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花之爭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5-7 0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5-7 03:41 編輯

2007-02-07 04:48:49 來源: 中國網 
林雁

中國被世界譽稱為「園林之母」。但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國花,中國卻迄今尚未確認國花。二十幾年來,為確定哪一種或哪幾種花木為國花進行過幾次激烈爭鬥。日前隨著全國兩會的閉幕,2005年春再次興起的國花之爭又一次以沒有定論而暫告平息。

曠日持久的國花之爭

在中國的歷史上,清朝末年慈禧曾封牡丹為國花,並在頤和園建國花台。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定梅花為國花。1942年曾勉教授發表了有關梅花品種分類的論文《梅花:中國的國花》(英文專刊)。現在的台灣仍視梅花為國花。鄧麗君演唱的《梅花》:「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它愈開花∥梅花堅忍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看啊遍地開滿梅花∥有土地就有它∥冰雪風雨它都不怕∥它是我的國花……」,這首歌已經唱遍了海內外。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沒有國花。1982年陳俊愉院士在《植物雜誌》發表文章《我國國花應是梅花》,首次倡議以梅花為中國的國花。文章發表后,海內外輿論一片嘩然。1982年香港《明報》曾專發了一篇社評《贊成以梅花為國花》,其中有云:「從曹孟德的揚鞭遙指梅林、誘導兵士『望梅止渴』,到林和靖傳誦千古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千百年來它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結下不解之緣。中國如選國花,實非梅花莫屬,而梅花也只會被中國考慮為國花,因為在其它國家根本少見。……事實上,如果海峽兩邊都用同一種國花,實有助於國人在精神方面的和諧融洽。」同年,在一些著名植物學家的大力支持下,受中國植物學會的委託,《植物雜誌》編輯部發起討論國花,並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國廣大群眾的積極響應,紛紛來信參加評選。投票結果表明:推薦梅花作為國花的最多,牡丹、菊花次之。喜愛梅花的群眾認為,梅花是中國之花,是春信之花;梅花為我國特產,是民族與英雄的象徵。梅花美麗、清香、挺拔,頂寒傲雪,五湖四海為家,傳芳幾千年,遍及河山幾萬里,是中華之魂魄,代表中華氣節。

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誌編輯部、上海電視台「生活之友」欄目聯合主辦的「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結果依次是梅花、牡丹、菊花、蘭花等。由於這次中國名花評選活動,組成了以陳俊愉教授為首的114位專家的評委會,是全國性的評選,又由於結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稱為「1987年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

這次活動不僅實現了陳俊愉的初衷,而且也讓他在國花的定位上產生轉變:由一國一花到一國兩花。他認為,一是為了照顧地區差異,二是兩種花都曾先後做過我國的國花,要考慮到歷史的延續性。三是一國兩花在國際上也並不少見,日本以菊花和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麗花為雙國花。1988年陳俊愉主動提出以梅花、牡丹作為中國的雙國花,他在《園林》雜誌1988年第1期上發表了題為《祖國遍開姊妹花》的文章。同年,他和時任中國牡丹芍藥協會常務副會長(現任會長)的王蓮英聯名致函中央領導和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負責人等,力陳「一國兩花」的互補性、優異性與代表性。

1991年,有一家名叫《花卉》的雜誌重打鑼鼓另開張,再一次搞起了評選國花的活動。這次活動還請出了一位曾經擔任過很高職務的女領導同志作為最高主持人。不久之後,眾多媒體公布了這次的評選結果:牡丹當選國花。為此,一些著名牡丹產地如洛陽、菏澤等,還著實慶祝了一番。值得注意的是,1983年那次推選國花時,雖然也有不少人投了牡丹、菊花等名花的票,但是對最終推選結果——梅花,各界並無異議。此次新的推選結果移注牡丹,卻引起許多人士發表了反對意見,其中不乏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學者、藝術家,甚至有些意見是在很高層次的重要會議上發表的。

