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萬年來誰著史?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4-11-6 17: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馮唐

    小時候,老師最愛問的一個問題是,你長大了做什麼?不努力學習,什麼都做不成。

    我的回答經常變化,曾經有一陣,我說,我想當個科學家。後來學了醫,先在北大學生物,再到東單三條五號的醫科院基礎所學基礎醫學,見了太多白痴科學家,文盲科學家,政工科學家,騙子科學家,民工科學家。惟一一個有大師潛質的,是個教我做實驗的重慶漢子,他像實驗動物一樣生長在實驗室里。他耍起,他從小老鼠的大腦里分出各種小葉,我想起庖丁解牛。他一邊跑DNA電泳,一邊看只有兩個頻道的黑白電視,電視上接了一根三米長的鐵絲當天線,圖像還是不清楚,換頻道要用電工鉗子擰,我想起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他一邊用1000毫升的燒杯煮速食麵,一邊小聲嘮叨:「對門模擬高血壓的狗也快被處理了,又要有肉吃了」。他抱著燒杯吃速食麵,笑著對我說:「暖和得像我老婆的手。」  

    這樣的人讓我氣短,科學上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才氣,回想起來,沒有比小時候想當科學家更荒謬的了。

    我從小喜歡各種半透明的東西:藕粉,漿糊,冰棍,果凍,玉石,文字,歷史,皮膚白的姑娘的手和臉蛋,還有高粱飴。一本文字,我一掂就知道是不是垃圾。好的文字迅速讓我體會到背後的功夫和辛苦,鼻子馬上發酸。一本好歷史,我一閉眼就知道沒有好人和壞人,有的只是成事的人和不成事的人,有的只是出發點的不同和利益的平衡。說到底,歷練和機遇決定成就,屁股指揮大腦。

    打個比喻,如果時間或是人類經驗集中到一起是一根蒜泥腸,文學研究的是各個橫斷面:好的文學青年,在試圖還原某個時代和某個狀態的艱苦努力中,創造了一種比現實更加真實的真實。史學研究的是縱切面:到底間隔多長時間,泥腸里就又出現一塊大蒜。至於哲學,從來沒有讀過,估計就是研究時間或是人類經驗為什麼是香腸而不是香蕉的學問吧。

    中國的史學和西方的史學基本沒有相同點。西方的史學更像自然科學,研究的是時間流逝中的普遍規律,而不在乎細節的變化。它要講明白的是,為什麼無論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Cleopatra)奶大奶小,都不能阻止歷史的車輪,為什麼由於各種政治、經濟、宗教原因,法國不出現拿破崙,也會出現侖破拿,帶領法國人,展示他們少有的軍功。

    中國史學研究的是微觀實用的人學。如果班固執筆寫托勒密王朝的《漢書》,可能會有這樣的文字:贊曰:「國運已盡,人力故難挽回。然女主形容妙曼,果勇沉毅,以一人之力,幾全帝祚。若乳更豐二寸,或卡尼迪斯及奧古斯都二賊酋均不忍施辣手。嗚呼,惜哉!」出現拿破崙還是侖破拿,從法國或是歐洲的百年視角看,毫無區別,但是對於拿破崙或是侖破拿的二舅四嬸卻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史學好像從來就存在少林拳和葵花寶典兩大路數。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少林拳們,內功精湛,史料翔實,史識和文筆都好。討厭的是,修成大師還好,才情欠些,就是個無趣的大和尚。以各路野史筆記為代表的葵花寶典們,多是性情中人,但是常常滿嘴跑火車,酒大了風起了月冷了寫爽了,媽的成了科幻小說了。所以說,至今為止,最牛逼的是那個先練少林拳,後來機緣巧合,練了葵花寶典的司馬遷。

    在追趕司馬遷的路上,如果想繼續走,約略有三種做法。第一種是最取巧的,但是最容易墜入魔道:提煉出一兩個核心辭彙,反覆炒賣。得手的例子有吳思的「潛規則」和「血酬定律」。第二種是積累數量,司馬遷用含蓄的正史寫法,用精鍊的古漢語寫了十本。如果不想寫得吐血,只有引刀自宮了。第三種是借鑒西方史學,充分總結歸納,拎出自己的中國人學體系。這點,司馬遷都沒做到,如果成功,可以加分,總分超過一百。高陽和唐浩明的方式不是路數,老牛拉破車,得些浮名而已。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1: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