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場驚呆!4千多名志願軍變「冰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3-02-20 13:30作者: 憶中思

志願軍第9兵團出國極為倉促,出兵時間又不能推遲,導致基本上沒有配備冬裝就入朝。27軍一個連在長津湖設伏攻擊美軍,戰鬥打響后,該連無一人站起,打掃戰場才發現,。全連的戰士有一半以上的士兵保持著射擊的姿勢凍死在戰壕里,如冰雕一般...

志願軍倉促單衣入朝4千多凍死長津湖

1950年11月,中美兩支王牌軍在長津湖地區展開了一場激戰。在零下30-40度的嚴寒中苦鬥20天,但中國軍人都只穿著單衣。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據當時在27軍任營指導員的遲浩田(1988年授上將軍銜)稱,他是全營唯一沒凍傷的。志願軍戰士四肢基本凍僵,投擲手榴彈,由於溫度過低,只能用嘴咬弦。

1950年11月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軍奉命分三批緊急入朝參戰。當時二十軍長期駐防江浙地區,部隊只配發了華東地區穿著的夾衣和夏季軍裝,按照原定計劃,入朝所需物資裝備統一集中在瀋陽、梅河口一線補充,由於入朝命令忽然提前,打亂了補給計劃。

二十軍先期入朝的志願軍官兵,身穿夾衣軍裝,甚至有的部隊還穿著夏季軍裝,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高寒地區和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展開一場殊死較量。

1950年11月28日,在長津湖戰鬥中,五十九師一七七團六連奉命固守死鷹嶺高地,配合第二十七軍阻擊南逃之敵。

死鷹嶺阻擊戰打響了!

兄弟部隊的官兵發現,敵人於死鷹嶺下順利南逃,而固守在死鷹嶺高地的官兵未放一槍一彈。他們憤怒地派出一名參謀到死鷹嶺高地查問原因。

當這名參謀衝上死鷹嶺高地時驚呆了:六連的125名官兵一個個身著薄薄的夏季軍裝,持槍俯卧戰壕,保持著戰鬥姿勢,全部凍死在死鷹嶺高地上,彷彿是一群隨時準備躍然而起的冰雕……

後來,戰友們在六連上海籍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首絕筆詩:

我愛親愛的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我絕不屈服。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守在我的陣地。——上海籍志願軍戰士宋阿毛絕筆。

27軍戰史記載了志願軍戰士們是在如何殘酷的條件下作戰的:食物和居住設施不足,士兵忍受不住寒冷,非戰鬥減員達1萬人以上,武器也不能夠有效使用。戰鬥中,士兵在積雪地面野營,腳、襪子和手等凍得像雪團一樣白,連手榴彈的弦也拉不出來,引信也不發火。迫擊炮的身管因為寒冷收縮,導致迫擊炮七成無法射擊。士兵們的手與炮彈炮身都粘在一起了……

戰後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在致志願軍司令彭德懷並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報告了嚴寒和飢餓給9兵團帶來的巨大損失:27軍80師242團第5連,除一名掉隊者和一個通訊員,全連設伏準備攻殲美7師第31團。待戰鬥打響后,該連無一人站起,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幹部、戰士成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遺體無任何傷痕與血跡。

這悲壯一幕27軍老戰士鄒世勇也親身經歷:「當美軍陸戰1師和陸軍第7師參謀部最後逃跑的時候,我們奉命從側翼追擊,追到一條公路上。那是敵人逃跑的唯一一條公路,我們發現有大約一個連的志願軍部隊。我上去一看,發現這是20軍的部隊,戴著大蓋帽,拿毛巾把耳朵捂起來,穿著膠鞋和南方的棉衣。每一個戰士都蹲在那個雪坑裡面,槍就這樣朝向那個公路。我想去拉一拉,結果發現他們一個個都硬了,他們都活活凍死在那個地方了,一個連。」

  
文章關鍵字:長津湖、凍死、志願軍
沙發
 樓主| 心靜水無痕 發表於 2013-2-25 12:24 | 只看該作者
一代人的隱痛:中國為朝鮮戰爭付出的代價
2013-02-22 18:50來源: 搜狐文化


