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私人訂製》廣告植入超8000萬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13-12-26 0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後再也看不到他拍的喜劇了。」這是《私人訂製》中李成儒飾演的「全球最俗導演」決定「棄俗投雅」改彈棉花后,李小璐在片中哭訴的台詞。由於馮小剛喜劇多年在觀眾心中積累的人氣,以及銀幕數的增長等客觀原因,昨日(19日)公映的《私人訂製》一舉拿下全國過半排片率。同時,有觀眾觀影后抱怨:《私人訂製》幾乎成了廣告訂製!
創單日排片新紀錄
  《西安晚報》報道,根據全國二十個大城市電影排片統計數據,在票房排名前幾位的國產片中,《泰囧》首日排片約34%、《西遊降魔篇》約40%、《十二生肖》約33%、《致青春》約35%、《小時代》約43%、《北京遇上西雅圖》約21%、《中國合伙人》約36%。而截至記者發稿時,《私人訂製》首日排片高達51.4%,預計全國排片將超3萬場,創下新的首日排片紀錄。
  業內人士表示,《私人訂製》能夠實現首日排片破紀錄,主要取決於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原因。客觀原因是因為銀幕數量的增長、今年賀歲檔截至目前並未出現去年同期票房井噴的局面,令業界對《私人訂製》更加充滿期待。主觀原因則源於觀眾對馮氏賀歲喜劇多年積累的人氣所帶來的高期待值。自1997年的《甲方乙方》開始,每到年底觀眾就像等著看春晚一樣期待馮小剛的賀歲喜劇,實際上馮氏喜劇也是促使中國內地電影賀歲檔不斷趨向成熟的重要代表作。但近幾年,馮小剛因想拍一些自己想拍的電影,而將創作思路轉向了「個人情懷之作」。由於馮氏幽默太深入人心,當不再有搞笑的「馮氏賀歲金句」時,總讓觀眾覺得「不像是馮小剛的電影」。
廣告植入超8000萬元
  近年來,開創了賀歲檔的馮小剛多了一個「稱號」——電影植入廣告的鼻祖。從2003年《手機》的700萬元,到2013年《私人訂製》的8000萬元,其影片的植入廣告10年間漲了10餘倍。但詬病似乎也一直如影隨形。《唐山大地震》中保險和白酒廣告的直白闖入,至今仍被不少評論認為是敗筆。
  《私人訂製》一度被認為是今年賀歲檔最大的一盤菜,但同時也是一部超豪華的廣告盛宴。10多個植入品牌,超過8000萬的植入收入,馮小剛和華誼再次刷新了國產大片商業合作的新紀錄。 草根想要權勢,土豪追求脫俗,沒錢的想發財——對於商家而言,《私人訂製》這個有趣的故事主題給予了他們極大的遐想空間。然而,與馮小剛以往的影片植入一樣,觀眾是否買賬,依然是個問題。片中主演對三亞、蘇州、呼倫貝爾、海拉爾等地大讚「太美了」,劍南春、紅牛、珍愛網等大搖大擺地走上鏡頭讓人感到不舒服。記者昨日在西安博納朱雀國際影城觀影時,就聽到觀眾席中不時發出「《私人訂製》幾乎成了廣告訂製」的抱怨,認為「沒創意」、「太生硬」。
遭遇觀眾大範圍吐槽
  與《甲方乙方》一樣,馮小剛把當年的冷飯拿出來「翻炒」:不成片段的小故事、插科打諢的搞笑、各種俗氣的笑料,極力在製造庸俗的笑點,但昨日觀影的觀眾可不買賬。
  儘管此前馮小剛一再表示,「就是圖一樂子,笑笑就完了」。但這次,他的新片還是遭遇觀眾大範圍吐槽:「今年的賀歲檔原本還指望看馮小剛了,沒想到『小鋼炮』拍了個庸俗的電影。我為自己成全了《私人訂製》的票房而感到自己噁心!」
