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該對中國股市負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為什麼上證指數2000點告破?為什麼中國股市「雄」冠全球?誰對中國資本定價負責?誰該對中國經濟負責?誰懂得市場經濟的核心是資本市場?誰敢說中國股民不是老百姓?誰對中國國民財富負責?誰會對中國股市如此走勢感到痛心?……?我們有沒有必要問此一系列的問題?誰又來回答這一系列的問題?

  明確地說,從華爾街到香港再到A股市場和中國的銀行,種種跡象已經充分證明:做空中國的勢力已經開始大手筆動作,而誰會相信這是真的?誰又該出面遏制這樣的態勢?說實話,中國經濟已經在惡性循環中不斷惡化,而更要命的是對此麻木不仁的態度,我行我素的作風。

  9月26日,人民銀行公布了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鑒於歐、美、日、巴西、印度等國家已經開始實施大規模的貨幣擴張性政策,因此,市場對此次中國央行會議充滿期待。但十分遺憾,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報告,除了有針對性地指出「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及其影響」之外,幾乎毫無新意,更看不出有力應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積極姿態。

  更奇怪的是,一方面,國家發改委加快項目審批進度,僅三季度公布的項目總投資額就超過5萬億元;另一方面,中央銀行不斷強調「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一方面,國家發改委批出大量「鐵、工、基」項目;另一方面,中央銀行強調「有效解決信貸資金供求結構性矛盾,防範金融風險」。一方面,股市大跌,融資功能大為減弱,另一方面,中央銀行強調「繼續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更好地滿足多樣化投融資需求,推動金融市場規範發展」。

  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政策之間卻有如此之大的矛盾?9月27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媒體表示:雖然投資項目的「准生證」被大批發放出來,但由於地方項目資本金緊張使得新項目無法及時上馬,本月固定資產投資仍繼續下滑。在消費平穩、出口低迷的背景下,唯一的主心骨――投資欲振乏力,直接使得第三季度GDP增速未能企穩。魯政委這話當真?如果是,那意味著貨幣供應和投資項目增長根本不匹配。

  貨幣真得緊張嗎?真緊張。9月2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銀行代客結匯1278億美元,售匯1342億美元,逆差額為63億美元。這件事被普遍認為是「反映了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但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在7月25日達到6.39峰值之後,一路升值至6.30。

  這是為什麼?外匯儲備不是在不斷萎縮嗎?外匯占款不是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嗎?今年以來的銀行結售匯不是已經三次出現逆差嗎?資本凈流出不是已經持續一年有餘了嗎?那為什麼上述人民幣基本面因素全部指向貶值,而人民幣卻會升值?這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嗎?顯然不是,顯然是央行刻意收緊貨幣所導致的市場畸形現象。

  一系列的表象之下,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發改委試圖通過拉動投資而穩住經濟,證監會希望通過穩住經濟而推高股市,但這一切都無法獲得金融方向的配合?投資者不傻,至少他們知道什麼樣的政策才是正確的,什麼樣的政策才是真正激勵市場信心的。

  是不是只有大規模地投放貨幣才對?不是。我認為,信貸的進一步擴展並不適於當下中國經濟狀況。但是,當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在濫發貨幣、世界經濟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還應當一如既往地保持「穩健」,強調「預調微調」不變?我看這是大問題。至少,保持這樣的提法並不符合央行自己所說的,「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及其影響」。因為全世界、全中國的投資者都明白:歐、美、日聯手濫發貨幣,挑起貨幣戰爭,這是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肆意劫持,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惡劣至極。在此背景下,我們不改變貨幣政策基調,是不是意味著坐以待斃?

  我認為,央行至少應當放棄「穩健」和「預調微調」的提法,代之以「依據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具體貨幣政策動向,及時有力地對中國貨幣政策做出調整」。如果是這樣的表態,中國股市9月27日絕不會跌破2000點,反而應當大漲。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8: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