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6月份高盛拿不出300噸黃金交割將面臨破產!!!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3-5-22 2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首先,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要向大家普及一下,金店如何規避黃金波動造成的經營風險。

  大家都知道,由於生產成本、供需狀況等等原因,商品的價格、尤其是原料等大宗物資的價格是會產生上下波動的。這對商家的正常營業會產生一定的風險與困擾——如果在高價時購買原料,原料價格低迷的時候賣出成品,不僅賺不了錢,反而會虧本。

  為了對沖這種經營風險,一個很自然的做法就是每賣出X克金飾,馬上去黃金交易市場買進X克金條,金飾的價格一般比原料金條高80元左右。這樣一來金店可以保證每賣一克金飾就賺到80元左右的毛利,足夠支付相應的加工費、房租、水電、工資等等。同時,這也使得每家金店的黃金產品價格相差不大,保證顧客不會因為價格問題「厚此薄彼」,讓那些當初高價買金條的金店不因為不願虧本賣出黃金產品而錯過生意。

  當然,一來金店很少會出現黃金產品全部賣光的情況,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金條馬上送進金店;二來黃金市場也未必能及時供應黃金現貨,因此金店在多數時候都是以期貨的形勢買入黃金——先付一定比例的定金預定一定數量的金條,到期交貨付尾款,後者就是「期貨交割」。

  其次,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大媽」這次到底有沒有買到華爾街的黃金。

  實事求是的說,「中國大媽」這次買的還真不是華爾街的美國黃金,她們買的是中國金店裡的黃金產品;而美國高盛集團這次賣的也不是真金白銀,而是一堆白紙——確切的說是一堆價值300噸黃金的「期貨合約」,大部分計劃在今年6月交貨。「中國大媽」與美國高盛,還真是處於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市場」。

  但誰要是說「這兩個市場完全沒有關係」,「中國大媽」動不了華爾街,那就大錯特錯了。

  就像我先前說過得,中國的金店老闆們在賣給「大媽」們黃金飾品的同時,為了彌補「賤賣」的虧損,會向黃金交易所預定同等重量的金條。由於多年前中國的黃金產量已經大大低於黃金消費量,這批金店老闆的訂單大部分勢必會流向國際市場,流向全球最大的「黃金大賣場」——紐約華爾街,流向當前全球最大的黃金供應商——美國高盛集團。

  簡單的說,中國大媽以350元/克的價格買光金店的黃金產品,金店老闆趕緊四處進貨,而此前剛好有個叫「高盛」的「冤大頭」宣布:「我這裡有300噸的金條打算以270元/克的價格賤賣,6月份交貨,有人敢買嗎?」於是中國金店的訂單像雪片一樣的涌過來——「我們全要了,記得到時不要失約哦!」

  事實就是,中國大媽雖然沒有直接買過高盛的黃金,但理論上高盛的黃金還真是經過金店老闆的手最終「穿越時空」提前3個月流進了中國大媽的提包里。

  為什麼是「理論上」?因為到時高盛恐怕很難交得出300噸黃金。下面我要說明的就是這次以高盛集團與華爾街的兩大「痛處」。

  一、期貨交割

  雖然4.12那天高盛根本沒賣過一克真金白銀,只是拿出一大疊美其名曰「紙黃金」的《黃金期貨合約》,讓有意向訂購黃金的商戶與個人交定金、簽合同。但合同理論上始終是需要履行的,現在你可以不拿黃金出來,但到了合約規定的時間,你應該交出300噸黃金給你的客戶,否則就是「違約」。

