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州「枕河人家」的復興時代(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2-11 0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4-2-12 00:14 編輯

蘇州廣播電視報 szgdb.2500sz.com (2011-10-17 14:18)

  

  ■文/本報記者王彪  攝影/葛雷

  連日來,在中張家巷與倉街交叉口,掛著「中張家巷河道恢復工程正式啟動」紅色橫幅旁總是聚集著附近的居民,一起看施工進展情況,並相互回憶過去的「枕河人家」往事,憧憬著未來舟楫交錯的日子。根據規劃,中張家巷河道恢復工程首期位於倉街以東部分,長約200米,將於年內完成。項目總投資約1億元。另外,蘇州還有7條古河道恢復也進入了預期規劃,將逐步實施,水利部門也在對多條斷頭、束水河道的打通和拓寬,蘇州「枕河人家」的復興時代漸行漸近。

  恢復,古城8條河道將重見天日平江路地區四條:鈕家巷河、內城河、白塔子河和中張家巷河

  「平江路附近一共有4條河道要恢復,鈕家巷河、內城河、白塔子河和中張家巷河。總長度約在2300米。中張家巷已經開工,內城河工程是與古城牆恢復連在一起的,從調查情況看,河道恢復受到了附近居民們的歡迎。」平江路歷史街區風貌整治與保護公司副總經理黃彪向記者介紹說。

  中張家巷的前世今生已無須贅述。這裡坐落著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晉會館,中國崑曲博物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等。從老照片看,中張家巷中有河道,南側居民是依水而居,北側有一條路,河上有好幾座橋。老居民樊耀奎回憶,大約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他作為合作社成員參加了填河義務勞動,挑著籮筐,去東邊的內城河城牆那邊運土,把河填掉了。

  根據水利部門的信息,恢復后的中張家巷河道,最寬處約7.5米,最窄處約5米,總長近600米,河上將架起7座橋樑,包括拱橋、平橋等樣式。與之對應的內城河是護城河內一圈的「環線」,連接著護城河和城內的一些主要河道,從地方志史料查詢看,此次規劃恢復的一段(城東)被填埋的為1530米,黃彪介紹,這一段工程將與古城牆恢復一起實施。

  而鈕家巷和白塔子河的河道恢復工作還在規劃中,將在合適的時候啟動。

  鈕家巷也是蘇州的一條明星巷道,明時有藍提刑居於此故稱藍家巷,據說,當時藍提刑種植了3000株洛陽牡丹名品,盛極一時。后又有鈕狀元居此的傳說而改稱鈕家巷。巷口報攤附近有個拄杖老人在曬太陽,記者問及可知道當年的河道在哪裡,他篤悠悠地以杖拄地說:「就在這下面,東連平江路河,西穿道路到臨頓河,五十年代被填的,當時挖了臨頓河泥,還有工業垃圾的回填。」

  而白塔子河,被填埋的有420米,此處原東白塔子巷裡有白塔,由塔得名。文化大革命期間還曾改為井崗山東路,早在順治年間,順治進士沈世奕於東白塔子巷築止園,園中有懷雲亭。如今風景依然,只等河道重見天日了。

  桃花塢地區四條:內城河(北)、蔡家橋河等四條河道

  除了平江路地區,在桃花塢地區的河道恢復,在規劃中總長也達到了2000米,其中有內城河(北)、蔡家橋河等,看上去應為四條,但由於幾經變更拆遷,已找不到部分原有河道的名稱,故地方志決定「一律用現今地名。」當然目前河道恢復工作還在規劃中,

  桃花塢的老居民們對於被填的蔡家橋河印象最深刻,家住桃花塢街區長漁池東的張登洪老人領著記者去尋找被填掉的蔡家橋河的河床,小時候他常常在此玩耍戲水,「家人鄰居常去河邊乘涼,還抓過魚呢,河深水清,一個猛子扎不到底。」根據最新規劃顯示,蔡家橋河將隨著桃花塢片區改造實現恢復,朝東將一直連接到桃花塢年畫館門口的河西巷,從而實現貫通。這樣的話,在年畫館工作的大師王祖德可要圓夢了,他曾經花50元,租了一艘桃花河裡撈垃圾的船,沿河一路欣賞兩旁民居與風光,他曾期望,將來遊客們乘坐著旅遊觀光的小船,能欣賞著恢復昔日繁華的桃花塢,直接上岸就能走進他的年畫館。

  恢復,強烈呼籲從來沒有停過

  「君到姑蘇見,人家皆枕河。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這是唐代詩人杜荀鶴對蘇州的印象。枕河人家,那才是蘇州的腔調。

  余秋雨曾寫道:「(蘇州)在清理河道,說要變成東方威尼斯。這些河道船揖楫如梭的時候,威尼斯還是荒原一片。」

  唐時蘇州河岸桃紅柳綠,一派風光。蘇州人常常就著時令暢遊虎丘,但多是「從山塘泊舟耍樂,多不登山」。也就是說,蘇州人只是樂在河中徜徉,並不在乎是否真正的登山。

  隨著填河運動的興起,時至今日,城內現存河道總長約35.12公里。從此這些被填埋的河道深深地蟄伏了。

  這兩年,蘇州市多位政協委員提交提案,建議恢復中張家河等河道,而民間也有強烈呼聲,「保護我們的小橋流水水鄉特色」。

  無論是舊城改造還是旅遊街區發展,以及水利部門對河道疏浚變清的需要,恢復河道的呼聲一直沒有斷過,始終縈繞在古城整體風貌保護方案中,但由於種種原因不得實施。

  蘇州地方志研究者潘君明也認為:「恢復所有河道,那是不現實的。但恢復一些河道也是恢復甦州的水鄉原貌,而且也有助於城市防洪,改善水質。」

  恢復,「蘇州河」走向復興的開始

  中張家巷河道的第一挖,終於拉開了新中國成立后蘇州古城恢復河道的大幕。

  據悉,此次列入挖掘計劃的河道均為恢復工程,「所謂恢復就是盡量按照原有的河道走向挖掘,既是對歷史的還原,也是對河道水質變清的疏通。」根據河道處介紹,填河帶給古城最明顯的是破壞城市風貌。「蘇州最大的挑戰是水」也體現在河道水網體系的破壞上,因為要恢復甦州全盛時期的河道面貌,還「東方威尼斯」的本色,至少要經過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還有水環境破壞和內澇問題威脅。「古城風貌保護工程已經啟動,蘇州的河道特別是古城區部分已經到了再也不能減少的地步。」針對私自填河的立法也在積極跟上。

  一些地區的河道恢復后,通車的巷道可能受到影響,舟楫出行又將成為主角,好在蘇州「枕河人家」的「水脈」一直沒有斷過,比如新民橋還保持著原有的河埠,有的人家將河水引入自家屋內,既方便,還能起到降溫的作用。

  此次河道恢復,或許是因為旅遊,或許是因為老城改造,但總算是給久埋在地下的古河道喘氣的機會,這是一個開始,走向復興的開始。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0: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