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一樣的理解。弱智的項羽是怎樣稱霸后又轉瞬失去的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3-17 1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記》說:項籍是下相人,字羽。當初起兵反秦時,年紀二十四歲。他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就是楚國大將項燕,是被秦國將領王翦(jiǎn)殺死的。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將領,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籍年輕時,學習文字知識沒學成,放棄,去學劍,又沒學成。項梁很生他的氣。項籍說:「學文字能夠記寫自己的名姓就行了,學劍只能對抗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對抗萬人!」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很高興,略微知道其中的意思,又沒學完。

  記得《射鵰英雄傳》有個傻大姐有個三拳兩腳的武功,也算是江湖中人了。這項羽看來與這個傻大姐相似,估計當年項羽叔父項梁在軍事上也就教會攻城略地三拳兩腳的功夫。其實,在軍事也就教會他懂得怎樣進攻,做個先鋒官的角色。至於什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甚至基本撤退防守這些軍事活都沒有學會。

  當然,不是項梁不想教這個,是項羽這孩子不想動腦子自己放棄了!本來就是弱智的孩子,學習什麼都靠反覆灌輸,沒有悟性的。於是,項梁就反覆對他教導攻城略地的戰術三招兩式,這才大功告成。沒有辦法,項梁就這麼一個親侄子,或根本就是親生子,總得想辦法讓他項家的事業復興,也無愧於列祖列宗。

  說來,這個項梁也算是不簡單的人,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子。當年,項梁在父親項燕眼裡肯定繼承楚國大將的繼承人的人選。估計他父親項燕特別欣賞他,並有意栽培軍事才能的。項梁從小可能經常隨時出入軍中,及至成年就一直打理軍中事務,對軍事訓練排兵布陣無疑很了解。最寶貴是項梁有與秦軍對陣的經歷,經常親自參加大軍激戰,親眼所見秦軍的厲害。

  要說項羽的祖父,項梁的父親項燕在軍事上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據歷史記載,當年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被楚國大將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後來秦國又派大將王翦率60萬大軍進攻楚國,王翦採用了堅守不出的戰術,導致項燕防備鬆懈之後偷襲項燕軍,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項燕敗退至長江以南,立昌平君為楚王。次年,王翦造戰船,渡江追擊楚軍導致項燕兵敗身死。

  完全可以推測:項梁在家破國亡后帶著侄兒項羽逃亡江湖,一心要報仇復國。在此期間,項梁想到當年在父親軍中的時候,他從小有個夢想,一定要訓練一支十萬人的精銳之師,來對付秦國日益頻繁的挑釁。他知道秦軍乃虎狼之師,特別難以對付,所以為了實現自己願望,他唯有強化訓練一支無敵軍才能對付秦軍。可惜,他的理想還沒有付諸實施楚國滅亡了。如今雖然潛逃在外他也要偷偷招募一批楚國童子加緊訓練一支軍隊,以實現當年夙願。

  由於親身經歷,項梁知道當年秦軍的厲害,其軍事素質達到何種程度。他需要訓練一支怎樣的素質軍隊才能夠對付得了。可惜條件沒有楚國政權存在的時候好,要不然,十萬無敵軍就會在他手上誕生,現在暫時計劃訓練一支萬人的軍隊,雖然離要求相當遠,比沒有強得多。正當項梁在用他的全部精力,躲在吳中訓練他的無敵軍時候,陳勝吳廣起義反秦,天下相應紛紛起兵造反。他義無反顧帶領這些,由他一手操練的項家軍殺出吳中來了。當項梁第一次渡江西進與秦軍接戰,果然,這支受到過特訓的軍隊在初試鋒芒時就大獲全勝。

  說起來,項梁是個非常自負之人,也的確有本事,要不是後來中了秦國大將章邯的偷襲,是不會死的,如果項梁沒有死,以他的性格和才能肯定一統天下,他的傻子侄子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經歷和挫折,也就沒有烏江自刎的發生。項羽,劉邦做到底就是他手下的大將軍,歷史上楚漢之爭也不存在。

  要說,項梁的確沒有想到他後來會死,過早的讓他的還沒有開竅傻子侄兒繼承他的事業。他原本打算讓侄子項羽協助他打下天下,得了天下后然後再平穩過渡的權力,沒有想到成了半拉子功業后就把擔子撂了。好在他在死後給侄子項羽留下了一支絕對忠誠訓練精良的無敵軍。這可是項梁為了對付強秦,通過十幾年功夫,把上萬江東子弟訓練成足以橫掃天下無敵的精銳之師啊!

