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未來我們還需要滑鼠嗎?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4-1-2 09: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12月31日 08:49
來源:《自然與科技》雜誌 作者:顧秋凡

只要有有形的電腦,有屏幕有顯示器,就會有滑鼠存在的必要,只是滑鼠的形式會變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滑鼠的終結目標也是無「鼠」而縱橫。

2013年7月2日,滑鼠的發明人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r. Douglas C. Engelbart)過世,享年88歲。電腦滑鼠自1964年發明以來,已經經歷了50年的時光,被人們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100項發明之一。可是,隨著iPad、手機等移動應用的普及,滑鼠的功能被觸摸屏所替代,簡單易用的滑鼠會不會被淘汰,或者它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呢?

滑鼠發明並非偶然

20世紀50年代後期,人們已經在使用由集成電路所製造的第三代計算機,但那時的計算機操作設備還相當簡陋,數據輸入輸出更是麻煩。恩格爾巴特當時在斯坦福研究院工作,他的最初設想是發明一個裝置,使用兩個安裝在盒子底部、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人與計算機的交互動作,讓電腦輸入操作變得簡單容易。為此,他把這些設想記在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夜思日想,不斷改進其設計。直到1964年,他才有機會把自己的設計製作成一個實際的滑鼠器。

恩格爾巴特的滑鼠器底部有兩個相互垂直的輪子,頂部有一個按鈕,尾部有一條長長的尾巴連接著電腦。恩格爾巴特的同事們把這個好玩的小東西戲稱為Mouse(老鼠)。1967年恩格爾巴特將他的發明用「X-Y定位器」的名稱申請了專利,1970年專利局審核批准了該專利。但Mouse這個簡單、生動、有趣的俗稱,卻被人們一直沿用至今,Mouse的中文也被翻譯成滑鼠。滑鼠發明后,並沒有馬上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1972年,施樂公司研製了一台具有圖形界面的Alto微電腦,並在這台電腦上使用了恩格爾巴特發明的滑鼠,人們這才發現用滑鼠操作電腦是如此的方便和快捷。

女大十八變,「老鼠」也瘋狂

現在,每一台電腦都配置了滑鼠,滑鼠、鍵盤已成為計算機的基本配置。從發明滑鼠到現在的50年間,滑鼠經歷了哪些變化呢?我們可以歸納為四方面的轉變:

一是機械滑鼠變成了光電滑鼠。古老的機械滑鼠精度差、解析度低、故障率高,所以逐漸被體積小、解析度高、故障率低的光電滑鼠所替代。

二是有線滑鼠變成了無線滑鼠。羅技公司在1984年就推出了使用紅外信號的首款無線滑鼠,終於擺脫了「老鼠的尾巴」。最初的無線滑鼠的電池續航時間很短,主要是在發光和數據通訊上耗電太多。隨著技術的進步,無線滑鼠從藍牙技術升級到了主流的2.4G無線通訊協議,使通訊耗電大大降低。此外,滑鼠休眠技術的完善,也使滑鼠能耗大為降低,現在無線滑鼠續航時間最長能達到1年之久。當然,能徹底解決電池問題的無線充電滑鼠和利用快速充電來提供電力的無線滑鼠也在研製當中。

三是追求小巧、精緻、舒適和個性化。滑鼠在進化過程中,從單一按鈕演變成左右兩個按鈕分置和一個手指滾輪:左鍵在使用上又分為單擊和雙擊,而右鍵基本上被用作打開菜單;手指滾輪的設計是為了方便瀏覽器頁面的閱讀,減少滑鼠的移動動作。但滑鼠跟蹤指示游標的基本功能始終沒有變化,只是滑鼠的製作工藝越來越精緻,用戶也要求滑鼠在使用時舒適、不易疲勞,形成了所謂人體工程學滑鼠,可以減緩因長時間使用滑鼠而出現的「滑鼠手」疾病。當然,有些年輕人喜歡追求滑鼠的個性化,使自己的滑鼠在外形上顯得獨一無二,功能上強大無比。

四是變身為多功能滑鼠。有人將一些有用的功能集成到滑鼠上,使滑鼠具有更多輸入輸出功能,滿足他們的特殊要求。

還有許多創新應用滑鼠。如3D滑鼠,可以讓設計者在三維空間中進行設計創作;帶有陀螺儀的滑鼠,用戶在空中揮舞滑鼠,依舊能正常工作,完全擺脫了平面操作台的限制。

未來是否還需要滑鼠

有人說Windows 8的推出是微軟公司為迎接無滑鼠時代而推出的新一代操作系統,它使傳統的桌面系統也能像手機一樣支持多點觸控(Multi-touch),用戶完全可以放棄滑鼠,用手指直接觸控屏幕來操控計算機。可是Windows 8測試版推出后,傳統的單點觸控滑鼠無法滿足新系統的操控,用戶罵聲一片,微弱不得不改進該系統,讓傳統滑鼠更多地支持新系統。微軟在滑鼠創新上的受挫,不完全是因為忽視用戶的使用習慣,而是傳統滑鼠實在是太簡單實用了,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像中國人吃飯用筷子,你讓他們放棄,幾乎不可能!

