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趣談四則

[複製鏈接]

499

主題

1452

帖子

22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玉面狐 發表於 2012-4-1 15: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感冒」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醫學專用名詞,可最早卻出自官場,這是怎麼回事?說大話為什麼是「吹牛」,而不是「吹馬」或「吹豬」呢?「吃豆腐」為什麼是「占女孩便宜」?下面為你一一道來。

  「彈指」有多快?

形容時光短暫時常用「彈指一揮間」這個比喻。其實這裡的「指」就是手指,「彈指」就是捻彈手指作聲的意思。佛家常用「彈指」來比喻時光的短暫。

「彈指」也是佛教中的一個時間量詞,出自於印度的梵語。《僧祗律》上解釋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另外,「彈指」,也就是捻彈手指作聲的動作,它原本是印度的一種風俗,用以表示歡喜、讚歎、警告、許諾、覺悟、招喚、敬禮、祝咒等。如智文句:「彈指者,隨喜也。」《吉藏義疏》則說:「彈指者,表覺悟眾生。」這個手勢後來也被中華文化所吸收。難怪武俠小說里也有「彈指神功」的武林絕學,現在看來,這門功夫還頗有些禪意。

  「感冒」原出自官場

感冒也叫傷風,是現代人很熟悉的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可你也許沒想到,「感冒」這個現代流行詞,最早卻出自官場。

這事兒還得從宋代說起。宋代的最高學府是太學,隸屬國子監,負責招收官民子弟學習經典。太學有嚴格的考核、升等制度和管理規定,凡是太學生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請假簿上登記。這個請假簿的封皮上,常按慣例寫上「感風」二字,因此被稱為感風簿。

感風一詞與醫學理論有關。宋代醫理學家陳無擇首先把引致百病的原因分為「內因」、「外因」和「不內外因」三大類,其中「外因」又分為「六淫」。「六淫」也稱「六邪」,即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反常的氣候變化對人的身體會產生不利影響。感風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風寒,意思是說受到了六淫之首的「風」的侵襲,身體不適,故需要外宿。

太學生在畢業后通常會成為學者或者官員,因此「感風」這個請假的理由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官場。例如,宋時館閣有規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員值宿,也就是上夜班,這是個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員們常常以「腸肚不安」為借口逃避。經過「感風」的啟發之後,不值宿的理由很快五花八門起來,其中尤以寫「感風」、「感冒」、「傷風」的居多。

到了清代,「感冒」成了官員們請假時最常用的託辭。再後來,「感冒」被大眾廣泛認可,成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稱。

「吹牛」原只為渡河

牛在中華文化中是有勤懇、誠實等美德的動物,人們常稱老實勤懇的人為「老黃牛」,心甘情願為人們服務也被稱為「俯首甘為孺子牛」。可這樣一個忠厚老實的動物怎麼與「吹牛」這個貶義詞沾上邊呢?

「吹牛」現在有誇口、說大話等意思,可它最早的意思,卻與浮誇無關。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在《史林雜識初編•吹牛、拍馬》一文中作過考證:吹牛一詞最早是西北方言,源於陝甘寧和內蒙古一帶。西北河流湍急,難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氣囊,做成皮筏子,紮好口后連接成筏,作為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連,可以承載數千斤的重物過河。據說,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於戰爭,並獲大捷。他曾率軍到達金沙江西岸,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渡江進入麗江地區,並大敗大理守軍。現在昆明著名的大觀樓長聯中提到的「元跨革囊」,指的就是這個典故。

六龍御兮共飛鵬,隨弛騁兮天地任西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9: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