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換個角度看「軍車進京北京出事」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4-6 22: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4月06日 05:54   中國日報

  自從3月19日晚網上瘋傳「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等謡言以來,社會上被搞得有點神經緊張。目前,北京公安機關已拘留了6個造謡者,電信管理部門也關閉了16家「造謡、傳謡,疏於管理」的網站。可以說,政府的這些行動對謡言是一次重創。這一次謡言算是基本平復下去了,而如何有效監管及遏制謡言則成了當前的關鍵問題。現在各大媒體討論得熱火朝天。看來,國家越來越意識到了謡言問題的嚴重性。

  的確,謡言自古以來就是個厲害角色,在我國古代,每逢社會混亂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戰亂年代,就盛産謡言,比如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前,吳廣學著狐狸叫聲喊出的那句「大楚興,陳勝王」,引起社會議論紛紛,加劇了當時社會心理的崩潰。所謂「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所謂「三人成虎」等
等,這些成語都是來形容謡言之厲害的。

  當前正值中國改革的關鍵時期,用環球網28日一篇文章說,「2012年對中國很重要,可以說是關鍵年,中共十八大,經濟方式大轉型,世界又多事」,在這個節骨眼上傳出類似「軍車進京、北京出事」這樣的謡言顯然非同尋常,不容小覷。《長江網》3月3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把造謡者稱為「『唯恐天下不亂』的偽網民」,文章說:「這(謡言)背後也有偽網民的精心策劃與遠程操控,其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搞亂中國的民心,擾亂了中國的陣腳,破壞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

  然而,謡言之所以能流傳,卻並不是僅有「偽網民」那麼簡單的。據說,民間還存在另一種聲音,比如《環球時報》26日社評指出:「現在有一些人在鼓吹拆掉這些防線,公開吹捧謡言的『正義性』,宣稱『謡言倒逼真相』,『謡言倒逼改革』。」此外,還有一般公衆的獵奇心理在推波助瀾,就像環球網28日文章所說的,「在今天,『莫談國事』是不可能的,應當是人人關心國事,這是政治民主、社會文明的表現。」

  可以說,這些因素或實或虛地構成了一種謡言的「勢力」,要應對這樣的「勢力」,政府和社會就必須從深層發力。目前,人們提出了各種主張,諸如長江網文章指出的「網站從業人員也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盡職盡責地把好言論傳播關」,人民網指出的「要構築現實社會的誠信基礎」,「華聲在綫」文章主張「須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等等。然而,這些口號式的主張總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

  環球網30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則從另一個角度提供了建議:「謡言反映了民衆對國家前途的高度關注,說明關注者對這個國家抱有信心和期待。在這方面,我們的相關部門是否應該檢討:自己是不是太傲慢,沒有關注到民衆對信息的正當需求呢 ……當信息最大限度公開了,當公民的知情權最大限度保障了,還會有流言蜚語,還會有謡言嗎 」

  當然,就像《環球時報》26日社評指出的,「回頭看這些年,中國官方在信息披露方面一直在向前走,整個中國社會的透明度呈明顯不斷增加趨勢。」只不過,下一步要做的,是「推動透明度繼續不斷增加」。當前是中國改革的關鍵時期,社評說:「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國家裏,最清楚這個國家改革的必要,也最瞭解這個國家特有的艱難。但毫無疑問,中國不應是『謡言共和國』。」(章馨)
等,這些成語都是來形容謡言之厲害的。

  當前正值中國改革的關鍵時期,用環球網28日一篇文章說,「2012年對中國很重要,可以說是關鍵年,中共十八大,經濟方式大轉型,世界又多事」,在這個節骨眼上傳出類似「軍車進京、北京出事」這樣的謡言顯然非同尋常,不容小覷。《長江網》3月3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把造謡者稱為「『唯恐天下不亂』的偽網民」,文章說:「這(謡言)背後也有偽網民的精心策劃與遠程操控,其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搞亂中國的民心,擾亂了中國的陣腳,破壞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

  然而,謡言之所以能流傳,卻並不是僅有「偽網民」那麼簡單的。據說,民間還存在另一種聲音,比如《環球時報》26日社評指出:「現在有一些人在鼓吹拆掉這些防線,公開吹捧謡言的『正義性』,宣稱『謡言倒逼真相』,『謡言倒逼改革』。」此外,還有一般公衆的獵奇心理在推波助瀾,就像環球網28日文章所說的,「在今天,『莫談國事』是不可能的,應當是人人關心國事,這是政治民主、社會文明的表現。」

  可以說,這些因素或實或虛地構成了一種謡言的「勢力」,要應對這樣的「勢力」,政府和社會就必須從深層發力。目前,人們提出了各種主張,諸如長江網文章指出的「網站從業人員也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盡職盡責地把好言論傳播關」,人民網指出的「要構築現實社會的誠信基礎」,「華聲在綫」文章主張「須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等等。然而,這些口號式的主張總給人以似曾相識的感覺。

  環球網30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則從另一個角度提供了建議:「謡言反映了民衆對國家前途的高度關注,說明關注者對這個國家抱有信心和期待。在這方面,我們的相關部門是否應該檢討:自己是不是太傲慢,沒有關注到民衆對信息的正當需求呢 ……當信息最大限度公開了,當公民的知情權最大限度保障了,還會有流言蜚語,還會有謡言嗎 」

  當然,就像《環球時報》26日社評指出的,「回頭看這些年,中國官方在信息披露方面一直在向前走,整個中國社會的透明度呈明顯不斷增加趨勢。」只不過,下一步要做的,是「推動透明度繼續不斷增加」。當前是中國改革的關鍵時期,社評說:「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國家裏,最清楚這個國家改革的必要,也最瞭解這個國家特有的艱難。但毫無疑問,中國不應是『謡言共和國』。」(章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