腳步不能過於緩慢,也不能邁出的太大,人類尋找美食的腳步是在大自然的舞池裡的一場場夢幻舞步。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8: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