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首富」13年間十次易主 首富走馬燈

[複製鏈接]

2124

主題

2236

帖子

332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2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湖光影 發表於 2012-5-4 19: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胡潤富豪榜1999年設立,最初兩年(1999-2000)的中國內地首富由已故國家副主席、中信集團創始人榮毅仁蟬聯;2001年,創辦東方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劉永行兄弟問鼎首富。
  
  中國富豪榜綜合評獎
  
  過山車獎:楊惠妍
  
  獲獎理由:一年之間,財富縮水75%,從1300億元降至330億元。
  
  常青樹獎:何享健
  
  獲獎理由:歷經數十年屹立不倒,始終穩居富豪榜前列。
  
  步步為營獎:宗慶后
  
  獲獎理由:不顯山不露水,不動聲色之間,宗慶后成為中國首富。
  
  與時俱進獎:劉永好
  
  獲獎理由:風往哪吹,劉永好的投資就往哪去。布局金融業,令劉永好的企業之樹更加枝深葉茂。
  
  2012年一季度利潤下滑九成,而這還僅僅是業績「崩塌」的開始。曾經的中國首富、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不得不尷尬面對回歸A股市場的首份季報。
  
  此前比亞迪在香港上市,贏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睞,但回歸A股以來,比亞迪的業績持續低迷。而作為比亞迪的掌門人,王傳福的個人財產也在大幅縮水。相比2009年獨佔胡潤富豪榜榜首時,王傳福的身家在兩年內持續縮水40%,在2011年富豪榜上的排名急速下跌至第44名。
  
  不同於比爾·蓋茨等常年雄踞世界首富的國際巨頭,中國的首富們幾乎每年都在換人。為何首富急劇變臉戲碼不斷上演?這種財富排行榜上「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現象背後折射出怎樣的財富邏輯?
  
  【個案】王傳福走下神壇
  
  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大量買入比亞迪股票,曾被看作股神又一次神一般的操作。王傳福也在次年登頂胡潤富豪榜,2010年更是邀得巴菲特、比爾·蓋茨兩大巨頭聯袂駕臨比亞迪長沙項目,一度風光無限。
  
  但是在股價大漲10倍,到如今跌回巴菲特的買入價,比亞迪這個過山車的輪迴不過短短4年。
  
  在這一輪過山車中,王傳福的個人資產也經歷了一次「蹦極」。2009年佔據排行榜首之時,王傳福身家達到其個人歷史上的最高值350億元。一年後,其資產縮水為310億元,排名也下降至第十二位。至2011年末,王傳福的身家僅有185億元,縮水幅度超過40%,在胡潤富豪榜上跌至第44名。
  
  【群像】中國首富走馬燈
  
  王傳福在富豪榜上坐過山車般的經歷絕不是個別現象。胡潤中國富豪榜剛剛度過它13歲的生日,但已經創造出10位不同的中國首富。這與比爾·蓋茨曾連續13年佔據世界首富的現象大相徑庭。
  
  在這個中國首富「走馬燈」中,跌幅最大的當推楊惠妍。曾是中國最年輕首富的楊惠妍在接手其父親手中持有的碧桂園公司股票后,身家曾達到驚人的1300億元,在2007年胡潤富豪榜上排名首位。這也是胡潤富豪榜有史以來第一位身家超過1000億元的富翁。
  
  2008年,楊惠妍的名字雖然還停留在富豪榜的第三名,但此時她的財富估值僅為330億元,降幅高達75%。
  
  以國美掌門人身份為公眾所熟知的黃光裕也曾是胡潤富豪榜上的英雄。2004年、2005年、2008年,他三度摘下富豪榜的桂冠。
  
  但2009年國美陷入內鬥之中,黃光裕的地產事業和投資事業受大環境的影響也陷入低迷,其資產從430億元銳減至230億元,排名跌至十五名開外,而黃光裕本人也因為經濟問題鋃鐺入獄。在當時,「首富進去了」引發社會熱議。
  
