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州「大秋褲樓」附近老子雕塑吐舌露齒被諷像鬼

[複製鏈接]

238

主題

624

帖子

153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繼「秋褲」大樓后,蘇州金雞湖畔又有一尊雕塑在微博上引來了網友的強勢圍觀。這走紅的雕塑位於金雞湖東岸蘇州藝術文化中心邊,雕塑的主體為歷史名人老子,然而這位老子眼睛緊閉,舌頭伸出,並露出嘴中一個大門牙,顛覆了不少人對這位古代聖賢的印象。截至昨天傍晚6點30分,「老子做鬼臉雕像走紅」這一微話題已經有超過7萬名網友參與討論。

剛柔之道典故

孔子曾前往周都洛陽,問道於老子。老子張開嘴巴讓孔子看,問道:「我的牙齒還在嗎?」孔子如實回答:「不在了。」老子又問:「我的舌頭還在嗎?」孔子告訴老子:「還在。」老子意味深長地告誡孔子:「堅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牙齒是堅硬的,所以它老早就掉了;舌頭是柔軟的,所以它至今還存在。」綜合

「秋褲」大樓前

老子在做「鬼臉」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找到了這尊雕塑,它高約2米多,在湖邊的廣場上特別醒目,有意思的是,他的背後正是此前在網上爆紅的「秋褲」大樓東方之門。

湖邊寒風瑟瑟,不時有人走過來對著這尊雕塑觀察一番。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先生拿著手機對著「老子」拍了幾張照片,眼神中透露著一些不解。「有點奇怪,但我畢竟不是搞藝術的,藝術這東西也不好評價。」老先生說,他在北方從事生物科學研究多年,終於能夠回到家鄉蘇州迫不及待地到處看看。

和這位老先生中立的看法不同,很多網友認為這是在醜化老子,不少人以「弔死鬼」戲稱它,同時認為這樣的雕塑不應成為城市雕塑出現在公共場所。微博名為「中國李樂凱」的網友說:「有丑中見美,這是故意丟醜!一是醜化先賢,二是造型恐怖。」有網友調侃說, 「他是被身後的大秋褲雷的。」經過一番指責和調侃,開始有網友指出,老子這樣的形象是有典故可循。網友陳嘉上Gordon說:「若讀一下老子文章,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老子的造像。這位雕塑家懂老子。」

老子雕塑

來自「剛柔之道」典故


據了解,這尊雕塑為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軍於今年9月向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捐贈的。對於老子雕塑的走紅,蘇州藝術文化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些意外。據其介紹,該雕塑名為《剛柔之道老子像》,創作者是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研究員、雕塑家田世信。據悉,此前已有一件田世信創作的同名作品被擺放在北京大學,也引起了一番爭議。當時,田世信回應稱,他並沒有醜化老子,同時他希望提出質疑的人多看看書,去了解老子闡述「剛柔之道」這一著名的典故。

昨日,記者採訪到中國環境藝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城市雕塑家孫厚義。他告訴記者,一件好的雕塑並不代表著能夠成為一件好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必須生存在公共環境下,那麼就必須考慮公眾的欣賞水平,並應與周邊的環境相融合。」


8C8EEF5887D7D261286ECDED8212C74A.jpg (44.64 KB, 下載次數: 1)

8C8EEF5887D7D261286ECDED8212C74A.jpg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12-19 22: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2-12-19 22:46 編輯

一件好的文化及藝術水平高的雕塑並不代表著能夠成為一件好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必須生存在公共環境下,那麼就必須考慮公眾的欣賞水平,並應與周邊的環境相融合。」。這尊剛柔之道雕塑,顯然作者希望它體現出老子思想??  但今日之中國又有多少人知道讀過老子的著作,又有多少人,懂得老子思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9: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