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論中國儒家「精神」與近代唯物「儒學」之本質區別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3-12-16 1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編者註:近代歧路亡羊之政治理論化之「儒學」謬論,掩蓋了真正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歷史真相!這是西學東進百多年以來,唯物哲學理論與以唯物思想、階級鬥爭邪說系統定義、定理與變異中國文化內涵與歷史,造成的中國文化在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大腦幾乎完全空白之歷史遺留問題!而近代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精神與歷史真相之一知半解和一無所知,才是造成中國近代史之文人政客群魔亂舞禍亂中華之文革悲催的主要根源和罪魁禍首!

  以下是本人系統還原中國文化追本窮源的系列文章之一,各位不妨參考一下:

  論中國儒家「精神」與近代唯物「儒學」之本質區別

  人有善惡兩性,善是人的本性。儒家奠定的了人分辨正邪、善惡與忠奸等精神內涵與表現的是非觀念,是格物的基礎。格物致知,也就是基於正邪、善惡與忠奸基礎上的去偽存真、棄惡從善的精神凈化與升華的精神修鍊之道,表現在各行各業做人與做事中,克己反省是日常表現。

  仁義道德,指儒家為人之道的仁心與義理在不同境界與層次之不同體現的綜合性名詞。仁心,具體指仁者愛人無敵的心態:不分階層高低與貴賤,遠近與親疏、敵我與善惡,一視同仁的視人如己,能夠體諒別人和發自內心的理解別人的那種超越一般人情感的仁德和慈愛,乃真人真性之真心;義理,指做人的道理:維護天下為公,維護社會公德和公平及公正,具體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信義、忠義、道義及正義等義理,以知羞恥而勇為為基礎,奠定了人明辨正邪、善惡與忠奸等為人之道的最初級的基礎思想,由此拾階而上就是儒家修鍊之士實踐中證悟仁義道德不同境界道理的證道之起步!

  孔子承上啟下集中華上古文化之大全者,形成了儒家學說。儒家學說自確立之日起,儒家之儒道的三大精神與道德價值觀念就從來沒變過,改變了就不是儒家學說,離經叛道也就不是什麼儒家了:

  一.「春秋大義」奠定了儒家義理,以「尊王攘夷」及「華夷之辨」為根本。「春秋大義」之「華夷之辨」的本質是「尊華攘夷」,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大義。

  「春秋大義」以明辨正邪、善惡與忠奸為義理之基礎,「華夷之辨」是明華夷之別。華夷之別是以是否尊重和同化中華道德學說和禮儀文明為標準,尊重和同化中華文明的個人和民族就是「華」,反對和不尊重中華道德學說和禮儀文明這就是蠻狄,不辨正邪、善惡與忠奸當然就是沒開化的野人了。以「華夷之辨」而論,現代東亞中華文化圈中的國家和地區都是華人,馬列文革以後的中國大陸不在其中。

  二.儒道奠定了人的基本思想和中庸之道,儒道是以「格物致知」為核心基礎上的「克己反省」為「知行合一」的精神修鍊的學說。

  說真話、辦真事與守禮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說真話、辦真事得明白真理,因此才有儒道之求道解惑的修鍊。儒道修鍊之「格物致知」與「克己反省」以後的誠意、正心為立足基礎的齊家和平天下的精神修鍊之過程,就是儒家儒士在說真話、辦真事中去偽存真、去惡從善之明理明德的個人精神升華與道德精神提升的永無止境之道,貫穿於真正儒士的一生一世之言行之中!這個過程就是見義勇為、求仁得仁、求義得義的同化仁義精神的修鍊過程,重道義勝過生命,重精神而輕利益,為道義能捨身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也是人們常說的儒家奠定之中國人的世俗之精神,以說真話、辦真事與守禮的知行合一為起點: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行千里路破萬卷書!

  三.「尊天地、敬神明、中人和」是儒道精神的根基與核心價值觀念與中華禮儀精神,天、地、人三才一統的「天人合一」學說是儒家學說核心內涵,守真從一、敬天知命,順天意而盡人事為表現。

  「尊天地、敬神明、中人和」是儒家學說根基。以格物致知為基礎,以「仁、義、禮、智、信」為日常「克己反省」修心養性培養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為基本表現,守真從一,最終基於「尊天地、敬神明、中人和」拾級而上逐步同化於天、地、人之大道之中,所謂「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被孔子譽為群經之首的《易經》中「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這句話的意思是:天道才是最健康和圓容不滅的,君子當以同化天道為大志而精進不止!這就是修鍊「天人合一」儒家學說到一定層次體現的守真從一、敬天知命,順天意而盡人事,只是個人證道的形式與道路不同,吃苦耐勞的能力之大小能達到的境界與證道的果位有別而已。

  在國事與家事各行各業及社會各種環境及萬般表現之艱苦的條件下,以及順逆境的各種考驗中「以人為本」逐步升華自己的精神與道德境界,逐步成為能完善自己德性的同時「推己及物」完善自己身處環境的君子。「修內而安外」,當自己內心一塵不染的時候,身心內外通明自然而然就是一個光明正大之士從而國泰民安,這也是內方外圓、內聖外王的一層意思。

  很顯然,儒家學說不是所謂的禮學與禮教,禮學是儒家「尊天地、敬神明、中人和」精神的外在體現,是自我約束而修身和圓融社會道德秩序的皮毛,儒道精神重的是人心歸正擺正自己在天、地、人中的位置而不是唯我獨尊做樣子,否則禮儀也就是舍本求末的搞形式騙人!儒道更不是所謂政治學說,而是怎麼做人和完善人的學說,知行合一也就是把儒道精神貫穿於個人做人與做事之中的實踐行為,做事中不偏離做人應堅持的「尊天地、敬神明、中人和」的道德原則,順之則有道,逆之則無道!敬畏與尊重生命而與人為善、以和為貴最終能在克己反省中修去人性惡的一面體現私心雜念(亂人神智的各種怪力,所謂「怪力亂神」者)而達仁者無敵能和萬物的精神境界和狀態而返本歸真!

  儒道修鍊的這個過程就是「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之修鍊仁義、同化儒道精神的過程,內平思想中的亂神智的怪力,外平亂國家與社會的各種怪力之齊家、平天下!為政之道的德政與仁政就在其中、為政只是同化仁義道德的一種修道形式而已。

  一些現代學者和文人把儒家學說當政治理念、用唯物哲學的觀點來分析儒家觀點,換句話說:選擇性的用儒家的名詞概念及觀點來論證唯物哲學觀點作為儒學基礎的人,以研究儒學學問的名義系統的篡改了儒家名詞概念的精神內涵,把儒道當哲學研究者,都是從儒道精神根本上毀滅儒家學說的人!民國之胡適等等都是這樣的舍本求末、歧路亡羊之士。

  實踐唯物哲學和鬥爭哲學以後形成的所謂當代儒學與國學,離經叛道從根本上破壞和背離了儒家最基本的格物致知和克己反省的精神修鍊基礎,遠離儒道精神形成的「新八股」文風,成為歧路亡羊和掩蓋真正中國文化精神及脫離儒道修心養性本質之政治邪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