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釣魚島博弈贏家只可能是中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8-18 1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觀察者網            作者:宋魯鄭       2012-08-17

  8月15日,日本戰敗第六十七個紀念日,香港保釣船 「啟豐二號」成功突破日本艦艇的層層阻撓,持中國國旗、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旗幟,登上中日爭議島嶼釣魚島。隨後保釣船上14名中國人(其中兩名是香港記者)全部被捕。從而把一年來中日雙方圍繞釣魚島的爭端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由於種種原因,世界不少國家之間存在著領土爭端問題。由於主權的排他性,爭端中的任何一方都無法妥協和讓步。面對這種無解的局面,各國一般都儘可能的保持克制,維持現狀,以待來日尋求解決之道。這就是為什麼1978年中日雙方簽定中日友好條約,但在一切協議中,均刻意不為釣魚台主權劃下結論。鄧小平第三次復出訪問日本時,面對日本記者提出釣魚島及附屬島嶼的歸屬問題時,他神態自若地說:「這個問題我們同日本有爭議,釣魚島日本叫『尖閣列島』,名字就不同。這個問題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許下一代比我們更聰明些,會找到實際解決的方法。」

  中國務實的態度,也促成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直至九十年代中期中日關係的穩定和發展。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中日關於歷史和主權的爭端瞬間風波迭起,並於2012年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先是日本極右翼政客、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國訪問時突然拋出「購買」釣魚島的怪論,隨後竟然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8月初,包括執政民主黨眾議院議員長尾敬在內的超黨派國會議員聯盟申請8月19日與東京都一些議會議員和二戰逃難中在釣魚島海域遇難的部分遺屬一起登陸釣魚島舉行遇難慰靈祭,引發了兩岸四地的強烈反應。就是這個背景下,出現了香港「啟豐二號」登島宣示主權一幕。

  日本政治精英當然明白主權爭端的無解,但何以打破和中國的默契,一定要激化矛盾呢?這自然和中日兩國的實力對比有關。中日建交時,中國的經濟實力微不足道,日本保持全面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有信心維持現狀,也有信心在未來擁有釣魚島的主權。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成功,中國和日本的差距日益縮小,並於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也明顯加速,時間越來越不在日本一邊。至此,日本再無過去所持有的自信心,於是便紛紛採取各種方式——民間、地方政府——強化主權。

  其次,日本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失去」時代以來,其政治精英日益退化,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首相七年七換,由於現任首相野田佳彥此前已經承諾提前大選,所以日本即將出現「七年八相」的罕見局面。日本政治精英的退化和其權力世襲(通過民主的形式獲得合法性)、政治集團的封閉有關。但精英退化的嚴重後果之一就是政治能力和智慧的喪失。

  2011年大地震混亂和糟糕的救援就是一例。時任首相菅直人竟由於瞎指揮導致第1核反應堆氫氣爆炸而被東京地方檢察院刑事立案。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日本改變策略,錯誤甚至愚蠢的升級釣魚島衝突就不難理解了。另外正是由於中央政府的無能,也才給地方政治人物嶄露頭角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會出現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可以製造「購買」釣魚島風波的原因。

  第三,日本誤判中國國內和國際形勢,認為有機可乘。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已進入到中等收入發展階段,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任務都是十分艱巨,更加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內部矛盾也十分的突出。任何一個國家處於這個階段,自然是不願意在外交上再生事端。此外,中國的人均GDP雖然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但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增長潛力依然驚人。為此,美國已把中國做為頭號競爭對手,高調宣布重返亞太,插手南海爭端,支持越南和菲律賓牽制中國。日本此時動手,大有搭順風車、火中取栗之意。

  當然釣魚島海域發現豐富的油氣儲藏,也是令資源短缺的日本失了方寸的原因之一。不過面對中國的強硬和靈活的應對手法,日本顯然是打錯了如意算盤。2010年在釣魚島區域發生中日漁船相撞事件,日本將人帶船扣留。但最終在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壓力下——溫總理強硬要求「立即無條件放人」、中斷稀土出口、取消旅行團——當然也包括扣留四名擅自闖入中國軍事區的日本人,迫使日本無條件放人放船。

