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青楊:如果張國立拍《紙牌屋》能過審嗎?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4-3-6 1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3月4日張國立在兩會上回應關於國劇不好看的說法時,稱:「我現在也在追《紙牌屋》,常有人說國內劇不好看,我們能拍出《紙牌屋》這樣的劇,但能通過層層審查么?」他還表示:「不反對當今的影視劇審查制度,不反對引進外國影視劇。」但呼籲:「對國內劇和引進劇採用統一審查標準,這有利於國內劇高水平創作。」

 

熱門美劇《紙牌屋2》自在中國熱播,就引發了不少中國網友的追捧和共鳴。國人痴迷此劇的原因可能源自於,該劇引人入勝的情節,超強的演技和赤裸裸的現實感。但這當中也存在不少疑問:《紙牌屋2》聚焦美國政治,甚至含有不少中國元素,如此敏感在引進過程中有沒有被刪減?例如﹐《紙牌屋2》第二集就涉及中日島嶼爭端﹐美國政府指責中國網路攻擊﹑竊取美國企業機密等﹐還有《人民日報》電子版畫面閃過。正如張國立所說,如果這部電視劇是由中國人來拍攝,能過審嗎?

如今,打開電視,觀眾一定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後宮戲、諜戰戲太多,幾乎充斥了整個銀屏。除此之外,要麼就是純粹主打青春靚麗的偶像劇,要麼就是冗長無聊的生活劇。為什麼找不到到像《紙牌屋》一樣精彩的電視劇?因為這樣的生活劇容易過審,拍攝成本又低,所以家庭情感劇成了今天電視劇的半壁江山。難怪有業內人士感嘆:2013,電視劇本身沒什麼熱點,一年都挑不出一部現象級作品,資本倒成了熱點。行業公認,2013全年沒出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有的高收視,有的拿大獎,但留不下來,也走不出去。

近年來,我國一年出產15000集電視劇,為何卻出不了一部大作品?一直以來,審查制度飽受質疑,不僅導演感嘆連「文責自負」的權利也沒有了,專家、網友也紛紛感嘆,國產電視電影質量備受指摘,審查制度應負較大責任。不能不承認,現行的審查制度正越來越成為桎梏電影電視創作的重要因素。目前許多年輕導演,最擔心的不是有沒有票房,而是能不能過審。

已故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趙丹臨終之時還不忘提醒說:「管得太具體,文藝沒希望」。審查制的危害在於限制電影人的創作空間,將各種不符合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則的行政手段,各種匪夷所思的條條框框,均強加在創作者的身上,等於是逼著他們戴著鐐銬在鋼絲上跳舞。如此一來,創作者無法自由發揮想象力,施展不開自己的拳腳,只能蜷縮在一個極度狹小的空間里,又豈能到達思想的自由領域。

審查制度的荒誕之處在於:沒有人知道應該按什麼標準來審查。而標準的難以設立是由藝術品的性質決定的。誰能完全確定地說出某件藝術品的基調到底是什麼顏色?誰能完全確定地評價某件藝術品的立意有問題?尤其是由一群藝術的門外漢來對某件藝術品作出評價,來決定藝術家的作品的命運,來提出作品的修改方案。

而《紙牌屋》之所以被追捧,就在於許多美國電影或電視劇作品中,不會因為涉及到政治題材的內容,或敏感題裁而被封殺,比如同樣深受觀眾喜愛的《白宮風雲》系列及《新聞編輯室》等,這些劇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力圖將它所要描繪的世界真實的呈現在所有觀眾面前,這種呈現的首要標準是真實,而沒有用善良或醜惡作為一把標尺提前去限制和丈量。

 

相反,對於國內的那些電影或電視投資者來講,不但要面對不可預知的審查風險,一旦稍有不慎踩到紅線或地雷,極有可能前功盡棄,所有的投資都會化成水。以至形成惡性循環,資金都蜂擁至安全題材,銀幕上連年都是古裝、武俠、歷史、獻禮大片,鮮有看見突破性的創作。反觀歷年來進口影片勢如破竹的市場衝擊力,不僅錢賺得盤滿缽滿,亦憑藉題材多樣、創作自由、大投資大製作、高科技技術等優勢,吸引到無數國內觀眾熱捧。這大概才是張國立等中國導演心中真正的隱憂。

3012

主題

3946

帖子

709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9
沙發
天河水 發表於 2014-3-7 04:15 | 只看該作者
一輩子也不會通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8: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