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紀念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紫薇樹下的永恆追憶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6-30 0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5月31日 22: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 題:紀念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紫薇樹下的永恆追憶

  作者:周建琳 茅麗亞

  百年前的今天,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出生在太倉。而百年之後的今天,因紀念她的誕辰太倉名揚海內外。31日,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太倉舉行。海內外高校教授、專家、學者,吳健雄親屬等近500人出席紀念活動,共同尋找吳健雄的「太倉記憶」。

  31日下午,位於太倉瀏河鎮的明德初級中學校園內,琅琅的讀書聲隨風飄來,是那樣的悅耳動聽。嘉賓們紛紛來到這裡,瞻仰吳健雄墓園后,還在紫薇樹下合影留念。  

  這棵百年紫薇樹是由吳健雄的父親吳仲裔先生創辦「明德女子職業學校」時親手栽種的,「薇薇」(吳健雄的小名)小時候經常在樹下玩耍嬉戲,也常在樹下讀書。

  走進明德初級中學,處處看到吳健雄留下的印跡:睿智雍容的塑像,她與丈夫袁家騮長眠的墓園,捐建的大樓,還有伴著她成長的百年紫薇樹……

  明德學校原校長陸坤龍告訴記者,這所學校追根溯源是吳健雄父親吳仲裔於1913年創辦的,也是吳健雄幼年就讀的母校。她對明德學校一往情深、關懷備至、鞠躬盡瘁,也正是在她的關心支持下,明德學校才有了這樣的輝煌。

  「少小離家老大回」,1973年,吳健雄和老伴袁家騮博士第一次回到了闊別37年的家鄉。據原明德高中幾位老教師回憶,吳健雄當時心情無比激動,她首先要看的是自己的母校。走進瀏河中學校門,兩位老人迫不及待地巡視教室,當時正在上課,第一排第一間教室在考試,靜悄悄的,袁博士說:「快走,別影響他們考試。」便匆匆走過了第一排的5間教室。接著參觀了吳仲裔先生所辟的藝芳園,內有紫薇樹、顯佑亭、小竹林等景緻。

  也從1973年起,吳健雄不顧年屆高齡,先後五次回鄉探親,為母校題詞;為風雨操場剪綵;設立以其父親為名的太倉市吳仲裔獎學金基金會;建造吳健雄實驗室;建造教工宿舍;還把一生節約下來的500多萬元捐給了母校,而他們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簡樸。

  原明德高中的教務主任焦桐說:「在我面前,放著兩張照片,一張是袁家騮博士噙著淚花在明德計算機中心捐贈儀式上宣讀吳健雄教授的致詞;一張是袁博士請喬國瑜女士拼接的舊睡褲。我凝視眼前兩張照片,視線模糊了。」

  明德中學的師生至今難忘,1997年2月14日,吳健雄從美國打電話告訴明德中學名譽校長、她的侄子吳頤教授,提議由她出資為明德建一座現代化實驗樓。沒想到,2月17日,吳健雄因腦溢血不幸離世,3天前的美國長途電話,竟成了吳健雄臨終前對明德的囑託。

  1998年,吳健雄魂歸故里,她的墓地就選址在明德園內的紫薇樹下。

  由東南大學設計,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審定的「吳健雄墓地」,新穎別緻,圓形的瞻仰台、圓柱帶切面的墓穴以及墓穴前兩個大型花崗岩石球噴出一高一低的水柱,體現著「宇稱不守恆」的理論精神。黑色花崗岩鋪砌的墓地,在鮮花的簇擁下,既莊嚴肅穆,又不失親切。

