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3D列印「雙刃劍」出鞘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3-5-16 0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3D列印「雙刃劍」出鞘:制定法律法規迫在眉睫2013年05月15日 02:21   第一財經日報      陳琳

  3D印表機幾乎可以列印整個世界,既包括那些美好的東西,也包括那些險惡的東西。如何「把這項技術引向它美好的一面,用各種限制束縛住它黑暗的另一面」,已經迫在眉睫

  日前落幕的首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下稱「上交會」)上,3D列印技術專區成了最具人氣的展區。

  毫無疑問,3D列印是當今科技界、設計界最熱門的技術。上交會展示的3D印表機,有的價格已經跌破1萬元。

  3D印表機走入尋常百姓家庭,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它是否真的會讓設計師失業,對剛起步的中國原創設計形成巨大衝擊?利用3D列印,真的就能隨意在家裡製造槍支彈藥?3D列印也許是人類文明史上一柄新的「雙刃劍」。

  列印整個世界

  數年之前,《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為讀者描繪了一幅超級個性化定製時代的圖景:饕客們按照個人口味「列印」各種怪味巧克力;設計愛好者用最廉價的材料製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椅子;准媽媽產檢后拿到的是和腹中寶寶一模一樣的立體仿製寶寶;醫生根據病患們身體實際情況,為他們量身定製皮膚、耳朵等新器官;那些對概念汽車有著狂熱激情的工程師,可以先列印一輛車樣試駕一下……

  其實,這幅圖景已經與現實近在咫尺了。「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是能用CAD工業設計軟體在計算機上製作出來的東西,3D印表機都可以把它精確『列印』出來。」按照木馬工業設計公司設計總監丁偉的說法,「無所不能」的3D列印和傳統製造最本質的不同是,前者做的是「加法」,而後者則是「減法」。

  傳統工業製造往往是用工具和設備對材料進行切削,比如,製造傢具時,工匠得先把整塊整塊的木料切割成他們想要的形狀。而3D則與之相反,「它用的是『累加生產』,其實就像高等數學中的積分概念一樣,通過無數個水平切面累加起來,最終把物體堆疊出來。」丁偉解釋說,通常,3D印表機設有X、Y、Z三個軸線。在透明封閉的列印空間里,頂部的噴頭會不斷地噴出經過加熱融化后的原料。在設計軟體的「指揮」下,這些原料液體順著X、Y、Z軸線坐標的變化,一層層有規律地堆疊。「3D印表機每一層的堆疊面越薄,就說明這種印表機的精度越高,價格也就越昂貴。」

  時尚設計師們用3D印表機製造的服裝在各大時裝周上「橫行」,藝術家用3D印表機進行更為精細的雕塑創作。荷蘭建築師迦納普·睿傑森納(Janjaap Ruijssenaars)已經開始籌備在巴西與荷蘭,用一台6米高的3D印表機,以人工砂岩為材料,「建造」出兩層樓高的拓撲型結構建築。根據工業製造流程學教授博歇爾·科西尼維斯(Behrokh Khoshnevis)的推斷,每棟建築僅僅需要二十小時就能完工。迦納普已經興奮地提前為建築取好了名字——「風景屋」(Landscape House)。

  更多的人已經把3D列印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劑良方。英國設計公司Softkill Design正考慮用3D列印技術建造大批量民用住房,以緩解當地日益嚴重的住房危機。歐洲航天局聯手知名建築機構福斯特合伙人公司Forster+Parterners,籌劃在未來四十年派機器人前往月球,用當地現成的土壤和岩石的粉末為材料,通過3D列印技術在短時間內建造一座功能完備的空間站,一改歐洲宇航技術落後美國的面貌。

  重建設計秩序

  「我現在不會按教科書上說的來教授學生設計技巧,我更希望他們思考設計和建築物本身的價值,從本質上去理解這些物體。因為很快,塑形技巧不值一提,這個行業就會因為3D列印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麻省理工學院媒體藝術與科學專業教授奈莉·奧克斯曼(Neri Oxman)在回復《第一財經日報》的郵件中,簡要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隨著3D列印技術在大眾中的普及,新奇的外觀設計等「雕蟲小技」不再是設計師的專利。「一些設計師在沒有成長為大師之前,恐怕就要失業了。」

  不過,丁偉卻沒有這麼悲觀。「觀念和工作方式上的挑戰的確存在,但3D列印也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設計和製造業。」他舉例說,自己為孩子「列印」一個12立方厘米大小的馬里奧玩偶,就用了三四個小時,而且成本也比市場上的玩具貴了數倍。如果用工業級的3D印表機,時間更久,成本更貴。「如果沒有材料科學方面的新突破,3D列印還無法顛覆傳統工業製造,對整個工業設計和建築設計行業影響力也沒達到人們擔心的那個程度。」丁偉承認,3D列印技術的出現,會讓設計成為一個普通的行業,「就像人人都能拿起相機玩一票攝影。」

  關於3D列印是否會讓設計師失業的爭論還沒有結果,美國一家非營利組織Defense Distributed利用該技術炮製真槍實彈的新聞,卻讓人多了幾分擔憂。專家稱,為3D列印技術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3D列印技術將會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一場什麼樣的變革,誰也無法知曉。但是,在變革、顛覆和混沌之中,新秩序也會隨之產生,關鍵是如何引導這股洪流。」奈莉·奧克斯曼認為,「我們需要有識之士把這項技術引向它美好的一面,用各種限制束縛住它黑暗的另一面。就像魔幻小說中的英雄,為自己武器的陰暗面打上封印一樣。」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8: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