  西安觀眾「透明丸子」趕著去看了零點首映,看完后極度失望:「看完后簡直要傷心死了,勉強賠笑了3分鐘,然後剩下的全是失望。這簡直不能稱為是電影,一段一段的簡直就是三段小品。拍質量這麼差的片子,馮小剛應該向全國觀眾道歉!」



馮小剛《私人訂製》北美上映 媒體評論呈兩極分化
  《私人訂製》近日在北美部分院線與國內同步上映。因為《一九四二》代表中國角逐2014年奧斯卡,以及馮小剛今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下手印,影片也引起了北美影評人的廣泛關注。目前評論呈兩極化,影片的視覺部分得到大部分媒體的好評,但媒體對於影片的主旨立意和喜劇效果卻各持一端。
  鳳凰網引述外媒報道,《綜藝》影評人Justin Chang指出,《私人訂製》像是1997年《甲方乙方》的非官方續集。四個主角幫助普通人構建財富和權力的幻想,像是善意版大衛-芬奇的《心理遊戲》。王朔的劇本對中國的政治、藝術和經濟現狀都蜻蜓點水的提及。影片依舊帶著馮氏幽默,探討權力下註定難以維繫底線的諷刺世界觀,總體卻缺少亮點趨於平淡。趙曉時的攝影和石海鷹的美術設計使得《私人訂製》的畫面感精良。然而影片本身忙於從一個故事切換到到另一個故事,沒有更好聚焦在四個主要角色的塑造上,使得本片最終不溫不火缺乏亮點。導演雖然已竭其所能的保持影片的吸引力,117分鐘還是顯得過於冗長。《私人訂製》從一種讚許而同情的角度展現了幻想對人的誘惑,角色扮演的樂趣,以及指揮人群的過癮。從這些元素來看,《私人訂製》也是對電影行業本身的自嘲和開脫。
  《紐約時報》對於《私人訂製》給予好評。在這個看似淺薄的中國喜劇中,其實有許多比笑話本身更深刻的東西。王朔的劇本在一系列充滿想象的設定中展開,戲謔地探討了中國人口老齡化、貪污腐敗橫行以及電影藝術性匱乏等現狀。雖然一些細節處理欠缺以及影片過長,演員富有靈氣的演出和色澤飽滿的攝影都給影片增色不少。在片末四個主要角色看著污濁的空氣和河流,光禿禿的林地和草原,向地球道歉時,觀眾或許會收住笑容,流下眼淚。
  Film Journal影評人Daniel Eagan對影片讚賞有加,稱其堪比任何近期好萊塢喜劇,甚至《私人訂製》更加創新。角色們調侃社交網路的力量,諷刺對豪宅的迷痴,在智能手機上拍著照,一切都顯得貼近現實。然而影片不時的顯得草率馬虎,或許與之前被審查有一定關係。白百合在片尾對大自然的深情告白或顯突兀,但卻給這個驚喜不斷的影片畫上了一個出彩的句點。
  《好萊塢報道者》則對影片表示失望。馮小剛一度身為無人可以挑戰的中國喜劇大師,如今貢獻出這樣一部太俗氣不連貫又不好笑的喜劇,給中國其他新導演帶來可乘之機。刻意的笑點和笨拙的社會評論掩蓋了本該發亮的一線卡司和高昂的製作成本。
  第一個貪污的故事把社會的風化淪喪推到百姓身上,將老百姓不是省油的燈作為貪官猖獗的理由之一,價值導向顯得簡單可笑。第二個關於脫俗導演的故事恰恰顯得更加諷刺,曾經頗有眼光的導演如今卻脫離了與中國大眾的連結。馮小剛過去成功在以尋常百姓角度製造歡樂,本片卻帶著簡單粗暴的敵意在嘲笑普通民眾。四個表面為顧客夢想服務的私人訂製員工,其實充當著評判者的角色俯視裁決那些荒謬的要求。最後四位主角突然走入自然,將主題轉入環保也顯得生硬突兀。雖然吳里璐的服裝設計和石海鷹的美術設計都給影片加分,但是馮小剛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他擅長的喜劇中注入新鮮的靈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