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書分享<神的傑作>-骨骼-骨架(7)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7-4 0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讀書分享<神的傑作>-骨骼-骨架(7)

作者:(美)班德,(美)楊腓力 著

骨頭就是力量。因著骨頭,柔軟的部分才有所依附:否則它們只能無助地在陽光下飄蕩,而人就成了另一種蠕動的生物。    ——理查-薛哲

    這裡的布局真像恐怖電影中的一個鏡頭。每天早上,我要穿過幽暗、狹窄的甬道,爬上螺旋形的階梯,來到這間古老的閣樓上。這裡有一排排的盒子,上面滿布灰塵,其中存放著大約六百具骨架。每天我都在這間軋軋作響的閣樓里,借著昏黃的燈光,蹲在箱子旁做骨頭分類的工作。我在哥本哈根這間老舊帶有霉臭的閣樓里,總共待了七天。

    這房子是一個藥學史家——穆勒-柯群生(MollerChristiansen)博士的私人博物館。他之所以會邀請我去,因為那六百具骨架曾經一度都是屬於麻風病人的。他在丹麥海岸外的一個小島上發現這些骨頭,經過細心研究之後,柯博士寫了一本很了不起有關麻風病的書。我們這些實際上從事治療這種病的人,簡直不敢相信柯博士一生,還從未見過一個活的麻風病人。他一切有關這種病的真知灼見,都是從閣樓里那些五百年前的骨架中歸納得來的。然而他卻教導我們很多有關麻風病的事實;而且對如何治療這種病也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柯博士拿起那些格格作響的骨頭時,真像孩子從箱子里找出心愛的玩具一樣。他會找出一些他最喜愛的骨骼,驕傲地將它們的特徵指給我看。譬如,有很多骨架前排的牙齒已經掉落或不見了,這是由於麻風病往往是先攻擊身體中較冷的部分所引起的。我們也一起榆視了一些手腳的骨頭,看是何種傷害導致他們身體畸形。

    一天早上,當我單獨在閣樓里檢視這些骨頭時,找到幾箱從一個修道院里挖出來的骨架。我馬上就想起人類學家米德女士(MargarerMead)給我上的一堂課,她大半生都在研究原始文化。她問過一個這樣的問題:「什麼是文明最早的跡象?」一個陶土罐?鐵器?工具?農業?不!對她而言,真正最早文明的證據,乃是一根得到醫治的股骨。「就像這一根腿骨!」在課堂上,她會把一根腿骨高高地舉給我們看。她解釋道,像這樣的醫治在其他充滿競爭、野蠻的社會裡是永遠找不到的。在一個野蠻的社會裡,我們只能看見大量暴力的端倪,被箭所穿透的太陽穴、被棍棒所擊碎的頭骨,只有這根得到醫治的股骨顯示出,必定有人在照顧這位受傷的人——為他去獵食,帶東西給他吃,犧牲個人來服侍他,野蠻的社會付不出這種同情的代價。從修道院後園所挖出來的那些骨頭中,我同樣找到病人得到醫治的證據。後來我又從柯博士那裡得知,有一群修道士曾經在這群麻風病者當中工作,他們所付出的關懷,直到五百年後才被人發現,只要從那些一度發炎、碎裂或腐蝕了的骨頭中,看到它們後來又長回連在一起的情形,我們就可以知道。

    一星期後,我離開了那個可怖的閣樓,感覺上我好像看過一套有關古代文明的幻燈片。幫助我了解古代文明唯一的線索,就是這些從歷史灰塵中所挖掘出來,表面稍帶皺褶的骨頭,但它們卻能使我學到許多東西。臉龐、毛髮、衣服,這些最會消耗文化能量的東西,如今都已腐朽了,只留下骨頭成為唯一可辨認的紀念品。

