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知情人曝突然增量練廢劉翔 醫學專家:康復得退役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2-8-8 1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8月08日10:24  信息時報

     四年前落下的病根(《信息時報》版面圖) (點擊觀看更多其他組圖)  信息時報訊 劉翔的傷勢到底如何,還能不能恢復?根據康復醫學專家杜良傑的介紹,腳部跟腱的損傷幾乎不可能完全恢復,而且劉翔這次舊傷複發看起來非常嚴重,甚至右腳不能著地,恢復期將很漫長。

  實際上8月3日劉翔抵達倫敦后,在奧運村期間就進行過兩次止痛治療。為了能夠比完預賽,劉翔腳傷出現后,已經打過兩針封閉,做了3種預案,8月7日劉翔上道之前,在腳步疼痛的位置抹上一些藥膏,但這也無法讓他繼續比賽。起跑后劉翔在第一個欄就摔倒,捂著右腿表情非常痛苦,只能退出比賽。

  就劉翔的傷勢,中國康復研究中心脊柱脊髓神經功能重建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杜良傑,有著自己的看法,「從劉翔的表現來看,導致這次比賽摔倒的最主要傷勢,應該還是右腳跟腱鈣化的老傷。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劉翔就這個傷進行了一系列的治療和康復訓練,但實際上這種跟腱的損傷幾乎是不可能完全恢復的。對於普通人而言,日常的體育活動不會導致這種傷勢的複發,但是對於劉翔這位已經29歲。仍然每天堅持大運動量訓練的運動員來說,跟腱舊傷複發的可能性非常大。跟腱鈣化上帶來的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劇烈的疼痛,從劉翔受傷后的表現來看,他這次舊傷複發非常嚴重,甚至右腳不能著地,傷后肯定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恢復。

  實際上劉翔並非是男子110米欄跑道上,屢次遭遇傷病的第一人,由於110米欄跨欄時用力極度不平均,所以容易造成潛在傷害,從早期的內赫米亞、阿蘭·約翰遜到特拉梅爾、杜庫雷再到劉翔、羅伯斯,世界級高手幾乎全都遭受過危及職業生涯的嚴重傷病。

  對男子110米欄選手而言,傷病極易出現,劉翔不是特例,不過倫敦奧運再次受傷,相信劉翔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徹底根治更是希望不大。(鍾和)

  要康復,除非結束職業生涯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袁建彰 通訊員 吳劍鵬) 據南方醫院創傷骨科胡稷傑博士介紹,劉翔這種跟腱斷裂屬於慢性疲勞性損傷斷裂,與平時被利器割傷等急性斷裂不同,治療起來複雜性和難度都要大許多。

  胡博士表示這種傷病不可能100%恢復,除非在受傷以後不再從事這種運動。他表示跨欄本身就是一個要求跟腱頻繁高強度拉伸的項目,這會對跟腱中肌腱和骨頭緊密相連的部位造成一種慢性損傷,導致慢性出血等,一旦牽拉超過一定的強度后就會產生頑固性疼痛。

  據他介紹,跨欄、籃球等需要運動員頻繁彈跳的項目都容易導致其跟腱出現疲勞性損傷,運動員一旦出現跟腱斷裂,該部位的運動狀態基本上就不可能恢復到受傷之前了。如果要進行徹底性治療,包括康復在內至少需要完全離開這項運動半年,連訓練都不可以進行,這對一個職業壽命有限的運動員來說可能需要下很大的決心。胡博士強調,只要之後繼續從事這項運動,依然會繼續造成慢性損傷。

  由於劉翔此前跟腱斷裂的具體治療方案沒有公開,胡博士表示很難對其治療作出判斷,但他認為劉翔賽前應該也會對自己的傷情有充分的認識。

  跑還是不跑,劉翔自己很難判斷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鄭少山) 劉翔又一次因為傷勢終止了奧運之行,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劉翔最起碼聽到了第一槍。不少網友認為,既然翔飛人自知傷勢嚴重,在熱身或者訓練階段就應該當機立斷,趁早退賽。昨天,記者專門採訪了短跑運動員余壯輝,就劉翔的傷勢以及比賽中碰欄的問題進行了諮詢。

  余壯輝是1982、1986兩屆亞運會4x100米接力項目的冠軍成員,曾經代表中國參加了1984年奧運會100米的比賽。余壯輝用專業運動員的角度出發,解開了很多人的疑惑。「雖然在我當運動員時候沒有得到過這種傷病,但據我了解劉翔的腳傷是因為長期高強度比賽和訓練積累所導致的。這種不屬於肌肉類型的傷病,很難判斷傷勢嚴重與否,所以在發令槍響前,劉翔根本無法判斷自己是否能堅持全程」,余壯輝如是說。另外,余壯輝還表示,這種傷病通過長期的休息就會有所好轉,所以醫療團隊和訓練團隊也不能在賽前就作出準確判斷,該不該讓劉翔參加比賽。

  關於劉翔「打欄」是技術性退賽的行為還是受傷病影響,余壯輝給出了自己的專業見解,「他打欄明顯受到了右腳傷勢的影響,他在上第一個欄之前的肌肉動作都顯得非常的緊;左腳攻欄的時候,需要右腳發力支持,所以他打欄自然是受到傷病的影響,根本不存在技術性退賽的可能。」

  富力隊醫曾在北京奧運會前為劉翔會診  四年前他就不該參賽

  廣州富力隊巴西籍隊醫克雷頓於2008年曾經隨巴西代表團征戰北京奧運會,據透露,北京奧運會前夕巴西醫療團隊曾經就劉翔傷病進行會診。克雷頓透露,當時劉翔的腳傷需要時間恢復,參賽將影響其運動生涯。

  據了解,當時巴西代表團與中國代表團在醫療方面有交流,中國代表團希望巴西醫療團隊對劉翔傷勢給予意見,「當時的情況就是,他有傷病在身,需要時間恢復,北京奧運會他就不該參加」。在職業球隊有過十年康復經驗的克雷頓稱,腳踝傷病經過治療和康復能幫助運動員重返賽場,但腳踝方面的傷病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的康復,「我在巴西的時候曾經給腳踝受傷的球員做過康復,當時那名隊員腳踝打了8顆鋼針修復,結果花了3個月時間恢復起來了」。(信息時報記者 鄒甜)

  加劇複發解密  提升訓練強度成傷退元兇?