1994年3月,在第八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中國花卉協會會長何康聯合30名人大代表提出「儘快評選我國『國花』的建議」提案,提案組採納了這一建議,並成立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任名譽組長、何康任組長的國花評選領導小組,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國花評選活動,至10底匯總出「一國一花(牡丹)」、「一國兩花」、「一國四花」(代表春夏秋冬)、「一國五花」(與紅星紅旗相對應象徵五千年文明史)、「一國十二花」(月月有花)五種方案。11月14日,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在聽取全國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兩種候選方案,即一國一花(牡丹)、一國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期在1995年的人大會議上審定頒布。在這次評選中,中國牡丹兩大基地——河南洛陽市、山東菏澤市及中國花協牡丹、芍藥分會聯合了全國以牡丹為市花或生產、研究牡丹的十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洛陽市領導帶隊,兵分5路到全國各地為牡丹拉選票。當全國人大擬定一國一花(牡丹)的消息透露出來后,引起陳俊愉院士等人的強烈憤慨,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堅決反對確定牡丹為國花,結果,全國人大以「分歧太大」為由擱置了牡丹為國花的決定。幾年後有人評價說:「陳先生多方奔走呼籲,從而避免了『一國一花』問題過早定案而留下永久的遺憾。民心應尊重,民意不可違。與其說是陳先生前幾年曾用自己的身軀阻止了國花車輪的超速行駛(一國一花),不如說是陳先生一國兩花的主張代表了大多數的民意和基本的國情。」

除此之外,二十幾年來,曾有多次全國人大代表個人或集體聯名提出以「梅花」為國花的議案,最多的一次為關山月、章文才先生等70餘人聯名,提議以梅花為國花,結果都是不了了之。

史無前例的院士簽名

隨著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臨近,解決國花問題迫在眉睫,各派的爭鬥也更加激烈。首先,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陳俊愉院士向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提交確定國花的提案,並得到了明確的答覆,2008年前將確定國花評選。

隨後,陳院士聯合幾名院士給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寫了聯名信。《瞭望》雜誌發表了相關文章。

相關職能部門沒有行動后,7月1日,中國工程院的農業、環境、輕紡組進行新院士的選舉。在開會間隙,陳俊愉上台宣講了有關確定國花的主張。令他沒有料到的是,在場的院士聽完之後,70個院士中有50人在《關於儘早確定梅花牡丹為我國國花的倡議書》上籤了名。2月至7月共有6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倡議書上簽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吳良鏞、袁隆平等。陳院士讓助手在7月20日給上海文匯報主任記者發去傳真,把倡議書連同院士名單一同轉給文匯報洪崇恩主任。該社社長高度重視此事,說:「對一項建議有這麼多院士簽名支持,這在我國還是空前第一遭!」反應迅速,該報次日(7月21日)就在頭版刊登了洪的報道。同日,香港鳳凰台「直播大中華」欄目打了3次電話,約陳院士當晚至該台北京演播廳介紹此議。

報紙電視報道后,立即引起了海內外華人的強烈關注。新浪網、東方網在第一時間將這篇報道貼出,搜狐、新華、鳳凰等大網站幾乎同時轉貼。紛紛以此為基礎,就與國花評選相關的一些問題廣泛徵詢網民意見。下午2時,搜狐網發起的「關於中國確定國花」網上迷你型投票結束,有7084人發表了意見,69.14%的投票者認為「中國應該馬上確定國花」;而就「中意的國花」表示的態度中,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分別高達41.42%和36.39%。後來諸如《科學時報》等報紙、《中國花卉盆景》等雜誌都刊載了62位院士的的倡議書,影響非常廣泛。

62位院士的倡議書是很得人心民意、符合國情的,共有六條理由,其中前五條是:「一是梅花、牡丹均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花文化內容豐富,深受中國人民喜愛,在1987年進行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中,梅花得票數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證。二是中國疆域廣闊,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而梅花自然分佈主要在珠江和長江流域,牡丹自然分佈主要在黃河流域,兩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三是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代表了兩種生活型,在園林應用上更豐富。四是在花文化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吟梅、藝梅的習慣,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楊維楨詩句『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成為傳世名句,表達了梅花『凌寒獨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不畏強暴、堅韌不屈的頑強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奮鬥的品質以及預報春天,呼喚百花的先行開拓者的風範;梅文化代表著精神文明。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代表要求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以兩者為雙國花,表明了我們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決心。五是現在台灣地區仍在沿用國民政府時期定的梅花為『國花』,確定梅花、牡丹為雙國花,可在促進和平統一上起促進作用。同時,『一國兩花』也是一種政治文明的體現。」