  可惜,侄子項羽雖然繼承了他的這個寶貴的家當,卻沒有繼承他的謀略智慧。雖然在項梁死後,項羽也戰功赫赫,那是憑藉叔父項梁訓練的項家軍的優勢,跟項羽的軍事指揮能力關係不是很大。猛衝猛打,以一敵十獲得了如巨鹿這樣一些戰役勝利,固然名垂青史,但談不上他有多大軍事指揮才能。就當年那個巨鹿戰場形勢,一個有理性的人不會像項羽那樣去做的,什麼破釜沉舟?就一鎚子買賣。憑的什麼?無非就是他的精銳的以一敵百的項家子弟兵。那裡每一個士兵就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戰爭機器,行動迅猛,銳不可當。秦軍總兵力是他們的十幾倍,還構築了城牆甬道壕溝堤壩等軍事障礙,都被他們突破!

  項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人們往往誤讀多多。從大量歷史史料看,項羽的確是個不稱職的領導,根本不具備智慧謀略,也沒有經營天下的才幹,時人譏諷得沒有錯:沐猴而冠。就是一個戴上王冠的動物,非常可笑直至而已!說起來項羽所作所為,明顯給天下人以橫行霸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不講道理的印象。特別是他不知道是否對錯,對他好的建議和意見他會當壞的看,對他惡意的建議和意見他會當好的看。比如,當時,項羽攻下三秦之地,有人勸項羽應該在咸陽建都,這樣可以奠定霸業一統天下。項羽卻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衣綉夜行』(穿著錦繡衣服在黑夜裡走),誰看得見!」 執意帶著他的項家軍回樊城老家。當那人知道他這樣做說了一句鄙視他的話,項羽竟然立刻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煮死了。

  項羽不僅弱智,而且嗜殺成性。項羽能夠憑藉強大的軍力攻城略地,但不知道怎麼處理歸順的佔領國的平民和投降的敵軍,乾脆一殺了之。秦將章邯幾次派人聯繫他要向他投降,他幾次拒絕,並在與章邯交涉投降事宜出兵打人家,後來章邯的幾十萬大軍歸降了,他沒有智慧處置這些歸降的秦國士兵乾脆殺了算了。愚氓至此歷史少見啊!居然今天還有無數粉絲,可見今天有多少愚氓啊!

  另外,項羽還特別不誠信,疑心又重,對手下所有人都不放心,稍有違逆他的意志就容不下,所有他每件事情都事必親躬。英布正是知道項羽這個性格才先下手為強在九江反他的。范僧跟他關係如何?說翻臉就翻臉

  楚當年與他共事的大臣將領都翻臉了。而且這些曾經共過事的人都對他評價不好,罵他是剽悍滑賊,對共過事的劉邦讚賞有加。

  也許有人會說,當年項羽手下的范僧是他言聽計從的謀士,所以許多決策並不由項羽制定的。是的,的確大的決策肯定有范僧這樣的謀士商量,可是一個主帥是非不分,大腦一團漿糊,當上下眾說紛紜時候豈不是亂了套?何況他的謀士范僧也不是算智慧者,根本就是一個無腦的儒棍。其實,項羽也好范僧也好都是不懂得自然邏輯推理的人,更不懂得怎樣推理人性規律,然後根據這些規律再採取一種合理的措施。以為他攻克了三秦,打敗了秦國就萬事大吉,以為這個時候,人們會自然而然來按他制定的人為等級秩序,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到各自的封地就天下太平了。但是你根本不去尊重生命,不尊重道義,而且平時一貫違背道義,嗜殺成性,積累下那麼多大怨沒有平息,而在平定三秦后又沒有按一種公平公正的自然法則,沒有按一種自由選擇的平等你情我願的契約精神,和邏輯分明法理規則來安定天下,怎麼可能會萬事大吉呢?怎麼可能不天下大亂呢?當項羽再次陷入天下大亂的戰爭泥潭不能自拔的時候,當項羽將祖傳家當都敗光時,失敗就都是意料之中。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1: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