  而這一次,大陸的釣魚船沒有按計劃前行,而是由香港——而且也同樣是民間——站在第一線,更是高明的手法。香港做為中國的特區,既代表中國,但也有其特殊性。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香港有獨自決定和行動的權力。香港保釣船的行動,日本無法指責是中國指派,也不能把衝突升級的責任推向中國。但衝突發生之後,日本面對的卻又不是香港而是中國。產生的實際效果卻又完全相同。這一次本來大陸、台灣和香港的保釣組織相約一起行動,但大陸無需站在第一線就可達到目的、台灣無力得罪日本的情況下,最終只有香港保釣船出發。不過,香港之例也值得台灣借鑒,在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時候,如南海爭端,台灣同樣也可以發揮類似於香港的作用。畢竟由台灣出面,不僅令美國無法插手,而由於大陸的存在,也沒有哪個國家敢對台灣動武。

  其次,正如上文所言,中國正處於中等收入階段,和所有的國家一樣,這一時期往往是社會矛盾叢生、衝突頻發。更重要的是,中國舊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被否定后,新的價值觀仍處於成形期,在凝聚社會共識方面尚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再加上中華民族不團結的國民性,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實是要大於其他國家。然而此時日本在釣魚島誤判,一再採取激化矛盾的做法卻成為中國凝聚共識外部因素。特別是此時的中國已經有充足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來應對,並屢屢在中日博弈下佔據上風,更是贏得海內外中國人的支持和認同。這和藏獨、台獨、疆獨的效果是同樣的。這些分裂勢力的存在雖然對國家的統一形成挑戰,但也成為中國團結一心的催化劑。這恐怕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的:國無外患,必有內憂之意吧。

  最後,釣魚島衝突也為中國的統一、特別是心理上的統一提供了推動力。香港回歸之後,認同中國人的比率在2008年奧運會和汶川地震之時達到最高,隨後便逐漸下降。這其中的原因有雙方制度不同、大陸現在所處發展階段、西方的滲透(美國民主基金會每年用於香港的撥款高達數十萬美元)。當然,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的雙方缺乏「共同的歷史記憶」(其實一起歷史事件的認知不同恐怕並不能得出這個結論)。釣魚島爭端的出現,不僅有助於「共同的歷史記憶」的建立,更令香港和內地同仇敵愾,雙方也產生了和衷共濟、命運共同體的依賴感。特別是14名來自香港的中國人被日本扣留後,中央政府的外交努力也使得港人意識到中國的強大。應該說,這才是最好的國民教育。釣魚島爭端顯然並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這種國民教育將會一再發揮其功效。

  台灣和香港類似,但更為複雜。自李登輝借民主化之機推行台獨之後,在國家、民族認同方面,兩岸漸行漸遠。國民黨雖然於2008年重新贏得執政權,但要改變現狀也絕非一日之功。更何況雙方也同樣存在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缺乏共同歷史記憶的問題。但日本在釣魚島做文章,卻激發了兩岸超越分歧、共同面對。

  上個月(即7月4日)來自台灣的「世界華人保釣聯盟」成員黃錫麟等三人,搭船前往釣魚島宣示主權,台「海巡署」派5艘艦艇護航,但在距釣魚島0.8海里處,三人升起一面中國大陸的五星紅旗對著釣魚島揮舞。此舉自然在台灣引發了爭議。而黃錫麟的解釋:「出發太倉促,忘記 帶『中華民國國旗』,只好丟五星紅旗。」