—中國援朝志願軍撤退55周祭

導語

55年前的2月19日,中國政府與朝鮮政府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志願軍主動撤出朝鮮的建議。20日,志願軍總部發表聲明予以響應,決定於1958年底以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出朝鮮。朝鮮戰爭交戰從三八線開始,戰爭結束雙方又回到三八線。戰爭中各方取得的任何一點好處都被巨大的代價所吞沒。對捲入戰爭的南北雙方、對中國、對聯合國其它15個成員國,特別是親身參與戰爭的人來說,沒有贏家。戰爭之後,人們聽到的是歷史在風中哭泣。特別是作為普通一兵,可能對於戰爭的進程影響甚微,但是作為一個個體生命,每個人的獨特記憶,並不等同於歷史教科書上那些冷冰冰的數字和刻板的記載。

一代人的隱痛 幾代人的記憶

中國為朝鮮戰爭付出多少代價

朝鮮戰爭,陸續參戰的300萬中國軍人中,有近20萬人傷殘。作為普通一兵,可能對於戰爭的進程影響甚微,但是作為一個個體生命,每個人的獨特記憶,並不等同於歷史教科書上那些冷冰冰的數字和刻板的記載。

斯大林要中國出人打仗 蘇聯則按「出廠價五折」賣武器

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向中國請求派兵援助,斯大林的意向也要中國出兵,並願意向中國提供武器並在費用上由雙方 「共同負擔」(最後落實為按「出廠價五折」對華計費)。期間幾番曲折,最終,10月19日晚,志願軍開始渡過鴨綠江。蘇聯為志願軍提供了64個陸軍師,22個空軍師的武器裝備,但是中國為此支付的費用一直到60年代初才還清。

3年零又1個月的朝鮮戰爭,基本回到了開戰時的三八線位置,可謂平局。 「新中國」剛剛成立,便參加了朝鮮半島上的一場當時世界上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局部戰爭,難免要付出一定代價。

「抗美援朝」,中國先後有 297萬部隊以志願軍名義入朝,直接消耗戰費62億元人民幣,還對蘇聯欠下30億元人民幣 (當時摺合13億美元)的軍火債,戰時犧牲15萬多人 (近些年因又有事後補報的因傷病死亡者,確認為18萬人)。

用巨大的民族犧牲換來蘇聯的經濟回報

據最新解密的檔案顯示,斯大林曾向中方表示:蘇聯將只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作戰。這無疑是向中國領導人表明,在發動進攻的問題上,中國軍隊不要指望得到蘇聯空軍的掩護。

在中國出兵朝鮮后,蘇聯領導人才改變了過去援華不大慷慨並有懷疑的態度,中國得到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外來經濟援助。

1952年蘇聯同意向中國提供141個大型工程項目,1954年赫魯曉夫訪華時又增加15個項目,形成了後來通稱的「一百五十六項」(最後落實為150項)。全面地看,在接受蘇援時全面照搬蘇聯模式,也給後來中國的長遠發展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

親歷者用痛苦對抗冷冰冰的教科書

作為普通一兵,可能對於戰爭的進程影響甚微,但是作為一個個體生命,每個人的獨特記憶,並不等同於歷史教科書上那些冷冰冰的數字和刻板的記載。

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走上朝鮮戰場時,16歲的蔣振娟可能沒有想到,僅僅1年半后,自己就成了精神病人:胡言亂語,亂解小便,反覆把棉被掀起一個角又放下折平。繼而連續數日不眠不休,並且拒絕與任何人交談。3年後,她因精神分裂症久治不愈,轉入康復醫院。年僅19歲的蔣振娟,就此開始她漫長而混沌的餘生。在蔣振娟的隔壁,另一位87歲的志願軍精神病人胡久昌,鼻孔插著氧氣管,頸窩插著營養液管,已經卧床不起。

戰爭致20萬人傷殘 「最可愛的人」過早開始了後半生

朝鮮戰爭中陸續參戰的300萬中國軍人里,有近20萬人傷殘。其中還有為數不多的精神病患者,有普通士兵,也有中高級軍官。特等戰鬥英雄趙桐風就是一位。在張家口沙嶺子療養院里,他一天到晚只重複一件事,聲稱設計「威力無比」的大炮。間或對著天空大吼,有如衝鋒陷陣。

這些「最可愛的人」,就此早早開始了連過去與現在、生存與死亡都模糊不清的人生後半場。 50年來,他們陸續離世,到現在只剩下蔣振娟和胡久昌兩人,也已處於生理機能整體衰退狀態。

幾乎所有的志願軍老兵都會在回憶中提及,朝鮮戰爭中美軍炮火格外猛烈:敵人「像撒胡椒面一樣扔炮彈。以前扔汽油彈也就一顆兩顆,看準了來這麼一下,那天的汽油彈扔得不斷點。在營指揮所里看著那個山頭就像一個大火炬。整整一天燒得如同火焰山。」

歷史是個花姑娘 一塊紅布能蒙天

參戰各方歷史教科書如何描述朝鮮戰爭?

