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盧浮宮廣場跳舞丟了誰的臉?

[複製鏈接]

4795

主題

4842

帖子

709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吃貨一號 發表於 2014-4-26 14: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群中國大媽在盧浮宮跳廣場舞歡快娛樂的照片,昨天再次成為「節操」話題,引來一波歡樂而又糾結的口水。
    中國大媽以鮮紅的民族風裝束,將廣場舞陣容挺進盧浮宮廣場,不僅沒有能讓身處國內的網友從中分享到尊榮,相反讓太多人有著無地置容的自卑。雖然世界浪漫之都的警察,沒有像紐約這座法治之都的警察一樣動用手銬,但不少人可能打心眼裡巴不得這批大媽迅速消失在盧浮宮廣場。
    能在盧浮宮廣場跳舞的中國大媽,肯定不是一般的大媽。生活條件不一般,勇氣更是了得。她們一定覺得中國的廣場舞,美得不一般。這種自豪感,與國內網友對於展示中國現代文明所期待的自豪感,顯然是拉開了太大的差距。很多網友覺得丟人,他們將中國大媽的廣場舞,當成了一件丟人的家醜,寧願在國內忍著,也不想讓她們的廣場舞姿、連同噪音一起代表著「中國」。所以,這張照片曬到網上,人們對自己的母親輩,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反感與厭惡。
    中國大媽在盧浮宮廣場大炫「民族風」,理論上應該是由異國的法律與民眾的包容程度來決定的。她們跳不跳廣場舞、怎麼跳廣場舞,輪不到國內民眾說三道四。但為什麼這個場景能夠勾兌出國內網友的反感?我看關鍵不在異國他鄉的盧浮宮廣場能不能跳、給不給跳,而在於這個特殊的地點,對國內民眾持續不願包容的廣場舞衝突情緒,有著神經被挑戰、被刺激的意味。
    年長的張揚,與年輕的低調,構成了當代中國人文明衝突的一道別樣風景。中國人在變,不是中國的老人變壞了,而是年輕人變得進步了。他們與長輩之間的衝突,其實是公共意識的衝突,是自我形象在表現形式上的衝撞,是法治觀念的衝擊。他們在改變自己的同時,希望能夠改變父母長輩,希望他們不以物質文明的進步而溢於言表,不因兒女孝順能幹而將幸福曬在閑暇的廣場舞步上。
    但是,吃過生活苦頭的大伯大媽們,總是無法抑制「翻身作主人」的揚眉吐氣之情,無法節制「甜蜜的生活」的快意。她們像精神暴發戶一樣,走到哪裡,就將廣場舞跳到哪裡。她們用飽和的音樂,給飽滿的精神煽情,將自我與自私,不分邊界地融合在音樂與舞步之中,彰顯著倚老賣老的自由,展示著必須包容的強勢。
    前不久發生在溫州松台廣場與新國光公寓居民之間的噪音對決,是中國大媽廣場舞擾民引發的一場最具典型意義的衝突。這場曠時三年之久的口水戰,最後演變成附近居民花26萬元買來高音炮的一場以噪制噪對決,實質上是兩代人之間不同文明標準碰撞出來的法治火花。三年多來,有多少居民不堪忍受廣場噪音,並不在大媽們換位思考的範圍。當地政府出面協調時,有大媽理直氣壯地說,居民有意見,我們不回應,管自己跳舞好了。更有老人說,跳了健身舞,對面醫院可以不用去了。
    三年多讓人開不了窗、睡不好覺的廣場舞噪音,老人們是不會想到有沒有別人被折磨得進了醫院的。如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尊老愛幼,不是建立在適應現代文明需要的法治進步和法治標準之上,廣場舞完全可能成為一些老人為老不尊的新型表現方式。她們會在日漸引起晚輩反感直至對抗之後而並不自知。就像中國大媽們在紐約布魯克林公園自我感覺良好地炫著「中國風」,領隊被當地警察兩次銬走後,依然很無辜地以為對方還是「反應過於誇張,涉嫌種族歧視」。
    中國大媽的自豪感與中國晚輩的自豪感不對應,既是兩代人文明標準和觀念的不對應,也是法治與道德標準的不對應。大媽們在盧浮宮廣場跳著自己的舞,晚輩們在國內覺得丟了自己的臉,晚輩們反應確實是過度了些。但是,在這些激烈的情緒之中,晚輩們針對的,顯然不是畫面上跳舞的那幾個中國大媽,而是指向著國內眾多舞步不息、擾民不止的廣場舞現象。
    兩代人之間的文明衝突,時常用不文明的方式來衝撞,責任不完全在中國大媽和晚輩們之間,還在於法治的標準跟不上現代文明的節奏。放任晚輩「改造」長輩,或者放任中國大媽們倚老賣老的必須包容心態,最終傷害的不只是兩代人之間的感情,還傷害著文明,傷害著法治。(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