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為何會砸搶購買全球房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9-24 14: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人購買全球房產,似乎成為當前世界經濟並樂觀背景下的一道風景線,很多他國的經紀人們正在積極準備中國的黃金周,他們期望用中國購買的力量,增加收入。

據美國媒體稱,「富得流油」的中國人正在全球買房,美國是他們看房的最優先國家。他們在奧蘭治、加利福尼亞和紐約的皇後區置業。

中國招商數據顯示,這些中國買家共有13.1萬億美元(8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的投資資產。招商銀行說,大約6550億美元是投向海外房地產市場的。居外網說,約6000萬的中國中產階級正在尋求海外房產。他們的網站在「黃金周」來臨前的兩周對房地產的搜索量激增66%。

到國外購買房產,似乎正成為某些富裕的中產階層的一個夢想,在中國賺錢,到國外消費和投資,是他們的顯著特徵。奢侈品帶了的炫富風暴,使得部分富豪們有所收斂,而到國外投資,風險很大。於是既能居住又能在你睡覺的時候還在增殖的房產,就成為千萬富裕國人的重要選擇。

正在舉辦的北京秋季房展會上,外地項目和海外項目成為絕對主角。尤其是海外項目,本次參展數量達到91個,接近半壁江山,參展項目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塞普勒斯等30餘個國家。

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在國內限購令等調控政策的制約下,購買國外房產的價值逐漸顯現。

而且,這些國家還給予很多附帶性增值優惠:塞普勒斯打出「30萬歐元買房送戶口」的旗號,因投資移民門檻低而受到關注,希臘則喊出「購買25萬歐元房產獲希臘居留身份」的口號來搶客。

相反,在一些大城市,即使買了房,也不是自然而然地獲得戶口。在上海需要房地產爆發的時候,曾經推出過藍印戶口,一旦房地產市場啟動,這些政策統統歸零。

中國人買房,升值只是一個重要指標而已,人們還期望通過買房,能夠買來一系列的福利服務。可見,這些歐洲國家打出送戶口的旗號,對於本來就期望居住於外的富裕階層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到國外買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房價越來越高,不僅僅是普通百姓需要透支一生來償還,就連一些相對富裕的階層,如果在現代入市,也會倍感壓力。

有調查發現,六環內已難尋均價每平方米2萬元以下樓盤,其中三環內項目均價突破每平方米6.5萬元,一些五環附近項目甚至也已突破每平方米4萬元,五環至六環間項目均價則普遍在每平方米2萬元以上。八月同比數據已經接近兩成,有些項目漲幅超過了三成。多地發生了類似情況,而在年初,很多地方政府制定了調控目標,年終盤點之時,如何解釋這些現象,可能就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

到底這些城市房價是怎麼發生暴漲的?恐怕不能僅僅用剛性需求過旺一說來解釋。溫州和鄂爾多斯崩潰,恰好為這些城市不調控甚至刺激樓市提供了絕佳借口,如今,房價面臨失控,現在已經沒有藥方能夠挽救這些房地產市場了。

因為資本無法識別有用人才與純粹的資本,城市發展所需要的高級人才,可能會因為無法在這些大城市生活下去,而發生擠出效應。整個大都市也會因為房租太高,導致城市節奏異常緊張,社會不穩定因素也在不但積累。

地方政府財政一緊張,第一反應就是千方百計地賣地,世行行長金墉建議地方政府未來也需要擴大財政收入來源,而不要過於依靠出售土地。

事實上,並非中國人看不到這一點的危險性,問題在於,我們已經陷入了這個賣地生財的路徑依賴的邏輯之中,一時無法再擺脫下去。

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后,政府出台大規模救市政策,這是非常及時的,但是,需要明白,這是救急葯,而不是保健葯。

各方可能都在想,就算出現危機也沒什麼,反正有房地產和貨幣超發在兜底,這一點危險性已經顯現出來了。我們在年初預期今年房價可能發生爆發性上漲,也是主要基於這個理由。

正是在這樣背景下,很多地方的房價投資已經形成堰塞湖了,大量投資客投巨資到國外買房,可能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6: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