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總是可能重演-游伊朗伊斯法罕古波斯城有感

[複製鏈接]

3

主題

9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gbing1966 發表於 2013-1-2 1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12月21日,這天按照久遠之前的古人計算,世界末日要到了,我卻第一次來到了曾經在久遠的歷史上輝煌的波斯帝國的首都伊斯法罕。查閱了一系列的歷史,站在這個古國的宏大的伊瑪姆廣場中,想想:今天世界末日沒有按照瑪雅人的預言的時日到來,但這個波斯帝國的古文化卻早已看不到其子孫後裔的傳承了,留下的殘垣斷壁和後來子孫的修補的建築物,而它在現實的文化和社會生活中已經不見了有其影響的蹤影。總是一個是王的盛宴,一個是斷腸在天涯,一個是騎在牆頭的狂歡,一個是捲縮在朱門下的屍骨。宴,總是要酣暢后的狼藉,狂歡,總是要亂中踩到別人的腳;屍骨未寒時後人已經換過了裝扮,該做他朝人;腸斷後也需痛定思痛,然而痛何如哉。
你方唱罷他方登台,輪番坐台。這些都是歷史的必然,然而文化和文明的傳承不該僅僅是必然,民族有其卓越的作為,能做到文化和文明傳承的,才真的是偉大民族。
21號過去時,世界末日沒有如期而來,但現如今華人的文化和文明的傳承卻令人堪憂。歷史不會重演?歷史經常重演,只是沒有讀歷史的人總是叫囂著歷史不會重演!


搜索了一些關於伊斯法罕的歷史,順帶將有關伊朗的有關歷史資料也查了查,如下是節選:
1、  伊斯法罕在瑪代王國時已存在。瑪代 (前728–前550年)(又稱瑪代(Madai Empire)王國、米底亞王國(Median Empire))是一個古伊朗王國,領土面積最大時西起小亞細亞以東,東至波斯灣北部。他們隸屬印歐語系,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區定落的民族。亞述帝國曾入侵伊朗高原試圖征服。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瑪代國家。
2、  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時伊斯法罕成為居魯士二世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治下的一個大城市。在前330年的馬其頓王國軍隊入侵時遭受破壞,后被修復,並在塞琉古帝國、阿爾沙克王朝及薩珊王朝時期為一重要城鎮。
3、  公元640年阿拉伯帝國佔據伊斯法罕時也遭受毀壞,后被修復;穆斯林式的建築亦隨之出現,並開始了伊斯蘭時代的繁榮和輝煌。
4、  伊斯法罕曾在1051年至1118年為塞爾柱帝國的都城。在1387年時被當時的帖木兒攻佔及蹂躪,一共屠殺了7萬人。
注意: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跛子帖木兒(又譯貼木爾、帖木爾、帖莫爾,1370年-1405年在位)建立的一個大帝國,在其鼎盛時期橫亘從喬治亞到印度的西亞、中亞、和南亞。首都為一百多年前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鐵騎屠城的前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后遷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Herat,又譯哈烈、黑拉特、赫拉特)。1506年亡於突厥的烏茲別克部落。其後裔巴卑爾轉而去印度開創了蒙兀兒王朝。
5、  其後在1453年,伊斯法罕重新被建立,其光輝在17世紀的薩非王朝達至高峰,人口最高達到60萬人,更第二次成為伊朗的國都。現今的伊斯法罕為伊朗一文化古都,城內的伊瑪目廣場亦被列入世界遺產之內。
一、相對著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公元前6世紀是春秋戰國時期,其間又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公元前八世紀至前六世紀,約與春秋時期同時(伊朗瑪代王國時期);第二段公元前六世紀至前三世紀,約與戰國時期同時(伊朗居魯士二世的阿契美尼德帝國)。
二、那時的世界:
公元前八至前六世紀,在印度和希臘都是重新形成城市國家即第二批文明再現的時期。公元前六世紀末葉,羅馬共和國也開始出現。在兩河流域,亞述的統治者於公元前八世紀中葉改變了過去對被征服地區殺盡燒光的政策,把注意力集中在勒索貢賦上。在公元前八世紀後期至前七世紀後期,是亞述帝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它曾經佔領了埃及北部、巴勒斯坦、腓尼基、敘利亞、兩河流域以及伊朗高原西部山地,一統了北非、西亞的第一批古文明地區,公元前七世紀末葉,它被伊朗高原西部的米底和新巴比他的聯軍滅亡了。亞述帝國滅亡以後,新巴比倫王國和埃及曾一度復甦。
三、波斯帝國建國和擴張的時期:(我們中國的戰國時代)
公元前550年,波斯人居魯士推翻米底王朝,建立波斯帝國。波斯帝國於公元前546年征服小亞細亞,公元前538年征服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到公元前六世紀末,波斯帝國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小亞細亞西海岸。波斯帝國囊括了西亞、北非第一批古文明的全部地區和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部分地區,在廣大的疆土上分設許多行省,並給各個省分別規定了納稅的總定額。在各省設有總督,而且駐軍鎮守。在波斯帝國內部,各地區在經濟上、民族上、語言上、文化上都是十分多樣而不統一的。它與稍後的秦漢帝國不同,它不是各地區間多方面的融合的結果,而是在各古老民族衰朽之際憑藉征服而形成的。
四、公元前六至前三世紀間,印度的以血緣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及反對血緣尊卑的佛教。
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前一時期出現的大量小邦經過兼并逐漸合為「十六大國」和若干較小的國家,其中多數是王國,也有一些共和國。形成了嚴格以人的出身血統而劃分等級種姓制度,同時也產生了為此制度服務的婆羅門教。公元前六至四世紀時各種反對婆羅門教的教派(所謂種種「外道」)紛紛而起,其中歷史影響最大的為佛教,教人泯滅欲愛,放棄鬥爭,以求所謂解脫,認為「眾生平等」。