大多數中國人對抗美援朝戰爭的認識都是從中學教科書中獲得的,比如書中稱,在朝鮮戰爭中,新中國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進行了3年戰爭,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新中國是在帝國主義勢力把戰火燒到了家門口的情況下,被迫進行「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那麼我們看看當年參與戰爭的其他方面的歷史教科書又是如何描述朝鮮戰爭的。所謂歷史的啟示,這也是一個側面。

美國中學課文題目:朝鮮戰爭是中國的不幸

美國的公立中小學不採用統一編寫的歷史教科書。而《世界歷史》是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之一,一般在一年級教授。關於朝鮮戰爭的章節在本書中被歸入「冷戰在亞洲」目錄。書中談及朝鮮半島雙方時使用的是「北朝鮮」(NorthKorea)和南朝鮮(SouthKorea)。

書中稱:朝鮮戰爭幫助冷戰擴散到了東亞。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入侵南方,他們的行動顯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許。杜魯門政府立刻命令美國海軍和空軍支援韓國,聯合國安理會還通過決議要求會員國聯合抵制侵略(由於聯合國拒絕將中國席位給予北京的新政府,蘇聯為示抗議沒有出席這次會議)。到9月份的時候,在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率領下,聯合國部隊越過三八線向北挺進,目的是統一朝鮮半島。

對很多美國人來說,中國干預朝鮮戰爭是想在亞洲推行共產主義的明顯證據,最新資料也顯示,毛澤東當時認為亞洲正在興起一股革命。但事實上,中國參戰的原因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擔心敵對的美國在其前沿駐軍,並可能越過邊境發動攻擊。麥克阿瑟當時還公開鼓吹轟炸中國東北地區,為攻擊共產黨中國做準備,這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擔憂。

不管怎樣,朝鮮戰爭的爆發對中國來說實為不幸。更糟糕的是,戰爭強化了西方對「新中國」政府的立場,導致中國有20年的時間被主要資本主義大國孤立。結果,中國無法獲得各種形式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賴於蘇聯。

朝鮮教科書:人民軍隊猛烈反攻 美帝國主義極度慌張

在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羅伯特的指揮下,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軍隊於1948年鎮壓了濟州島人民的反抗鬥爭,屠殺了7萬多人,相當於全島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島400多個村莊中的295個村莊被燒為灰燼。

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把南朝鮮傀儡政權投入戰爭之後,6月26日全線出動了美國海軍陸戰隊,6月27日按照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命令,開始全面出動美國海軍和空軍部隊。此後,在我人民軍隊的猛烈反攻下,極度慌張的美帝國主義於6月30日開始出動了美國陸軍部隊。他們調動了本國陸軍部隊的三分之一、空軍部隊的五分之一和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兵力前往朝鮮全線戰場。

美帝國主義在前線戰場上未能得逞的侵略野心,試圖通過談判來實現,於是展開了寡廉鮮恥的軍事外交策略。1951年6月向我方提出停戰談判的請求,企圖通過談判來達成他們狼子野心般的侵略目的,實現所謂的「榮耀之戰」。談判一破裂,美帝國主義立即用原子彈進行威脅,並發動最後的、大規模的瘋狂進攻。他們宣揚「行動重於交涉」,一方面發動新的攻勢,一方面利用間諜集團,陰謀分裂和顛覆我黨和政府。然而,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政權的所有惡毒的居心和計劃均被我們毫不手軟地粉碎了。

韓國《國史》:朝鮮挑起戰爭 同族相殘的悲劇

韓國中學歷史教科書《國史》中,在《大韓民國的建立》這一章里,用一個小節(共3頁)介紹了朝鮮戰爭的原因和影響,原文稱:

1946年2月,金日成成為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委員長,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通過頒布土地改革法令、重要產業國有化法令等,強化了共產主義體制的基礎,並在1948年9月建立了朝鮮共產政權。

6-25戰爭打響后,年紀尚輕的學生們也為守護自由而投筆從戎,與韓國軍隊一起勇敢戰鬥,很多青年為支持軍隊,而站到了最前線。隨著朝鮮共產軍的入侵,聯合國安理會也緊急召開會議,將朝鮮確定為侵略者,並要求其撤出,與此同時,聯合國還達成了向韓國派兵的決議。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一直進軍到鴨綠江畔,眼看統一就在眼前,但由於中國軍隊的介入,不得不進行撤退。在戰爭處於攻防狀態的同時,停戰會談開始召開,並最終達成了停戰協議(1953.7)。

