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講法治自由就無須擔心李嘉誠撤不撤資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3-12-1 14: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新京報     2013-11-29

  政府只要恪守權力與市場的邊界,致力於維護市場自由和公平,那麼即便李嘉誠真的撤資,也不必擔心。因為人們仍然對市場、法治有信心,各種資金仍然會紛至沓來。

  李嘉誠再一次公開反擊「撤資」傳言。

  日前,在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2號的「長江集團中心」,李嘉誠接受了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專訪,對「撤資」、樓市、香港前景等熱點問題逐一作答。「撤資」傳言已經紛擾數月,近年來,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的李嘉誠將這次回應視作「我的一次反擊」。

  李嘉誠已是耄耋老人,從專訪內容看,他也相當平和,不過,「反擊」這個詞用得似乎有些激烈。使用這個詞語,或許是表明,「撤資」傳言對他形成了不小的困擾,在這個時候,他需要再次出來「站隊」,向外界表明自己的立場。

  在專訪中,李嘉誠將其近來的動作解釋為正常的商業行為。一方面,他所有的行為都符合高賣低買的商業法則;另一方面,其近年來的對外投資也有一定的標準,就是「一定選擇有公平法律的國家,我們在一些國家經營三十多年,政府並沒有因為我是外國投資者而出現不公平的對待。」

  李嘉誠旗下公司出售內地和香港物業,本無可厚非,但是由於其華人商業領袖的社會地位,難免會有市場、社會各界人士做出種種解讀,視之為風向標。這種解讀或許自有其商業邏輯,乃至政治邏輯,然而,討論李嘉誠「撤資」的真假,意思不大。這些投資動向也僅僅代表了李嘉誠的投資偏好,這並不意味著市場整體前景暗淡。

  無論社會的質疑、「跟風」,還是李嘉誠的「反擊」,最關鍵的問題不是撤不撤資,而是共同傳遞了某種對法治環境和市場自由惡化的擔心。這種擔心同時也是在重申一個常識——繁榮的商業社會必須建基於法治與自由之上。就此而言,這就不僅僅是李嘉誠個人的看法,而且關涉社會的廣泛共識。這既是香港經濟發展繁榮的立港之基,而且也是內地改革開放35年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繁榮的關鍵。

  可以說,正是這樣的一種市場環境,使李嘉誠的成功成為可能。李嘉誠作為華人商業領袖值得尊敬,成就李嘉誠的商業環境更加值得追求和珍惜。只要政府講法治、講自由,恪守權力與市場的邊界,致力於維護市場自由和公平,並為此而不斷改革、完善,那麼李嘉誠在這裡投資還是到別處投資,實質就不那麼重要了。即便李嘉誠未來真的撤資,其在香港的資產大幅減少,也不必擔心。因為人們仍然對這裡的市場有信心,對法治有信心,各種資金仍然會紛至沓來。

  今年確實又是一個關鍵性的年份,或許在一些人看來,內地和香港都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此李嘉誠密集出售旗下的物業,才會被過度解讀。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對此,為政者所要做的,其實就是堅持既定的、正確的方向,以更多實際行動安定人心。若將來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司法改革儘快變成現實,市場也一定會風平浪靜,並釋放更多活力。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8: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