  2012年的8月7日,倫敦因為一場夜雨而變得有如秋涼——當劉翔穿著薄外套在熱身場地熱身時,央視記者冬日那就一臉凝重地說,劉翔的腳已經打了兩針封閉,現在的狀態並不太好——從7月初的水晶宮鑽石聯賽開始,人們每每提起劉翔,就都伴隨著傷病情況。為什麼!越臨近奧運會,劉翔的傷病反而越為嚴重?知悉內情的人說,一切都要從奧運瘦身說起。

  從劉翔創造輝煌的雅典奧運會開始,奧運瘦身計劃就已經悄然展開,而直接作用到劉翔身上,就是110米欄的賽制從三天三槍變成了兩天三槍,尤其是半決賽到決賽中間,只有兩個小時的緩衝餘地,「以前都是一槍下來,隨便怎樣都可以,因為第二天才有下一槍,中間不論恢復時間還是空間都有,強度並不大,但是現在這種賽程你必須一下子做好三槍的計劃。」為了適應奧運會兩天三槍的高強度比賽,劉翔在奧運前的備戰中,將訓練量加到最大,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正是因為運動量太大,導致了劉翔舊傷複發,最終上演預賽摔倒的悲劇。

  按照劉翔的恩師孫海平的說法,奧運賽程的改變,對劉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具體到教練身上,如何應付好這三槍之間的強度關係就隨之成為了難題,「首先訓練強度要跟上去,否則肌肉很難在短時間內兩次興奮起來,但同時對於肌肉強度和張力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尤其劉翔的腳傷對於訓練強度還是非常敏感。」在去年的上海鑽石聯賽賽前,孫海平就曾如是評價過兩天三槍,尤其是兩小時兩槍的賽程賽制,而當時的擔憂,顯然在這一次倫敦奧運會成為現實。

  在7月初傷退水晶宮鑽石聯賽后,劉翔和教練組一行來到了德國,當時翔之隊對外的說法是「肋間傷痛」,但知悉內情的人卻表示,當時劉翔的腳部傷情就不樂觀,前往德國就是希望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最終,德國醫生並沒有藥到病除,劉翔其實是拖著傷腳進駐奧運村,而其後更是連打了兩針封閉——每次封閉治療后,運動員將有一整天很難進行肢體活動;連打兩針封閉也就意味著,劉翔至少有兩天無法進行正常訓練。而這也正是總局領導出面,請求媒體「放過」劉翔,並透露劉翔腳部傷情不甚樂觀的初衷。

  只不過追本溯源,劉翔的腳傷之所以在奧運前越發嚴重,原因還是在與其對於本屆奧運會的重視。畢竟比較8年前的成功,以及4年前的傷退,這一次劉翔的倫敦奧運周期可謂是峰迴路轉,跌宕起伏——有治療傷病的艱難,也有超風速追平世界紀錄的暢快,「對於倫敦奧運會我當然有著很高的期許,我要奪回奧運會金牌,還有世界紀錄。」在尤金站豪氣干雲的劉翔曾如是表示,畢竟那時候他的身體狀態正達到了孫海平口中的「最佳」。但細心的人都不難發現,自倫敦奧運周期開始,劉翔的好成績就都建立在一天一槍的賽制之上……

  酷評  一隻不堪重負的腳跟

  2004年雅典,一名文藝小青年乘著愛琴海自由的風,飛翔到一個巔峰,一個黃種人從未到達過的巔峰。一切都是那樣的如夢似幻、如痴如醉。但歷史最愛開的玩笑便是,「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因為他是唯一一名看過那道風景的黃種人,從此劉翔不再文藝,也不再是凡人,甚至不再是劉翔,一個他曾經使用過21年的代號。從那時開始,他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徵。

  2008年、2012年,8年時間,兩屆奧運會,多少滄海變桑田,但對於劉翔,卻是兩場悲劇:一樣的因傷退賽,不一樣的演繹方式而已。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這兩場悲劇中,幾乎每個人都參與了進來,或熱情高漲、或慷慨激昂、或心懷叵測。

  看熱鬧的不嫌事兒多,劉翔的舉手投足,都被賦予了太多的額外的本不應由他來承擔的責任和意義,就像一道道的鐵鏈將他捆綁,讓他不再自由;就像一個個砝碼壓在身上,讓他無法飛翔,直到不堪重負,斷裂摧折。

  劉翔的兩次因傷退賽是悲劇,但更悲劇的是,你無法找到肇事者。看客的哄鬧、媒體的版面、轉播的收益、贊助商的銷量、組委會的面子,所有這些檯面上和檯面下的手,包括劉翔本尊,一起讓「劉翔」走向騎虎難下的危局。

  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不該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向劉翔。離開賽場,劉翔該有屬於自己的新的生活。(二雷)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