對比鮮明的兩次會議

2005年9月20日,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園林學會和上海風景園林學會聯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國花評選研討會」,原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九位院士以及科學界、文化界、企業界的代表約80餘人參加該會。所有代表一致同意儘快確定國花,認為確定國花有利於中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處於有利地位,有利於促進民族大團結和提高民族自豪感,也有利於中國花卉事業和旅遊事業的迅猛發展。大部分代表支持選梅花、牡丹為我國的「雙國花」。但也有少數不同意見,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余樹勛研究員推崇一國一花,他從幾個方面論述了梅花比牡丹好,應該選梅花為國花;河南洛陽國花辦的藍保卿主任和山東菏澤政協的楊茂蘭主席也推崇一國一花,認為牡丹作為國花較好;另外四川的熊濟華、吳漢珠教授共同撰文贊成一國兩花,他們選的是「梅花和菊花」 。

隔了幾天,中國花協在成都召開的秘密會議上確定牡丹為國花,並秘密地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希望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上定牡丹為國花。對於涉及到國花這樣一件與全國人民有關的事,成都會議既沒有事先通知各方,會議也嚴格保密,事後也沒有公布結果,搞得鬼鬼祟祟。11月中旬,成都會議的秘密泄露出來了,引起一些專家、學者的強烈不滿,憤然而起質疑其公正性。林雁撰寫長文《從唐朝的盛衰談梅花與牡丹》,用史實指出牡丹不是繁榮昌盛的象徵,揭露了所謂的牡丹「富貴花」的實質。中科院的余樹勛研究員指出,大家都講富貴,會把人的思想帶壞,會把社會風氣搞壞。陳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斷向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的領導寫信,闡述一國兩花的主張,並在供中央領導傳閱的內參上發表相關的文章。

固執己見的各種派別

關於國花之爭的眾多「流派」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形成,其中尤以一國多花論為多,最主要的說法有4種,分別是「一國一花」(又分為「擁梅派」和「擁牡丹派」)、「一國兩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一國四花」(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和「一國五花」(採取「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的方法,讓牡丹為主國花,蘭花、荷花、菊花、梅花為「中國四季名花」)。

目前已經對國花選舉有影響力的分為兩大派,一派以陳俊愉院士為代表,他們擁護「雙國花」,另一派以政協委員邵華將軍為代表,擁護「一國五花」。以梅花、牡丹為雙國花的觀點,因62位院士的倡議書而廣為人知,影響廣泛。

邵華是毛澤東的兒媳,但與毛澤東喜歡梅花相反,邵華是喜歡牡丹的,這幾年都提牡丹為國花,還拉上四種其他花作為支持。2005邵華是「照片提案」,2006年則更是用多媒體提案了。這種方案的誘惑力在於,一方面既定牡丹為國花,又拉攏了喜歡蘭花、荷花、菊花、梅花的人支持她。

以牡丹為單一國花的觀點,主要是河南洛陽與山東荷澤兩牡丹主產地的人在堅持,再加上中國花協的個別領導以及幾個從事牡丹研究的學者,為數不多,但有錢有勢,力量不可忽視。現在全國兩會結束了,當時在國花評選研討會上確定的「力爭在明年的人大、政協兩會期間能將國花確定下來」的目標沒有實現。究其原因,主要根本在於牡丹派頑固地堅持牡丹為唯一國花的偏見。為什麼對於哪種花能夠當選國花大家如此緊張?有業內人士分析,除了對於花、花文化的熱愛,還有其他利益的考慮。一旦一種花得到「國花」的尊貴稱號,它以及相關的文化、產業、行業協會的發展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旦某一種花真的獲此殊榮,產量將會迅速擴大,研究的重視程度會大大提高。每個省每個地方都希望能有國花的芳蹤,各種重大的場合都將有國花的倩影,海外華僑也會對國花大加宣揚,它的圖案、以它為主題的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將無法估量。所以,力爭牡丹為唯一國花的中堅力量,完全是出於地方經濟利益的考慮。

