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海之內的四海究竟指什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四海之內皆兄弟語出《論語·顏淵》,司馬牛見別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沒有,很憂愁,說:「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對他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四海之內都是你的兄弟,你還何必擔心沒兄弟呢?《禮記·祭義》中也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橫四海。推而放諸東海而准,推而放諸西海而准,推而放諸南海而准,推而放諸北海而准」,這就是成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由來了。那麼這兩處說的「四海」究竟是指什麼呢?「四海之內」又是指的什麼範圍呢?

詞典中對於「四海之內」的「四海」解釋為:現今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路衛兵認為這種解釋有些牽強。即使四海就是渤、黃、東、南四海,但是此四海都分佈在中國的東、南方向,而西、北方向並無海,這只是一種半包圍的狀態,如何體現出「內」字的涵意?

對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四海」則解釋為: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故稱全國為「四海」。這種說法只是字面上的一種猜測,並不可信。古人為什麼就一定認為國土四周有海環繞呢?這應該是後人替古人作的想象,缺乏實際的根據。

四海的「海」其實不是指的真的大海,而是古代疆域的範圍。我們來看看《尚書·禹貢》中的一段話:「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生教訖於四海」,這分明說的是生教影響的範圍;而《禮記·王制》中說的就更明白了:「西不盡流沙,南不盡衡山,東不盡東海,北不盡恆山。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判斷「四海」實際上指的就是當時疆域的範圍,或者說四至。和真的大海沒有半點關係。

即是疆域的四至,那麼又四至到哪裡呢?《爾雅·釋地》中對「四海」的真正含義作出了完整的解釋:「東至泰遠,西至邠國,南至濮鉛,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由此可見,「四海」指的就是夷、狄、戎、蠻,或者說疆域四至到當時的夷、狄、戎、蠻四方。

夷狄戎蠻並不是專指古代的哪一個民族或部族,事實上歷史中也沒有夷狄戎蠻這四個種族,這一點有時很容易誤解。夷狄戎蠻更多指的是一種方位,它是古人根據周邊異族居住方位,對異族習慣上的一種泛稱,並不是專對哪一個種族的稱謂。比如對於居住在東邊的各個異族部落就統稱為「夷」,依此類推,南邊的稱「蠻」,西邊的稱「戎」,北邊的稱「狄」,所以有「東夷、北狄、西戎、南蠻」說法。因為同一方向又居住著多個不同的部族,所以又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之說。

四海的範圍其實不大,郭璞注《爾雅》時說,四極就是「四方極遠之國」,四荒是「次四極者」,四海是「次四荒者」,其中四海是最小的。四海既是指的夷狄戎蠻,那麼「四海之內」就是夷狄戎蠻四方異族所包圍的範圍,也就是中國古代統治的疆域範圍,亦即我們常說的九州之地。《禮記·王制》中說:「凡四海之內九州」,九州是古代中國的自稱,一般是指《尚書·禹貢》中所說的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四海」的「海」字既有「遠」的含義,也有深、晦暗、不了解之意。古代交通不便,更沒有現代化通訊設備,部族之間自然鮮少接觸,互不了解,這大概也是古人稱其為「海」的原因吧。

499

主題

1452

帖子

22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76
沙發
玉面狐 發表於 2012-5-15 17:33 | 只看該作者
古代的海指的是有海之勢,非完全指有水之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主題

617

帖子

69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2
3
fansfan 發表於 2012-5-15 18:29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2-5-17 10:28 | 只看該作者
fansfan 發表於 2012-5-15 18:29
學習了

共同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2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