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80后註定是被犧牲的一代

[複製鏈接]

77

主題

87

帖子

15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ngeldeer 發表於 2014-2-25 1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讓80后糾結的問題都被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無論這是否是時代之錯,80后已註定是被犧牲的一代。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50后,基本窮逼,晃悠著;60后,政治年代,多數當官了;70后,趕上改革開放吹滿地,發了;80后,多數50后窮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環環相扣的,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現不是無緣無故的。」

這個段子據說出自作家王朔,不過沒有人考證過真偽,因此大可存疑。但這段話說的道理卻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最深有感觸的,當然是被描述為「苦逼」的八零后。最近,媒體報道中出現的「堅守還是逃離大城市」、「糾結的80后買房難」主角都是80后的年輕群體。80后一代人處於不尷不尬的二三十歲,事業剛剛起步,前途依然渺茫,巨大的生活壓力卻又在時刻催逼他們,令當今的80后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和沮喪。如果我們梳理一下80後面臨的諸多困頓,會發現其實80后糾結的問題都被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首先,80后是在道德上不被社會同情的一群人。80後接受教育、成長主要在90年代,中國的經濟起飛也在這一時期。1991年中國GDP增長9.2%,之後的五年,GDP都保持了超過10%的增長率。在國民收入明顯增加,生活條件改善的情況下,80后被當時的媒體戴上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帽子,成為社會批評的對象。自私、低能、懦弱等等辭彙被扣在了一群孩子身上,不少「老革命」認為80后沒吃過苦,身在福中不知福,成不了大器。殊不知在十多年後,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社會矛盾卻日益凸顯的時候,迎面撞上社會的80后在公眾輿論領域早已「爹不疼娘不愛」,不得不肚獨自承受他們的前輩所不曾遇到過的社會壓力。而那些當初譴責80后的老人家呢?他們根本不需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其次,80后是最先體會到消費文化魅力的一代人,這讓他們很難在商品市場中表示「淡定」。中國的改革開放雖說自1978年就開始,但實際上那個年份只是名義上的象徵。1980年代的市場改革一直是走走停停,並且還隔三差五來一場運動糾正市場化進程中的「自由主義」之風。中國真正擁抱商品經濟,接納消費文化,是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後。外國的品牌湧進入中國,電視廣告的泛濫,都是在這個時期來到中國的。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作品《大敗局》,講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中國企業家和消費品牌的浮沉,大部分都是發生在90年代。80后在整個90年代都處於懵懂少年的狀態,他們不可能是財富的創造者,但親眼目睹商品極大豐盛的他們卻充當了很好的消費者。

當然,為被消費主義「洗腦」過的80后買單的人主要是他們的父輩,50、60后們。而當80后今天不得不獨自承擔經濟壓力,面對社會之時,微薄的收入和高企的CPI令他們的消費水平卻大不如前。過去被無良媒體稱作「小皇帝」「小公主」的一代人,今天的真實身份恐怕是小乞丐、小屌絲。

再者,80后的成長時間表剛好讓他們趕上了各個領域的改革步驟,充當了改革的犧牲品。格拉德威爾在《引爆點》一書中特彆強調了出生的時代對於人的發展會起到決定性影響。比如比爾蓋茨、喬布斯等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出生的時期讓他們在最富創造力的年輕歲月剛好趕上了PC電腦技術博興的時代。如果我們也從出生代際的角度觀察80后,不難發現,他們很不幸地趕上了幾乎所有領域的改革,並且沒有從任何一項改革中受益。尤其是教育改革。

眾所周知,80后的選擇並不如今天的學生豐富,高考在當時幾乎是唯一的出路,這讓他們的中學生涯異常難熬,念書念得非常辛苦。當80后好不容易進入大學,又剛好趕上2000年後的「教改」,大學瘋狂擴招,高等教育成為圈錢工具。從1999年至2005年大學擴招人數每年遞增25%左右,這使得80後幾乎人人都名義上成了大學生,但也意味著他們一畢業,就要面臨就業者眾多,而崗位稀少的困境,而當80后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立足未穩,國家卻又搞起了社會保障改革和退休制度改革,80后又成為了首批必須繳納社保到65歲的職場新人。當80后開始成家立業、一咬牙考慮買房時,房產限購政策的改革讓他們連房奴都當不成,淪為城市裡「無根」的一族。前後這麼一折騰,大部分80給弄得沒了心氣兒。

另外,社會對於80后的生存狀態進行了嚴重的誤讀。80后在過去十幾年的代表人物,是韓寒、郭敬明之類。這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印象,80后大部分都標新立異,我行我素,頗有夢想。但是,實際情況恐怕與這種誤讀相去甚遠,大部分80后的生活軌跡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最近,有新聞媒體採訪80后的成功人士,作家郭敬明在四川自貢老家的中學同學,卻發現與成功走出窮鄉僻壤的郭作家不同,大部分他的同學甚至一生都無法走出自貢。「接受現實」是大部分小城鎮80后最切實的想法。我們經常在媒體聚光燈下看到光鮮亮麗的80后成功者形象,被他們的勵志故事所感染,但這種成功的背後,其實是數量龐大的跌落至收入底層的競爭淘汰者。經濟學家羅伯特?法蘭克稱之為「贏家通吃」的規則,雖然這種高報酬的規則將市場上的財富分給了最有才能和最富生產力的人,但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得更多的卻是那些「出局者」,是時代競爭中的犧牲品。

80后大可抱怨生於1980是時代之錯。但無論你甘不甘心,80后註定是被犧牲的一代。

7

主題

65

帖子

5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6
沙發
melanni 發表於 2014-2-26 10:06 | 只看該作者
悲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