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年輕人的閱讀問題,王蒙先生多慮了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3-9-24 2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長江商報消息 沈嘉柯(特約評論員)

王蒙先生日前在《人民日報》發表批評文章說:是不是現在的青少年,已不像我們當年那樣熱衷閱讀了?他們的生活與獲取信息的手段是怎樣便捷、舒適與多樣啊。只要有手機,已經知道哪個官員出了丑,哪樣食品吃死了人。甚至越來越多的人沒有認真讀過書,只不過看了一點視聽節目,就覺得自己懂得了,大大敗壞了對經典作品的觀感與品味了。

其實他說的閱讀之好,讀書之樂,都是對的。他說的閱讀對語言系統的訓練至關重要,也是對的。

但王蒙先生說「現在的青少年不像當年那麼熱衷閱讀」、「不止一人用網上的瀏覽來代替專心致志的閱讀,用虛擬的世界代替真實的體驗與思考了」,可就沒道理了。不愛閱讀愛瀏覽,不愛實體愛數字的青少年,當然有,還挺多。可是這些現象與不熱衷閱讀並不構成因果關係。

我只需要舉出兩個例子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一是所謂的網路文學。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諸如盛大、起點等以網路文學及衍生品為主要經營項目的公司,它們提供海量閱讀,並從中賺取巨額利潤,連帶捧出了一眾收入不菲的網路寫手。如果沒有龐大的付費讀者群來支撐,這類公司如何盈利?也許其中部分作品的文學含金量不高,但大浪淘沙,留下的總歸有其價值。

另一個例子是豆瓣網,和起點網比起來,豆瓣簡直是文藝、文學、文化到了濃得化不開的地步。豆瓣這兩年重點打造的電子出版項目「豆瓣閱讀」,省去了傳統出版的諸多繁瑣流程,直接將作者、作品和讀者聯繫在一起,而且定價相對紙書要低得多,作者收入也更明晰。我在豆瓣閱讀中出版的電子書,有的登上了暢銷排行榜,實打實獲得了銷售收入。這一點其實令我挺意外的,我沒想象到願意付費的讀者,遠比我估計的要多。

在探討青少年是否熱衷閱讀的問題上,不應計較於閱讀的媒介與方式是什麼,甚至也不應過多計較於他們目前閱讀的內容是什麼,因為閱讀本就是提供趣味與知識的方式之一,培養閱讀習慣比規定閱讀書目有意義得多。我沒法像王蒙先生那樣為青少年不熱愛閱讀經典而痛心疾首。我反而要說,不喜歡經典喜歡視聽的人很多,但這很正常,這是傳播渠道的天然優勢,閱讀從來就不只限於文學。

王蒙先生是文學前輩,但這次恐怕打錯了板子,又對閱讀形式抱有偏見,我倒是真心建議王蒙先生不妨親身去體驗下,另外一個更加廣闊的「閱讀」世界。

事實上,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與針刺般的言語、段落、章節與名篇巨著,一直都在被現在的青少年閱讀著。我使用過各種手機閱讀軟體和網站,幾乎全部都會提供古今中外經典著作的免費下載。沒有需要,他們何必製作這類電子書呢?知識與經典是否印在紙上並不重要,在屏幕與網路上它們與人的距離更近。受益於科技,今天青年人的眼界將比之前所有世紀的人都更為開闊。

這個世界之所以進步,是因為人類獲得知識信息、情感共鳴和審美愉悅的手段更加豐富了。上一代人總會為下一代人不像自己而莫名擔憂,還好歷史告訴我們,一般情況下,下一代人總比上一代人更加進步和開化。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3-9-25 09:44 | 只看該作者
我國的很多經典文學,對現在的人來說都很陌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14: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