    譬如,靠一個笨重的骨盆,我們可以很快地看出那個人的性別:寬而淺、裡面帶著一道光滑輪圈的,顯然是屬於女人的;橢圓形的開口正好配合一個嬰兒的頭擠出來的大小和形狀。旁邊一個骨盆比較窄小,呈心臟形,且由較重的骨頭所組成,那必是屬於男人的;內圈上堅硬的像結疤一樣的突出部分,顯示出肌肉和韌帶曾經連在一起。(女性賽跑者一直趕不上男性,這都要怪骨盆的結構。男性骨盆的突出部分使他能支持更強壯的肌肉,但如果女性也是這樣,她就無法生孩子。同樣的,男性臀部的凹處比較窄,比較靠近全身的重心,這使他能跑得快些。如果女性的臀部也是如此設計的,那麼,她就沒有地方讓嬰兒的頭擠出來了。可見骨盆之結構所以不同,因為人所需要的裝備不同。當女人希望自己能跑得更快、走路時不搖擺得那麼厲害或臀部能小一點的同時,她也該知道,人類的生存就是靠她現有的這個樣子,才能延綿下去。)

    仔細觀察那些在哥本哈根的骨頭,我們會發現這些骨骼表面並不平滑,上面有布滿血管的溝槽,也有供滑動的筋腱摩擦用的光滑面。骨頭的厚度往往會泄漏它原來的功用。擲鐵餅和舉重選手因為運動的緣故,其骨頭必須吸收更多的鈣質,以供身體所需的能力,因此這些人的骨頭很重。如果用顯微鏡仔細觀察各個骨頭中所呈現的壓力線,那麼我們甚至連骨骼主人的職業都可以猜得出來。騎馬的人可以由其腿骨和骨盤的改變看得出來。一個慣用右手提重行李的搬運工人,他的臀部和肩膀上必會顯出承受過壓力的跡象。

    莎士比啞說:「人的善行往往是與他們的骨頭一同埋葬的。」其實與骨頭一同埋葬的不只是善行而已。法醫學就是專門在骨頭中尋找隱藏的線索,專家們能夠由軟骨的硬度或「鈣化」程度看出骨骼的年齡。譬如,15歲的人其腳骨已完全成形;25歲時,鎖骨與胸骨會融合在一起,到了50歲,頭蓋骨中的接縫處有四分之三會合併起來。

    簡單的實驗則能顯示出骨頭的成分。若把骨頭放在火中燒,就可以燒掉所有的有機物質,留下來的東西雖然外表、形狀與骨頭沒有兩樣,但卻只剩礦物質。如果燒得更久一點,人用手指頭就可將骨頭掐碎。

    鹽酸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可以溶解骨骼中所有的礦物質,卻留下一堆有機物質,形狀仍然一樣。經過處理后,它看起來還是一樣,但已不再是骨頭了;它已喪失了它的硬度,無法再承受重量。這樣的骨頭你可以把它打成結,但結一解開,它又會恢復原狀(骨膠質甚至會使未經過處理的骨頭變得非常具有彈性,阿拉伯小孩玩的彈弓,就是由駱駝的肋骨做成的)。砂礫和膠水——這是骨頭的主要成分,我們兩者都需要。

    還沒有任何一位科學研究員,能找到比骨頭更能配合身體需要的物質,而骨頭卻只佔全身重量的五分之一。1867年,有一位工程師證實,骨頭細胞的排列乃由最小的物質組成,形成最輕的結構,卻又能支持全身的重量,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能對他的這項發現提出挑戰。作為人體中唯一堅硬的物質,骨頭擁有令人無法相信的力量,它足以保護並支持全身的每個細胞。有時我們會把骨頭壓在一起,好像壓彈簧一樣,當撐竿跳選手落地時,情形就是如此。有時我們又幾乎要把骨頭拉散,譬如當我們用手臂舉起笨重的手提箱時。

    比較起來,木頭不及骨頭那樣能承受較大的張力;骨頭能負荷的壓力,木頭可能就負荷不了。撐竿跳選手所用的木條會很快折斷。鋼鐵能同時承受張力與壓力,但它的重量卻是骨頭的三倍,足以把我們壓垮。