  為什麼這個是「高盛集團」的「痛處」?因為高盛現在根本沒有300噸黃金的現貨,到了今年6月也不一定拿得出300噸黃金現貨。「期貨交割」的大限一到,「高盛」要麼「大出血」從其他有黃金的投資者那裡高價買黃金提供給當初的訂貨者,要麼承認自己拿不出這麼多黃金,造成「違約」。前者會給高盛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後者會帶來毀滅性的信譽打擊,並引發毀滅性的經濟損失。
  那為什麼高盛明明沒有這麼多黃金?卻公然宣布有「300噸黃金」可以賣呢?因為根據以往的情況,大部分買家其實是「投機客」,只想通過價格波動賺點差價,並不是真的想要黃金,甚至很多人根本拿不出錢來支付尾款。既然大部分人不想要黃金,不想甚至沒能力履行「期貨交割」的義務,那大部分黃金也就不用真的拿出來賣。

  簡而言之,大部分黃金投資者都在「買空賣空」。

  「剛性需求」

  儘管高盛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黃金現貨用於今年6月份的「期貨交割」,但他們還是「人有多大膽,金有多大產」,賣出大量難以兌現的黃金期貨合同,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看透了那些「黃金投資者」「買空賣空」的實質與「追漲殺跌」的心理,想通過「300噸黃金空單」的「誘餌」,逼迫多頭散戶「割肉止損」、空頭散戶「加空追跌」,以拉低黃金現貨的價格,他們好大量「掃貨」,以此填補華爾街虧空的世界各國黃金儲備,並重建美國自己的黃金儲備(註:為了交易方便世界各國將大量的黃金寄存在美國,而德國人想運回自己的黃金居然被美國拒絕)

  但這一計劃卻被來自「中國大媽」的「剛性需求」打破了。

  「只買進、不賣出」的黃金消費,完全無視黃金波動的「剛性需求」,是華爾街「黃金收購計劃」最主要的對手。華爾街與國際投行可以在投機市場呼風喚雨,將散戶宰得「鮮血淋淋」,但對剛性需求,他們可謂毫無辦法。金價拉得再高,也難以嚇退大媽們的「虛榮心」;金價打壓到一定程度,立馬引發大媽們更為兇猛的「貪便宜」心理。

  總結:

  300噸黃金的「交貨合同」已經確定,「大媽們」可不是要錢不要金的投機客,這筆「剛性需求」的訂單不會因為金價的任何波動而被取消,高盛與華爾街將在今年6月底面臨一場嚴峻的考驗,不得不做出以下抉擇:

  1、高價買進「倖存」的其他黃金投資者的黃金存貨用於「現貨交割」,高盛與華爾街「大出血」。

  2、跟客戶商量「延期交貨」,當然,「遞延費」是少不了的,而且這麼做等於是宣布「黃金短缺」,將來出的錢可能更多,甚至可能會開啟黃金新一輪的「牛市」。

  3、直接「耍無賴」:「違約」,拒絕供應黃金。這一條聽起來很爽,但卻最危險的「自殺行為」。歷史上類似的情況出現過2次,一次是國民黨宣布「金圓券」(假的紙黃金)不再與黃金掛鉤,不到一年,國民黨就從大陸滾蛋了。二是美國在1971年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的「紙黃金」屬性破產,然後黃金從35美元/盎司飛升到了850美元/盎司,直到美元與石油「掛鉤」才把金價打壓下去。如果高盛與華爾街走這條路,輕則高盛破產,重則美國當前賴以生存的金融業完蛋,進而搞垮美國。

  說道這裡,我想大家應該明白為何這幾年中外傳媒一直在炒作「黃金無用」論、「黃金下跌」論,又為何現在媒體拼了命的抹黑「中國大媽抄底黃金」了吧?

  最後我要說的是,我不認為現在的輿論形勢是為了給「中國大媽」洗腦,因為「中國大媽」不搞投機,無所謂漲跌,而是為了忽悠「黃金投資」的散戶,希望這些投機客不要「做多」、「平空」,使高盛原本已經很嚴重的「黃金供貨」危機雪上加霜。如果廣大散戶被真的被大範圍忽悠了,紛紛「割肉」、「加空」,那高盛與華爾街就有可能應付得了6月份的訂單,從而躲過一劫。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