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要懂得戰爭思維 軍隊更應警醒

[複製鏈接]

1198

主題

2123

帖子

224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禾苗 發表於 2013-3-10 2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國家領導人在接見部隊官兵的時候,提醒廣大指戰員要準備打仗。這番講話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一些人摩拳擦掌,認為戰爭即將到來;還有一些人認為中國人缺乏憂患意識,中國軍隊缺乏戰爭的考驗,面對周邊國家侵犯領土的行為,表現得過於柔軟,因此,有必要提醒中國人,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

  坦率地說,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有必要提醒中國人關注戰爭的殘酷性。如果對國家領導人關於打仗的講話過分解讀,忽視或者故意淡化講話的背景,那麼,有可能讓中國走上戰爭的不歸路。

  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時期,軍人的思維方式和普通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在任何國家軍人都必須時刻準備打仗,這是軍人的職業屬性決定的。各個國家的軍隊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因為軍隊是國家的象徵,是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安全的核心力量。各個國家的軍隊都自己的假想敵。

  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國家把中國看作是一種威脅,他們在制定軍事戰略的時候,自然而然把中國作為自己的假象敵。這是軍隊發展的必然邏輯。因為只有樹立自己的假想敵,才能在日常訓練中,有針對性地制定戰略戰術,才能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指戰員的鬥志。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發生了基地組織以非常規的方式襲擊美國本土事件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大規模正規軍隊之間的戰爭可能會比較遙遠,而來自恐怖主義的襲擊則可能隨時發生,因此,各個國家在制定軍隊發展戰略的時候,把對付恐怖組織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在日常訓練中,以非常規的方式培養特種作戰人員。

  可以這樣說,由於國際恐怖主義襲擊,使得中國所面臨的軍事壓力陡然下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棄把中國作為自己的假想敵,相反地,一些國家為了擴充軍備,反而不斷地強化中國的軍事存在,以「中國威脅論」作為發展軍事經濟的理由和條件。

  現在,中國一方面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另一方面也面臨著來自其他國家的軍事假想威脅,如果中國軍隊精神懈怠,認為和平時代已經到來,在平時缺乏必要的鍛煉,甚至沒有了自己的戰爭目標,那麼,中國軍隊就會徹底潰敗。正因為如此,中國國家領導人在第一時間提醒中國的軍隊「要準備打仗」,實際上就是要求中國的軍隊保持軍人應有的基本狀態。這不是中國向世界發出戰爭的信號,更不意味著中國改變了傳統的假想目標。

  在冷戰時期,中國處於一種相對特殊的地位,由於中國和蘇聯徹底翻臉,因此,美國成為中國合作的對象。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軍事目標,但很遺憾的是,美國錯誤地把中國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在制定軍事戰略的時候,忽視了來自身邊的威脅,把大量的資源用於對付中國。

       殘酷的事實證明,美國的軍事戰略徹底失敗。在東亞乃至中東地區,由於國內民族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宗教極端組織把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作為自己的政治主張,不斷地煽動恐怖主義分子在全世界興風作浪。美國雖然豢養龐大的軍隊,但是,在對付恐怖主義的戰爭中卻束手無策。美國雖然在北非中東地區顛覆了一些國家的政權,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恐怖主義所帶來的問題,相反地,由於這些國家政治動蕩,反而為恐怖主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現在美國已經意識到,解決類似於恐怖主義這樣的非常規戰爭威脅,龐大的軍隊以及建立起來的龐大軍事工業毫無用途。正因為如此,他們開始強化對中國的關注,重新把中國作為自己的假象目標,試圖把中國塑造成為一個攻擊的靶子,以此來凸顯出自己的軍事存在。

  中國曾經以「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韜光養晦戰略,來爭取和平發展的空間。這種類似於鴕鳥的政策,使得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無論是中國的大使館被炸,還是中國的戰鬥機在中國南海被摧毀,當時的國家領導人都是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以十分屈辱的方式承擔後果。正是由於中國的不斷妥協和退讓,使得美國人開始肆無忌憚地在中國周邊地區構建龐大的戰略包圍圈,並且不斷地在空中和海上對中國進行軍事偵察,隨時威脅中國的通信安全和航海安全。

  現在中國已經充分意識到,如果繼續忍辱負重,那麼,非但不能換來和平的發展環境,反而會使中國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正因為如此,中國的軍事專家們強烈呼籲,要打破戰略包圍圈,以主動出擊的方式,掙脫美國針對中國的軍事鎖鏈。這是中國軍事戰略調整的必然表現,也是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必須作出的姿態。

  近些年來,中國的軍事專家在國防動員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不僅讓中國人意識到中國所面臨的嚴峻軍事形勢,而且更主要的是,讓中國的最高決策者終於意識到,和平時期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必須以備戰的姿態,隨時迎接可能到來的挑戰。

       但是,正如我們所分析的那樣,即使美國把中國作為一個主要的戰爭目標,美國也不敢對中國發動戰爭。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中美之間沒有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充分理由,也沒有發動戰爭的基本條件。現在美國之所以不斷地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根本原因就是要說服美國在亞洲的軍事盟國承認美國的軍事戰略,不斷地購買美國的武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發展美國的軍事經濟。

