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軍事攝影家吳蘇琳作品:金戈鐵馬(組圖)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4-1-8 0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前,蘭州軍區組織的高原實戰化訓練在飄飛的雪花中落下帷幕。以整建制、成體系挺進「生命禁區」的數萬將士,以戰鬥的精神、作戰的姿態、打仗的標準,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惡劣環境和艱苦條件下苦練精兵,莽莽崑崙深處展現出一幅礪兵鑄劍的恢弘畫卷。圖為機械化步兵某師的國產主戰坦克對隱現目標精確射擊。深入現場採訪的記者,首次在實彈射擊現場成功抓拍到脫殼穿甲彈出膛瞬間和分離的彈托及以1700米/秒高速飛行的穿甲彈彈芯。圖為記者成功抓拍5倍以上音速飛行的穿甲彈。

  

  吳蘇琳,1958年11月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1976年冬,從威虎山下林海雪原的知青農場走進綠色軍營,先後在瀋陽軍區40集團軍某師和原工程兵指揮學院訓練部歷任炮兵計算兵、炮兵指揮排長、司令部參謀、處長等職務,軍事訓練成績優異,經受過南疆紅土地血與火的洗禮。圖為2012年6月,中原腹地的濟南軍區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聯教-2012」演練現場,擔負火力突擊任務的濟南軍區某炮兵團以特殊的形式,為陪伴官兵40多年的國產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舉行退役儀式。

  

  1999年,吳蘇琳調入總參原兵種部現代兵種雜誌社,任圖片編輯和攝影記者,同時任《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中國軍隊》特約記者、《兵器知識》編委會委員、全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首批特聘專家。他以雜誌為陣地、相機為武器,常年參加全軍性重大訓練活動和突發事件的採訪與報道,用相機記錄金戈鐵馬勇往直前、橫掃千軍的輝宏氣勢。圖為2009年7月,北部灣畔,廣州軍區某防空兵部隊的國產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發射導彈。由於發射車是機動中的短停射擊,事先無法確定拍攝位置。記者為獲取最佳角度,誤打誤撞地「躲」到了另一輛發射車後面。幸好是「401」主打,記者既完成了拍攝任務,又躲過了被導彈底蓋擊傷的風險。

  

  2009年10月,廣州軍區某反坦克導彈分隊在倉促條件下快速佔領發射陣地,對裝甲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跟隨反坦克導彈分隊一同行動的記者,隱蔽在發射陣位側前方的「非安全區」,用200毫米焦距、1/2000秒速度,抓拍到紅箭八反坦克導彈在射手精準控制下飛向目標。

  

  2011年9月,瀋陽軍區信息化條件下實戰演練現場,記者在距離發射車30米左右的位置上,用高感光度、高速度,清晰拍攝到防空導彈的離筒瞬間,部隊官兵也從照片上第一次看清了導彈的細部特徵。軍事記者拍攝武器發射,如同戰士持槍射擊,同樣需要穩 (保持相機穩定)、准(把握拍攝時機)、狠(構圖上突出主體)。

  

  2010年11月,在濟南軍區組織的裝甲機械化部隊城市進攻戰鬥演練中,噴火兵剿滅負隅頑抗之敵。

  

  2004年9月,膠東某靶場,濟南軍區某部59式100毫米高炮實彈射擊。作為我軍防空兵部隊中保留的為數不多的大口徑高炮,部隊官兵通過改進射擊指揮系統、創新訓法戰法,使老高炮在實戰化演練中打出了新成績。

  

  2000年10月,我軍組織代號為「礪劍-2000」的全軍科技練兵成果交流活動。來自總部、各大軍區、海軍、空軍、第二炮兵的部隊在以北京為主場地的演練場上,向江澤民主席和軍委、總部首長彙報了開展科技練兵活動取得的豐碩成果。圖為北京軍區某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國產86式步兵戰車發射反坦克導彈。

  

  2000年10月,北京,全軍科技練兵成果交流活動現場,某部利用改裝后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發射特種彈。

  

  2012年6月,中原腹地的濟南軍區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聯教-2012」演練現場,擔負火力突擊任務的濟南軍區某炮兵團以特殊的形式,為陪伴官兵40多年的國產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舉行退役儀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