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蘭,一定是被上帝遺落的一幅美麗的畫卷!(多圖)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謝罡

 
  阿里腹地的普蘭,方圓不大,卻濃縮著西藏高原典型的自然與人文特徵。北部高寒地帶,喜馬拉雅和崗底斯山脈中央廣袤的草原,岡仁波齊、納木那尼峰在瑪旁雍錯、拉昂錯和公珠錯的湖水映照下傲然屹立。牛羊、氈房、炊煙、佛塔、瑪尼石,一派壯闊大地上的農牧景象。南部是喜瑪拉雅群山環繞下的砂礫岩層峽谷地帶,民居、寺廟、白楊、青稞點綴其中,勾畫出高原谷地特有的農耕人文。印象中的普蘭就是塗抹著莊重色彩的畫,從每天太陽升起到太陽的落下,循環往複,不同尋常。我以為是天上的景色,上帝的一幅畫,億萬年前就開始了的傑作。

  一早一晚的紅

  遙相呼應的岡仁波齊,納木那尼,前者像頂著冰雪的大蘑菇,後者像一個躺著曬太陽的肥胖海豚,兩者座標般凸現出崗底斯和喜馬拉雅兩大山脈,更是普蘭大畫面的支撐。奇特的山體,潔白的冰雪予人種種的暇想,宗教的臆造力更是讓兩座山峰名揚天下,於是,來自於高原的,內地的和南亞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特別是巴嗄村上方的岡仁波齊被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在那透空的山坡埡口上,可見許多跪在地上仰望神山,淚流滿面的人們,有信徒,有香客,還有那些心中無神又蒙朦朧朧的跟風客。我不信神只信人,只關注兩座山峰一早一晚的紅色調子。早上桃紅色的朝陽打在納木那尼峰上很好看,峰頂有桃紅,寧靜的瑪旁雍錯湖面上也反射著一點深紅,好似一支游弋的丹頂鶴。四周的普藍色冷調,中央的一點紅色暖調,把本來憨態可掬的納木那尼峰襯托得大大拽拽的樣子。霍爾的傍晚美得有些恐怖,紅的有些嚇人,夕輝下的桔紅色造就出只有夢中才有的壯觀大景,天紅,雲紅,地也紅,一切的一切都被夕陽染成讓人驚恐的暗紅顏色,就連我們笑開的大口也是紅紅黃黃的金牙。我從未見到過這種刺眼又暗紅的場景,幾許暮色蒼茫的凄艷。

      真的可以摘幾朵白雲

  霍爾草原平坦開闊,海拔高達4600米,實在是距天太近,掛在天上的雲朵似乎就是飄在地面上的棉絮。雙手肘著腮幫子看流雲走過很有意思。可以讓呼吸平緩一些,讓高山反應小一些;可以穩定視線,讓雙眼盡收所有的美景;可以觸景生情,開啟幻想。懶洋洋地抓一朵白雲在手上,嗅嗅它的味道,再摘一朵,看看潔白的身軀,然後,再放走它。我還是喜歡在車上轟著油門去追趕雲朵,或是與它們一起在大草原上賽跑。車快雲也快,車停雲也停,永遠也捉不著。我不為拉風,我要尋找那種在草原上追雲的感覺。運氣好的時候,也能碰上雲朵帶著彩虹飄來,彩虹一頭在草原,一頭在雪山,架著雲朵慢慢地走,不變的pose中頗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大凡的雲都有潔白無暇的好名聲,可我在普蘭,在阿里、日喀則這樣的高海拔地區卻常常看到一些黑雲,那種所謂正宗的烏雲。普蘭北部開闊地域的烏雲真的很黑,黑不溜秋,一團簇擁著一團,夾雜著暴雨或者冰雹閃電,緊貼著地面而來。好在它是對流雲,只發生在一個局部一個短暫的時間,四周還是一片藍天,否則真會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末日感覺。我至今理解不了這種高原天氣現象,難道雲也像人類一樣,有白種雲、黃種雲和黑種雲之分?不管怎樣,它是一方難以置信的風景。