科學界有句名言:簡單就是美。而美的東西幾乎是永恆的。只要有有形的電腦,有屏幕有顯示器,就會有滑鼠存在的必要,只是滑鼠的形式會變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后滑鼠時代——無招勝有招

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滑鼠的終結目標也是無「鼠」而縱橫。第一步是由物理滑鼠向虛擬滑鼠進化,在人們手指下將不再有滑鼠。光影投射和紅外感測讓人們擺脫了有形的鍵盤和滑鼠,人們可以在光影投射的虛擬鍵盤上輸入字元,通過紅外感測器追蹤使用者手指的運動,並且依靠軟體分析來實現滑鼠操作的一切功能——單擊、選擇、雙擊、右鍵、拖曳,甚至利用兩指觸摸來旋轉和縮放圖片。虛擬滑鼠將有效解放右手,對克服「滑鼠手」症也有很大幫助。

第二步是擺脫手的機械運動,採用眼球控制、聲控等技術控制游標的移動。虛擬滑鼠還是擺脫不了對手的依賴,這對有手指殘疾的用戶仍有很大困難,但是眼球控制完全不需要手的機械動作,徹底解放了手指。通過安置於顯示屏或眼鏡上的攝像頭俘獲眼睛和眼球的動作,解析並控制游標運動和動作。世界上很多機構和風投公司都在研究這種技術,但此類技術離成熟還有很大距離。

第三步,通過大腦意識來控制計算機。人腦思維時會發出一系列複雜的腦電波,捕獲並解析合適的腦電波就可以轉換成計算機輸入信號。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簡單的頭盔,將腦電波和頭顱運動信息整理成游標控制信號,這種設備已有雛形,並可望在20年內趨於成熟。

更科幻的設計將是由嵌入大腦的無線電極和後端晶元組成,實現人腦與電腦的無線連接,這是有可能實現的。通過不斷實驗,科學家已經在小白鼠的腦幹中找到一個區域,在該腦幹中插入電極就能通過電流刺激控制小白鼠的運動方向。那麼反過來,是否也可以獲取意識中的運動方向的微弱信號呢?也許,用意識來控制滑鼠,並進而代替鍵盤輸入是人腦與電腦打交道的必經之路。不過,這條路非常漫長,而且還充滿倫理和道德風險——人腦是否也會像小白鼠一樣被外力操控呢?!

如何選一款心儀的滑鼠

選滑鼠就像選女朋友一樣,不能光看外表漂亮,主要是看其內在的素質。首先,要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用途,也就是要明確滑鼠應包括的功能。如果只是普通用途,那就沒有必要選多功能滑鼠;如果是用來玩遊戲的,那隻能選怪異的遊戲專用滑鼠了。其次,要看性能,主要是滑鼠的解析度(DPI),也就是滑鼠每移動1英寸游標在屏幕上能移動多少個像素。DPI越高,滑鼠越靈敏,意味著手腕移動的範圍越小,手腕越不容易疲勞。對1280x1024像素的屏幕而言,滑鼠的DPI一般達到1000數值就可以了。


目前DPI最高已經達到5000(適合在遊戲場合),普通用戶選擇DPI 1000到2000是比較合適的。當DPI過高時,操作游標可能太過靈敏,不易定位操作,這時可以在控制面板的滑鼠屬性中人為調慢。第三個因素要看滑鼠的手持舒適感,就是手持滑鼠是否大小合適,手指與按鈕位置吻合自然,整體要符合人體工學特徵。第四個因素要考慮使用是否方便,建議首選無線滑鼠,電池續航能力要達到6個月以上。藍牙滑鼠因其耗電高、抗干擾能力差而逐漸被市場所淘汰,現在一般選用2.4G的無線滑鼠。

第五個因素是要考慮品牌和個性化需要,要選有一定知名度的廠商或品牌,以保證產品質量好,有良好的售後服務;同時也要彰顯個性化需求,追求滑鼠的炫酷。最後要考慮的是滑鼠的性價比,也就是你打算花多少錢,在合理的預算內買到心儀的滑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