  其實沒有人會相信他的這一番解釋,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大陸的強大,也只有大陸才敢於對日本叫板、反擊日本的挑釁,有能力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保釣之爭,不僅僅是重新喚醒兩岸的中華意識,更是對大陸向心力的一種轉移。這一次香港保釣人士被捕,不僅大陸外交向日本提出強烈抗議,要求立即放人,台灣「外交部」以及領導人馬英九也都要求「日本馬上放人放人」。香港特首梁振英更是直接召見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除重申釣魚島和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更要求日方迅速放人。大陸、香港、台灣步調立場一致對外,共同捍衛國家利益和百姓權益,其效應絕非一個釣魚島爭端所能涵蓋。

  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領土爭端的最終解決還是憑藉實力(釣魚島僵持局面也是中日雙方實力的寫照)。釣魚島爭端是中國崛起的推動力,是海內外華人拋棄分歧凝聚在一起的催化劑,是幫助中國度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外在因素。只要中國完成現代化,國家實現統一,釣魚島何愁不會回到祖國懷抱?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釣魚島爭端美國同樣也是贏家。

  二戰後,美國實際控制釣魚島,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主權移交日本時,不顧兩岸的反對,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至此,才產生了釣魚島主權問題。美國的做法可謂一舉兩得:

  一是在中日兩強之間打上楔子,使之永遠不能聯手。更避免亞洲出現一國獨大的局面。這也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傳統。歐洲大陸法國強大時,英國就聯合其他國家對付法國,德國強大時,英國就聯合法國等歐洲國家對付德國。日本在亞洲強大時,美國就聯合中國等亞洲國家對付日本,當中國崛起時,又聯合日本和周邊其他國家對付中國。

  二是通過釣魚島,把日本牢牢的拴在了美國一邊。雖然表面上美國表示中立,但中國要解決釣魚島問題時,美國因素是絕對繞不過去的。

  三是釣魚島爭端也被美國用於牽制中國的一個棋子。這不僅僅是在國外製造麻煩,也是在中美利益衝突中,和中國討價還價的一個籌碼。為了美國的利益,美國沒有什麼不可以放棄的,也沒有什麼做不出來的,只要利益足夠大。更何況,釣魚島(不是夏威夷)和美國的利益毫不相干,實是空手套白狼。

  中美之所以能夠成為釣魚島博弈的贏家,一是國力使然。二是政治智慧使然。

  中美兩國同屬廣闊的大陸國家,經濟發展潛力龐大,文化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這可以保證這兩個國家經濟上持續增長,人才也是輩出。而日本則是典型的島國文化,封閉性、單一性是其突出特點。雖然也能出現偉大政治人物,但往往後繼無人。明治維新一代退出歷史后,日本崛起就喪失了外交智慧,屢屢失誤(英日同盟終結、退出國聯、全面入侵中國、與德國結盟、發動太平洋戰爭),最終喪失了七十多年積累的成果,成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戰後重新崛起后,在九十年代又面臨人才瓶頸,不僅二十多年都無力擺脫經濟困境,外交上也是乏善可陳。

  本來以今天日本之國力,是不應該在釣魚島進行挑釁——更不可思議的是,日本還同時在主島、北方四島和韓國、俄羅斯衝突,而是應憑藉暫時還擁有的優勢(經濟實力、美國支持),通過讓步換取其他利益(油汽資源分享、在其他領土爭端獲得中國支持)。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籌碼盡失,終將一無所獲。顯然,日本正在大步走向這一結局。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8-18 13: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2-8-18 13:57 編輯

勸日本別做美國的馬前卒!!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3
11nn93n9 發表於 2012-8-18 20:37 | 只看該作者
只可能是中國,或者美國和日本。美國和日本是在一邊的。如果中國輸掉,則美日俱贏。中國贏,美日皆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Hanxin 發表於 2012-8-18 20:45 | 只看該作者
11nn93n9 發表於 2012-8-18 20:37
只可能是中國,或者美國和日本。美國和日本是在一邊的。如果中國輸掉,則美日俱贏。中國贏,美日皆輸。 ...

又給那無知的LZ們免費上了一次啟蒙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6: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