    我們的身體是最經濟的一種設計,它知道如何使用節省重量的原則(這項原則是人類花了一千年才發現的),它將能承受壓力的骨頭挖空,在其中設立起紅血球細胞的製造工廠,每天生產一兆個新細胞。骨頭扮演的是保護生命的角色。

    在所有的骨骼中,我認為最引人入勝的設計是腳骨,這些細小、珠寶似的象牙薄片真是令人嘆為觀止。26塊骨頭排列在每隻腳上,與每隻手的結構相同。一個足球隊員若集中全力,一場足球賽下來,他的每隻腳要承受一千噸左右的壓力,然而他活動的骨頭卻承受得了這麼多激烈的壓力,且依然能保持它們的彈性。我們並非每個人都會跳、會踢,但我們一生中每個人大約都要走六萬五千里的路,也就是要繞地球兩圈半以上。我們全身的重量很平均地分配到這些結構完美的弧形構造上,就好像彈簧的作用一樣;膝蓋和足踝的彎曲處也能吸收壓力。不幸的是,我們誘導我們的腳去適應市面新流行的鞋樣形狀,有時候會因為把腳跟墊得太高,而抹殺了腳部平衡設計的效果。

    骨頭的力量是安靜、可靠的。它不亢不卑地為我們效勞,只有遇到粗魯的、幾欲折斷它的壓力,超過它的高度容忍極限時,它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

    為了使我們更能欣賞每個人體內那看不見的骨架,我們有必要停下來想一想自然界中骨骼的進化,這其中包括很豐富的變化。大部分堅硬的地球表面,沖積岩,都是由死去的微生物其骨骼聯結在一起而形成的。在這些簡單的生物中,也許最精緻的是棲居鹽水中的原生動物,放射蟲,學名叫Radioluia。

    回想一下你曾經見過最完美的一片雪花,在一個寒冷的日子裡,一大片完美無瑕、輕如羽毛,漂浮在空中的雪花,呈六邊形,但因為富有勻稱的設計,使它顯得備加美麗。現在再想象一個三度空間的雪花,從中心發射出來成百個水晶狀的東西。這就是放射蟲的骨骼,成億地飄浮過我們的海洋。

    海洋是一個飢餓掠食的地方。在那裡,生物不只為了運動而需要骨骼,更是為了保護自己。因此,對放射蟲、軟體動物、乾貝、鸚鵡螺、螃蟹、蝦子和海盤車這一類生物來說,骨骼也是它們的避難所。

    可是在陸地上,由於受地心引力的影響,生物要生存就只有靠運動。最快的兔子可逃避土狼,最敏捷的非洲豹能掠食羚羊,有幾百萬種地上生物效法海洋中的弟兄們,身上都穿著外骨骼,這就是聞名且龐大的昆蟲世界。但這些生物只能長那麼大,否則它們自己就無法承受本身盔甲的重擔。最大的昆蟲,加上他們的外骨骼,其大小隻不過與最小的鳥或哺乳動物相近。

    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古老的分類法:高等動物與低等動物。最高等的動物即所謂的脊椎動物,即使在海洋中,也是它們在掌權。因為它們有內在、活動的骨骼,使他們能在進化上佔優勢。這類動物不必怕自己的殼變得太小,也不必冒險度過一段易受攻擊的蛻皮期,它的骨骼是與動物本身一起成長的,再加上有成百條肌肉依附其上,前所未聞的技藝也就有辦法表演出來了。

    昆蟲和蜘蛛會跑、會跳、會飛翔,但唯有具有內骨骼,才能使大如燕子的動物亦可傲視地心引力,飛向高空;使兀鷹可以支撐起十尺長的翅膀,在高熱的天空中翱翔數小時;大象因為具有內骨骼,才能驚天動地地橫越草原;也只有麋鹿能舉起它的角,驕傲地指向天空。若沒有骨頭,則一切動作只能同復到最原始的型態:像蚯蚓一樣爬行,或像蝸牛一樣地慢慢滑動。

    骨頭並沒有成為我們的重擔;骨頭使我們享受到活動的自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