  夕陽下,回首仰望那棵伴隨吳健雄一生的紫薇樹,令人感慨萬千。當年一棵風雨飄搖中的小樹,如今已冠大如蓋。微風中搖曳的枝條告訴人們,紫薇樹下,孕育了世界上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紫薇樹下,安放著一個最聖潔的靈魂。(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2-6-30 01:01 | 只看該作者
科學貢獻
  β衰變實驗   1957 年用β衰變實驗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對稱不守恆。   1956 年之前,吳健雄已因在β衰變方面所作過的細緻精密又多種多樣的實驗工作而為核物理學界所熟知。 1956 年李政道、楊振寧提出在β衰變過程中宇稱可能不守恆之後,吳健雄立即領導她的小組進行了一個實驗,在極低溫( 0.01K )下用強磁場把鈷 -60 原子核自旋方向極化(即使自旋幾乎都在同一方向),而觀察鈷 -60 原子核β衰變放出的電子的出射方向。他們發現絕大多數電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鈷 -60 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就是說,鈷 -60 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和它的β衰變的電子出射方向形成左手螺旋,而不形成右手螺旋。但如果宇稱守恆,則必須左右對稱,左右手螺旋兩種機會相等。因此,這個實驗結果證實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對稱不守恆。由此,在整個物理學界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核β衰變在矢量流守恆定律   1963 年用實驗證明了核β衰變在矢量流守恆定律   吳健雄對β變的一系列實驗工作,特別是 1963 年證明的核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由實驗定實電磁相互作用與弱相互作用有密切關係,對後來電弱統一理論的題出起一重要作用。   β衰變研究的其他貢獻   在β衰變研究在的其他貢獻   關於β衰變的研究對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發展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吳健雄從事這一專門領域的研究多年,被公認為是這方面的權威。她與 S.A. 茲科夫斯基 (Moczkowski) 合著有《β衰變》一書;在 K. 西格邦 (Siegbahn) 所編《α - ,β - 和γ - 射線譜學》一書中,吳健雄也是關於β衰變和β相互作用部分的撰稿人。前面所述兩項主要學術成就實際上也都與β衰變研究直接有關,下面再就吳健雄在β衰變研究方面的學術成就作些補充。   (1) 證實了β譜形狀的源效應,澄清了早期β衰變理論中的一些錯誤,支持了費米理論。   (2) 對β衰變的各種躍遷,特別是禁戒躍遷的全部級次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豐富和完善了β衰變的理論。   (3) 對雙β衰變的研究。 1970 年,吳健雄等報道了一次在美國克里夫蘭附近的一個 600 余米深的鹽礦井內進行的 48 Ca 雙β衰變則實驗。實驗選在深礦井內是為了盡量減少宇宙線的背景輻射。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哲學方面的實驗   1935 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發表了一篇論文,對哥本哈根學派創立的量子力學描述的完備性提出了疑問,他們的看法可歸結為一個佯謬。由於對量子力學關於物理量可測度性及幾率概念的認識有不同看法,愛因斯坦始終認為應當有一種理想的、確定的、對物理實質有完備敘述的理論出現以代替目前的量子力學數學結構,因而導了後來有「隱變數理論」的出現,即認為量子力學中的「概率」乃是對某些目前未知的「隱變數」作某種平均的結果。因此,幾十年來有一些物理學家企圖尋覓這些「隱變數」以建立新的、完備的量子力學,但均未成功。而另一些物理學家則否認有這些「隱變數」存在,事實上已有人證明在希爾伯特的某些條件下,目前的量子力學的數學結構是不容隱變數存在的。   吳健雄等早在 1950 年就發表了一篇關於「散射湮沒輻射的角關聯」的文章,實驗表明具有零角動量的正、負電子對湮沒后發出的兩個光量子,如狄拉克理論所預料,將互成直角而被極化,也證明正電子與負電子的宇稱相反,說明與目前的量子力學並無矛盾。 1975 年吳健雄等又發表了一篇題為「普頓散射的湮沒光子的角關聯以及隱變數」的文章,報道他們測得的在一很寬的散射角範圍內到達符合的康普頓散射光子的角分佈,其結果與假設電子與正電子有相反的宇稱為前提而得到的標準的量子力學計算相符。 J.S. 貝爾 (Bell) 在 1964 年曾對任何局部隱變數理論所能預言的角分佈取值圍作了限定,而吳健雄等所觀察到的角分佈在假設通常的量子力學康普頓散射公式是正確的前提下並不符合貝爾的限定,這樣也就再次對局部隱變數理論作了否定,從而在更高程度上支持了量子力學的正統法則。   μ子、介子和反質子物理方面的實驗研究   從 60 年代中期開始的 10 年間,吳健雄集中力量從事這一中、高能物理領域的實驗工作。發表了大量論文,有不少工作富有首創性和很高的學術價值。   μ子物理方面的工作包括: Sn , Nd , W 等元素的μ子 X 射線的同位素移的測定; 209 Bi μ子 X 射線的磁偶極和電四極矩超精細相互作用的研究;近 10 種μ子原子中核γ射線的測定等。   介子和反質子物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內的交變梯度同步加速器產生的強大的 K - ,Σ - 和 粒子流,以高解析度 Ge(Li) 探測器為工具,用奇異原子方法準確地測定了這些粒子的質量和磁矩。   穆斯堡爾效應的測量及其應用方面的工作   在 1958 年發現穆斯堡爾效應之後,吳健雄就開始對它進行深入研究。他們專門研製了一種閉環氦致冷器用於低溫穆斯堡爾效應研究,其溫度控範圍為 20 — 300K ,對於放射源或庫侖激發源均可使用。他們用庫侖激發后產生的穆斯堡爾效應,分別測量了鎢同位素 ( 182,184,186 W) 和鉿同位素 ( 176,178,180 Hf) 的第一激發 2 + 態中的電四極矩的比率,並與轉動模型所預期的結果作了比較。在 1978 年,他們進一步用一個 3 He/ 4 He 稀釋致冷器使穆斯堡爾測量得以在低至 0.03K 的溫度下進行,以研究氧高鐵血紅素的磁性質與弛豫特性,結果表明在約 0.13K 時該血紅素進行磁躍遷;利用這一裝量還在諸如收體溫術、弛豫效應、與溫度有關的超精細場的研究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實驗,得出了許多有意義的結果。   其他實驗工作   吳健雄在實驗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面廣。她尤其注意實驗技術的不斷改進,曾對多種核輻射測器的開發、改進做出了貢獻,例如薄窗蓋革計數器、某些塑料閃爍探測器、 Ge(Li) 半導體探測器等。至於所涉足的實驗工作,較早斯完成的有某些放射性同位索的分析,慢中子速度譜儀研究(多種材料),中子在正氫和仲氫中的散射以及核力範圍的探討,在氣體中形成電子偶素時電場影響的研究,延遲符合技術用於測 42 Ca 和 47 Sc 的激發態的壽命,中子與 3 He 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高能級發出的內轉換譜線的觀察、對正電子譜及正電子湮沒的研究等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3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2-6-30 01:20 | 只看該作者
紀念中國的居里夫人!!她雖入了美國籍,但最終回歸了祖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2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