以梅花為一國一花則主要是一些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崇尚精神、人格,但這些人無權無勢,影響不大。按理說,梅花產地比牡丹多,定梅花為市花的城市也比牡丹多得多,任何花卉都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一旦戴上國花桂冠,必然會給所在的地方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那為什麼梅花產地不竭力爭梅花為單一國花呢?陳院士告訴記者,梅花是8個城市的市花,牡丹是兩個城市的市花,但「擁梅派」比「擁牡丹派」力量弱得多,「因為梅花代表的8個城市經濟比較發達,不太熱衷爭評國花,而洛陽和菏澤的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他們希望牡丹成為國花,更好地拉動地方旅遊和花卉產業。」

值得期盼的雙贏結果

我國是世界園林之母,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在群芳譜中確定一種花卉為國花有其難處。因此,確定國花,不能從個人的愛好出發,也不能從本地區的經濟利益出發,而應從國花的本義出發,最終確定一種或幾種花卉為國花。

客觀地說,梅花比牡丹更適合當國花,從應用和栽培歷史看,梅花應用歷史長達7000多年,引種栽培歷史3000多年;而牡丹卻只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從實用價值來看,梅花觀賞價值高,梅果可製成形形色色的話梅等食品,並有藥用價值;而牡丹主要用於觀賞,根能供藥用。從壽命看,梅花可存活1000年以上,有「老梅花」之說;而牡丹只有40年左右,有「少牡丹」之說。從品種登錄權看,梅花是我國第一個取得品種國際登錄權的花卉,陳俊愉院士是梅花的國際品種登錄權威;而牡丹的品種國際登錄權在美國。從民俗看,梅花有紅梅報春、喜上眉梢、花開五福之說;而牡丹有花開富貴之說。在詩文、書畫、工藝品等方面牡丹比梅花遜色。從精神層次看,牡丹遠遠不能與梅花相比,「梅花精神」被公認為中華民族堅貞不屈、不畏強暴的奮鬥精神的象徵,其松、竹、梅「歲寒三友」與梅蘭竹菊四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高的人格象徵。

牡丹人士自誇牡丹花大色艷,這是自欺欺人的說法。論花大色艷,牡丹比不過荷花、月季,論花形之豐富,牡丹比不過菊花。最不可辯駁的明證是,西方人是最喜歡花大色艷的,可牡丹引種到西方國家后並沒大規模興旺起來。倒是中國的月季引入西方后得到最廣泛的培育繁殖,現在世界各國的月季大多具有中國月季的血統。但牡丹作為富貴花,迎合了普通百姓的心理希求,有著廣泛的平民基礎。因此,最終的國花確定,很可能是以梅花與牡丹為雙國花而告終。關鍵的是需要有個公平、合理和透明的國花評選過程。 (中國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沙發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3-5-9 10:34 | 只看該作者
這是歷史,而且也是少數人的事情。既然是國花,那就應該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而不是僅僅局限在開會的那幾個人身上。一人的好惡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願嗎?這事吧,還是在中國大範圍內聽取意見的好。當然,這個事情是要很多準備工作去做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5-9 22:20 | 只看該作者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3-5-9 10:34
這是歷史,而且也是少數人的事情。既然是國花,那就應該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而不是僅僅局限在開會的那幾個 ...

是的,花卉協會在成都搞的秘密會議及向人大常委會的秘密報告,秘密暴露后引起喜多群眾的不滿。應該公開的廣泛徵求民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佛也跳牆 發表於 2013-5-14 10:52 | 只看該作者
非一日之功 前期需要好多的宣傳 讓民眾對這件事有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了解 要不投票也是一股腦的亂投 弄不出什麼結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