五、經過公元前六至前四世紀的發展,印度古代文明成為世界最有影響的文明之一。同時,印度也發生了各邦由兼并而統一的過程,摩羯陀邦逐漸成為其中最強者。公元前四世紀末,摩羯陀的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前187年)建立,到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約公元前273-前236年)時曾統一了除半島南端以外的印度土地。不過為時不長,阿育王死後帝國就又分裂了。
六、在希臘半島,公元前八至前六世紀時形成了很多城邦,在公元前五世紀初,希臘就面臨著被波斯帝國西侵的威脅。雅典的奴隸主民主制達到了最發達的階段,公民大會成了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在公元前五世紀的雅典共和國里臻於極盛。哲學思想百家爭鳴,文學藝術百花齊放。
七、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紀的希臘古典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並列為當時世界文明的三大中心,並且對後世世界的文明起了重要的影響。
八、公元前四世紀後半期波斯帝國滅亡。國在前338年大敗雅典等邦聯軍(臘各邦在公元前四世紀時逐漸衰落),年馬其頓王召集希臘各邦會盟於科林斯城(僅斯巴達一邦未參加),宣布希臘各邦保持和平。隨後亞歷山大繼任馬其頓王於公元前334年率兵東侵,於公元前330年徹底擊敗波斯皇帝的軍隊,長驅直入兩河流域和波斯本土。次年,他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末帝在逃亡中為人所殺,波斯帝國滅亡。
九、公元前三世紀時羅馬興起並一了義大利半島,經過二百餘年將整個地中海地區整合完畢。
十、到公元前三世紀末,中國經過秦的統一與崩潰,漢皇朝開始興起。如果環顧世界,不僅其他第一批古文明早已成為歷史陳跡,波斯、印度、希臘等第二批古文明至此也衰落了
在公元前八至前三世紀間,人類最後的歷史結果是:出現了對人類重大影響的三個文化中心:
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國、十六大國時代的印度、古典時代的希臘。
在這三個文明中,只有中國的文明是一脈相承下來的,其他兩個都是在第一批古文明中斷之後作為第二批古文明出現的。
中國古文明經過長期連續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穩定性的統一的實體。雖然中國文明的興起在時間上晚於埃及、兩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第一批古文明,但中國文明的生命力則是其他古文明無法比擬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