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揚州瘦馬:古代揚州美女的一部血淚艷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在秦淮河畔,「揚幫」歌妓大多是「瘦馬」出身。而那些「有幸」被官宦富商、貴公子納為小妾的「瘦馬」,也並不見得從此就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有人說,揚州瘦馬,就是一本揚州美女的血淚史。

  或嫁作商人妾,或送入煙花柳巷

  說到揚州美女,著名的揚州「瘦馬」不能不提。揚州人至今還在口頭流傳的一句俗語「娶馬馬」,意即娶老婆,這個馬,便是從瘦馬一詞演化而來。

  揚州在古代是兩淮(淮南淮北)鹽商的聚居地,鹽商當年可謂是富甲一方,生活奢侈程度可與皇家媲美。從明朝開始,在揚州一帶,出現了大量經過專門培訓、預備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輕女子,而這些女子以瘦為美,個個苗條消瘦,因此被稱為「揚州瘦馬」。揚州城裡和周邊農村那些衣食無著的貧寒人家,不得不賣掉自己生養的本來就瘦弱的女兒,去充當瘦馬,來度過那些窘困無助的日子。

  「瘦馬」被人伢子買到揚州,經過數年培訓,首先讓她們學會應對,舉止端莊或儀態裊娜,然後再教她們學習書法繪畫琴棋歌舞。清人章大來在《后甲集》中解釋:揚州人多買貧家小女子,教以筆札歌舞長即賣為人婢妾,多至千金,名曰「瘦馬」。

  挑選瘦馬有著一套極為嚴格的鑒定程序,而其中最為客商看重的就是對於瘦馬的小腳的評判。鑒定這「三寸金蓮」也有著一套極詳細的辦法,並且人們還為此制定出了「瘦、小、尖、彎、香、軟、正」等七條標準。

  清代揚州有專門圍繞「瘦馬」產業鏈生存的生意人。他們從購買到培養再到尋找買主,以至於給瘦馬跟買主舉行婚禮,提供一條龍服務。歷史記載,從揚州買的「瘦馬」,由於受到正規教育,修得滿身技藝,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溫良恭儉讓一樣不缺,在主人家中很少惹其他妻妾們生氣,也不爭風吃醋,很是讓男子們放心。有的竟然感覺到揚州「瘦馬」的好處,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揚州購買。在當時,養瘦馬並不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由於瘦馬有利可圖,一些商賈人家也豢養年紀尚少的女子,倘或遇到慷慨的買主,一賺千金自然是常有的事。

  被稱為「瘦馬」的美女們或是隨著他們的買主去了揚州以外的廣闊天地,抑或是守在故土找戶合適的人家嫁了。但並不是所有的「瘦馬」都能成功地嫁入富豪之家。最後,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馬」不得不被送入煙花柳巷。在秦淮河畔,「揚幫」歌妓大多是「瘦馬」出身。而那些「有幸」被官宦富商、貴公子納為小妾的「瘦馬」,也並不見得從此就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有人說,揚州瘦馬,就是一本揚州美女的血淚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1: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