      湖泊可以這樣藍

  水是無色的,透明的,所以我不知道水究竟是什麼顏色,既然透明,也鬱悶科學家們是怎麼去看透明物質的。我尊重科學,又固執攝影人的直覺,眼睛里的湖水總是藍色,或者是綠色的和灰色的,覺得是與天一色,與人有關,有什麼天氣,有什麼樣的人類活動就有什麼樣顏色的水。陽光普照下的瑪旁雍錯、拉昂錯和公珠錯湖水很藍,加上高原優良的靜空環境,都在折射出那一種高原才有的聖潔之藍。齊烏寺的瑪尼石堆旁是看瑪旁雍錯和拉昂錯是個好去處,也是讓我有神秘感的地方。我一直不解兩湖都是匯水湖,一樣的盆地地形,幾乎相同的地質條件,之間只有一個小山脊隔斷。讓人驚訝的是瑪旁雍錯是甘甜的淡水湖,拉昂錯則是又苦又澀的鹹水湖,一個是清澈的湛藍色,一個是暗黑的墨藍色。一咸一淡,亦也昭彰出人們給予兩湖的不同待遇。或許因為瑪旁雍錯是中國透明度最高的湖,有養育人畜的甘甜之水。於是,苯教、藏傳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同奉為聖湖之王。於是,就有了許多美好神秘的傳說。有了為洗去心靈上貪、嗔、痴、怠、嫉之毒,保佑吉祥安康和幸福美滿的轉湖人。拉昂錯的水又苦又澀,人們不能直接受益。因此,古往今來的原住民對它頗有微詞,稱其為「鬼湖」應是最不公平的表達了。興許是上帝在畫拉昂錯的時候顏色塗重了一些,人類得到拉昂錯水的現實實惠少了一些。然而,站在地理和審美的立場去判斷拉昂錯,可以理解科學的道理,還能享受精神上的那種美妙。不是么?拉昂錯含鹽的湖水讓其比其它的湖泊更加的藍,湖水的深藍還與金黃的群山一體,展現出一種曲線的美,大色塊的美。還有點綴在湖中的小島,映在水中的岡仁波齊,濕地上的鳥兒,我不能不心醉。現實利益上的拉昂錯也並非是乏善可陳,它為周邊人畜提供了賴以生存的鹽,作為國家級著名濕地,它又扮演著「地球之腎」的強大生態凈化角色。在我眼裡,拉昂錯更重要,更美。

      馬甲藏布穀地,普蘭的家

  假如上帝真會作畫,那他一定是個大氣又善於用色的畫家,喜歡用深黃的色調,添一些綠色,再一些寺廟和人家,幾縷的炊煙。

  我還記得說過一句「天,我的上帝」。那是繞著納木那尼峰翻過喜馬拉雅山看到馬甲藏布穀地后的感嘆。的確,馬甲藏布穀地與霍爾草原是截然相反的景象。上帝的大畫筆在喜瑪拉雅山巒大塊面的勾勒出溝壑、峭壁、再用深黃色塗抹風化的礫石和黃沙形成的堆積層。構成山頂是白色的雪峰,山腰是深黃色的沙礫岩斷崖,山下是青稞楊樹的綠蔭地的大場景。初去馬甲藏布河谷,行程匆匆,給我的印象是雪山下被是一片黃沙和碎石礫包圍的的土地,生存條件惡劣。後幾次去,還是秋冬的時刻,才發現馬甲藏布穀地有著獨特溫暖濕潤的小氣候,有人類生存和植物生長的良好條件。追根溯源,原來馬甲藏布穀地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側海拔不高的盆谷地帶,環繞谷地的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南下的寒流,同時,孟加拉灣的濕熱氣流通過馬甲藏布河谷自下而上的湧入谷地,改變了局部地區氣候狀況。谷地地形狹窄,還儲蓄了日照的熱量。以至在這裡形成溫暖濕潤,降水豐沛的高原小氣候,小氣候促使大片的綠洲似翡翠般鑲嵌在谷地,也自然形成普蘭縣的人口密集區。錯落有致的民居,繚繞的炊煙,趕著牛羊的牧童和轉經的老人,使人彷彿到了一個世外桃源。多油溝是馬甲藏布穀地最有地理代表性的地帶。馬甲藏布和多油河在此匯流,遠景是喜馬拉雅雪山,中景是沙礫斷層,近景是藏居、楊樹、青稞地,勾畫出一幅色彩分明的田園風光。

      飛天服飾,沉澱的千年文化

  中國人不喜歡做文章卻很愛說話擺談,亦有聊天、串門、吹牛等代名詞。也許因為這個特點,中國的民間故事,動人的傳說特別的多。普蘭不例外,在詮釋他們為之自豪的飛天服飾時,就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三千年前,普蘭的洛桑王子,在美麗的孔雀河邊建起了華麗的宮殿。在洛桑王子三百多名漂亮的嬪妃中有一個善良的王妃名叫雍卓拉姆,因不堪忍受眾嬪妃的嫉妒與迫害,在一個月圓之夜,化成一隻漂亮的孔雀,飛過茫茫雪山,消失在湛藍的夜空。崇尚善良與自由的普蘭人為了紀念這位賢良的王妃,用自己手工縫製的藏袍和一串串名貴的綠松石、蜜蠟、珍珠和寶石做成了眼前這靚麗的飛天服飾,代代相傳而來。飛天服飾亦也稱孔雀服飾和普蘭服飾,男裝簡捷大方,長袍裹身,而女服飾則精美華貴,儼然一件珍貴的藝術品。關於飛天服飾的傳說多於文化的詮釋,至今沒有一個完整科學又被公認的觀點闡述。但從服飾的剪裁,飾物的搭配都有明顯的遠古痕迹,彰顯出古象雄時期盛世文明的文化內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