  所以,中國軍隊應當保持高度的警惕,要時刻「準備打仗」。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戰爭的腳步即將到來。中國現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如果把戰爭的邏輯或者軍人的思維方式普及到各個領域,那麼,就會與中國的發展戰略背道而馳。中國的現代化包括軍隊的現代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軍事戰略就等於中國的國家戰略,更不等於把「準備打仗」的軍事動員令貫徹落實到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強調這一點非常重要。軍事家有自己的戰爭邏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需要制定自己的軍事戰略。在制定軍事戰略的過程中,必然會強調戰爭的重要性,也必然要樹立自己的戰略目標和軍事假想敵。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在開展對外貿易以及其他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必須關注自己的軍事戰略假想敵,必須根據自己的軍事戰略思想,選擇自己的貿易夥伴。如果那樣的話,中國的經貿政策特別是對外經貿政策將會出現重大失誤。

  通俗地說,軍人有自己的軍事目標,但是,這並不妨礙中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與中國軍人想定的軍事目標發生經貿往來。軍隊出於作戰訓練的需要,可以把其他國家作為自己的假想目標,以對抗的心態制定自己的軍事戰爭哲學,但是,普通中國人在開展對外經貿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抱著合作的心態,與其他國家進行正常的友好往來。不能因為中國的軍事戰略將某些國家確定為可能的戰爭對象,而在制定經貿發展戰略的時候,把這些國家排斥在外,或者在與這些國家發生經濟關係的時候,採取對抗的姿態而不是合作的姿態。

  戰爭歸戰爭,經濟歸經濟。在這方面美國乃至歐洲一些國家作出了良好的榜樣,他們在推翻一個國家政權方面不遺餘力,但是,在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方面,他們仍然鼓勵自己的人民與這些國家保持必要的往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國家穩定之後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當然,現代戰爭絕對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衝突,同時也是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方面的衝突。戰爭是一個國家對外關係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國家戰略的重要表現形式。但是,正如我們所分析的那樣,由於軍事戰略的指導思想與其他戰略的指導思想完全不同,因此,不要輕易地把軍事戰略指導思想與其他戰略的指導思想混為一談。國家最高當局在制定軍事戰略的時候,當然應該考慮到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在必要的情況下會中斷本國人民與交戰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國家在制定軍事戰略規劃的時候,考慮到本國人民與戰爭國之間存在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關係而放棄自己的戰爭準備。

  坦率地說,現在中國的一些決策者在制定軍事戰略規劃的時候,過於顧及經濟方面的因素,而沒有考慮到軍事戰略與其他國家戰略之間的差異性,沒有考慮到軍隊發展的內在規律,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軍隊的戰備能力,從而使中國的軍隊長期處於鬆懈狀態。現在中國軍隊建設中暴露出來的大量腐敗問題充分說明,如果制定國家戰略的時候,沒有看到軍事戰略的特殊性,或者簡單地把軍事戰略與其他戰略混為一談,那麼,有可能會導致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

  當前中國之所以在軍事安全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危險,與我們缺乏科學的戰略思維有關。正如我們所指出的那樣,軍人是一種對抗性思維,因此,軍人在任何時候都自己的軍事目標,都必須有自己的假象敵。而普通人則必須秉承合作的思維觀念,必須充分爭取更多的合作對象,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經濟文化交流過程中實現雙贏。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實際上是一種戰略觀念的困境。不能因為中國國家領導人強調「準備打仗」,而錯誤地以為中國即將發動戰爭;也不能錯誤地以為,中國處於和平發展的環境,因而不應重整軍備,隨時做好打仗的準備。

  中國當前必須進行科學的國防教育,一方面要求普通中國人充分意識到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也要告訴普通中國人,中國需要強大的軍隊,但是,中國仍然處於和平發展環境之中。中國不懼怕任何來犯之敵,但是,中國必須讓別人不敢碰你。中國過去的失誤就在於,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制定科學的軍事發展戰略,從而使中國在國家實力上升時期處處受制於人。

    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使得中國人充分意識到,中國必須有強大的軍隊,必須拒敵於國門之外,而要突破美國精心設置的軍事封鎖圈,中國必須超常規的發展軍事技術,以非對稱的方式迫使美國改變自己的軍事戰略,為中國和平發展爭取更多的國際空間。現在中國軍隊已經覺醒,中國軍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捍衛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以主動出擊的方式保護國家的安全。

  普通中國人千萬不要錯誤地以為,中國即將發動自衛戰爭,更不要錯誤地以為,中國軍隊的戰略假想目標不是經貿合作的對象,恰恰相反,中國仍然應該與美國乃至日本保持正常的貿易關係,因為這樣做既可以壯大自己的經濟力量,同時又可以避免出現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中國不害怕打仗,但是,現代化戰爭絕對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對抗,它同時也是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全面對抗。正因為如此,中國應當用強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實力支持中國的軍隊建設。

  反過來,中國的軍事發展同樣可以為中國爭取平等的經貿合作關係貢獻力量。現在中國正在採取一切措施彌補軍事發展戰略的短板,這是中國真正成為世界強國的必然表現。中國應當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鮮明的態度,捍衛中國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中國的軍事戰略應當真正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特約評論員喬新生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教授 院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1: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