朝鮮挑起的6-25戰爭是對自由與和平的挑戰,也是同族相殘的悲劇,無數人民在此次戰爭中失去了生命和財產。此次戰爭中,韓國共有多達150萬的死傷者,併產生了無數戰爭孤兒和離散家屬。其結果就是,和平統一無法實現,雙方長期處於對峙狀態,民族悲劇持續至今。

俄羅斯《外國最新歷史》:南北都鎮壓反對派並準備武力奪取整個半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分裂為兩個佔領區:蘇聯和美國佔領區。根據國際條約,在外國軍隊撤出后應舉行全國大選。在撤軍前,蘇聯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獨裁政權,而美國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權。兩個政權都鎮壓反對派,並開始準備武力奪取整個半島。1950年6月,北朝鮮軍隊侵入南方,並宣布他們是為了反擊李承晚軍隊的攻擊。

聯合國的多數成員國視北朝鮮的進攻為侵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動用武力對付侵略者。蘇聯沒有對這一決定投反對票,蘇聯代表因對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抗議而缺席該會議。

1950年10月,美軍先頭部隊抵近朝鮮北部邊境。美軍幾乎控制了全國。斯大林和毛澤東不能接受共產黨勢力失敗的結果。中國宣布派遣志願軍入朝。實際上,進入該國的是上百萬的中國軍隊,他們將美國人趕回到三八分界線。1951年至1953年,漢城和平壤之間進行了血腥的陣地戰。任何一方都無法突破前線,數十萬人死亡。美國空軍殘忍地轟炸北朝鮮,甚至中國。為反擊這種攻擊,蘇聯飛行員秘密參戰。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議。

代價高昂的「零」 不要輕言戰爭

鮮血、眼淚、死亡包圍了普通百姓

規模僅次於兩次世界大戰 朝鮮戰爭打了3年多又回到三八線

朝鮮戰爭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零」。在當代戰爭史上,朝鮮戰爭打了3年多,規模僅次於兩次世界大戰。由雙方內戰到多方捲入,最後形成東西兩大陣營對壘,傷亡上百萬。

從地理態勢的結果上說,這場戰爭是沒有意義的:雙方交戰從三八線開始,戰爭結束雙方又回到三八線。惟其如此,它對後世的啟迪才是巨大的,它明白無誤地告訴世界政治家們一個簡單的道理:戰爭並不是解決政治問題的首選。

朝鮮戰爭這場意外橫禍讓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朝鮮半島是中美俄日等大國利益交織之地。這樣的地理決定了當事國絕不可能不顧鄰國的安危而擅自開戰,也決定了外部大國不能輕易捲入戰火。

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的貿然介入,就讓自己在措手不及中遇到「錯誤的對手」,並險些接近噩夢般的美蘇核戰爭邊緣。今天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困境,證明當初那個關於「戰爭並非解決政治問題首選」的啟示,仍然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朝鮮戰爭這場意外的橫禍讓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中國比任何國家都關注朝鮮半島的安全形勢。每當東北亞局勢緊張到足以引發戰爭聯想的時候,中國的態度也總是被世界各方關注。其實,這個問題早在60年前就已經明朗。

政治成熟的表現是多方和解 要對得起那些過早死去的英魂

60多年前的戰爭沒有解決的問題,通過新的戰爭,會有解決的可能嗎?戰爭既然是雙輸乃至多輸的必然,和解是正確的選擇。60多年前朝鮮戰爭的爆發,就是由於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我行我素,結果造成悲劇。

這是一種政治幼稚。當年的朝鮮停戰,是多方軍事較量和政治博弈的結果。從經濟和文化合作入手,逐步降低軍事在雙方思維的比重。除各方的誠意和智慧外,另外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發動全世界更大範圍的和平力量。歷史的啟示在於:今天半島的局勢雖不容樂觀,但在各方和平力量的努力下,這塊世界政治凍土的解凍,是可以期待的。未來的歲月在注視,60多年前那些過早死去的英魂,也在注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6
3
hsp 發表於 2013-2-27 01:28 | 只看該作者
日本靖國神社供奉的戰犯,給本國人民和亞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日本人把他們當成「民族英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6
4
hsp 發表於 2013-2-27 01:31 | 只看該作者
hsp 發表於 2013-2-27 01:28
日本靖國神社供奉的戰犯,給本國人民和亞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日本人把他們當成「民族英雄」。 ...

小泉純一郎參拜最多,首相位置坐最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