  張茵家族曾是2006年的首富,也是富豪榜的常駐軍之一,但其表現卻可以用「跌宕起伏」四字來概括:36、1、2、15、2、3、24,這是張茵家族從2005年至2011年七年間在富豪榜上的排名,急速俯衝與快速上揚的交替進行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另類】富豪榜上的常青樹
  
  在胡潤富豪榜上,也有一些人不管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如何,始終榜上有名。
  
  比如劉永行和劉永好兄弟,自胡潤富豪榜設立以來從未缺席。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馬化騰、何享健、王健林等人的身上。儘管馬化騰從未「奪魁」,但依靠騰訊強大而穩定的盈利能力,他牢牢地佔據著富豪榜的前列。
  
  何享健的崛起則可以溯源到上世紀60年代。作為縱橫馳騁家電領域50年的「超級常青樹」,依據美的強大的品牌力量,何享健的財富在不動聲色中穩步增長。總額400億元的資產,唯一進入胡潤富豪榜前十的家電生產商,足以令他傲視同儕。
  
  另一位「老將」表現更為出色。2010年之前,宗慶后的排名一直在十五名左右徘徊,但2010年一舉成為中國首富,一改往日不太顯山露水的形象。經歷了與法國達能的分手風波之後,宗慶后「老而彌堅」,財富的增長更顯後勁。
  
  記者手記
  
  通往富豪榜的兩條路
  
  有人能在富豪榜前列穩穩地站住,有人的表現時好時壞,有人卻只能曇花一現,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
  
  2007年正值中國樓市最火之時,當年的富豪榜前二十位中有半數都為房地產公司的掌門人。楊惠妍的1300億元驚人身家也出現在那一年。而到了2011年,國家對於樓市的宏觀調控措施逐漸見效時,前二十位富豪中便只剩下了五位房地產老總。
  
  2009年國家投入4萬億救市,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發展。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領域的帶動作用,產生了巨大的財富效應。因而汽車新貴王傳福和工程機械巨頭梁穩根乘勢而起。但隨著經濟回潮和國家的宏觀調控,這兩位首富的財富也大幅縮水。
  
  幾乎所有的西方經濟學著作中都明確提到,微觀的單個企業總是要受整個宏觀經濟大局的制約與影響。所以富豪榜上的排名跌宕起伏不足為奇。
  
  但是,世界上總有一些例外令人羨慕嫉妒恨。比爾·蓋茨就穩居世界首富13年。他能如此,無他,因為他多年只干一件事,就是專註於操作系統軟體。因而不論世界經濟潮起潮落,他總能「閑庭信步」。
  
  比爾·蓋茨給出的啟示,其實正是免於經濟周期波動和政策調控影響的兩條路徑中的一條:專一化。
  
  專一化的核心在於能否提供特殊的受歡迎的產品,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或者可口可樂。對於王傳福以及頻頻上榜的房產商們而言,他們顯然無法提供這樣的產品。
  
  而免於經濟周期波動和政策調控影響的另一條路徑則是多元化。多元化的代表是劉永好、劉永行兄弟。以生產飼料發家的劉永好沒有滿足於當前的成就。他帶領下的新希望集團善於抓住時機,一舉進軍地產、金融等行業,在依然堅持做好飼料的同時也找准了時下最賺錢的行當。
  
  要成為富豪榜上的常青樹,奧秘無非或者多元化,或者專一化。多元化,能為企業提供更多抵禦免於經濟周期波動的「武器」,從而在「顛簸」的經濟周期中左右逢源。全球最龐大的企業帝國通用電氣即從電子、電器到金融無所不包。
  
  專一化,則讓企業集中有限資源,專註於特有產品,從而形成高聳的市場壁壘。如果王傳福能夠在電動汽車技術上形成重大突破,也許重返中國首富乃至攻克世界首富的寶座也並非神話。
  
  責任編輯:NF041(本文來源: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 作者:李慶鋼 見習記者 蔣曉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