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貧富差距為何越來越大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25 2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03月24日 05:41   列印 中國新聞網

  紐約溫暖的早春天氣把佔領運動的支持者又帶回了曼哈頓祖科蒂公園。17日,數百名支持者們重返公園,慶祝「佔領華爾街」運動半周年。然而半年來,一度席捲全球近千座城市的佔領運動,如今追隨者日漸稀少。隨著運動經費到月底即將花光,這一次貸危機以來最壯闊的左翼運動行將結束。

  雖然街頭運動已然式微,但美國思想界的反思正在升溫,兩者關注的是同一焦點:美國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

  美國俄裔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Simon Kuznets在1955年提出了著名的Kuznets曲線理論,其認為隨著工業化發展,收入差距會呈現n型走勢,即在工業化初期收入差距會越來越大,而隨著民主化、福利國家政策等因素,收入差距在觸及頂部後會逐漸回落。這一理論的確反映了19世紀前半葉的真實情況,但後半葉尤其是七八十年代以來,n型走勢反轉為u型走勢,美國收入差距開始急劇擴大。

  根據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Emmanuel Saez的最新研究,美國最富有10%群體的收入佔美國個人總收入的比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開始陡升,雖然在亞洲金融危機和次貸危機期間有所回落,但目前的比例已接近1927年大蕭條前的水平,這意味著目前美國10%的最富裕階層掌握了約一半的國民收入。更令人吃驚的是,在2009-2010年的復甦期,美國新增財富中的93%被1%的最富有人收入囊中。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狀況正在削弱美國中産階級,財富向頂層集中正在改變美國引以為傲的梭子型社會結構,中産階級家庭的比例已從70年代的65%下降到了44%。

  對於這一現象的原因,佔領派簡單地歸結於資本家的貪婪,但這顯然不太具有說服力,因為資本家並不是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才開始貪婪的。美國學界越來越傾向於將這一現象歸咎於兩點原因:科技進步和全球化。

  回想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技術也曾是收入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例如,使用蒸汽機的作坊産量一定高於使用人工或牲畜作為動力的作坊,因此必將擴大兩者間的收入差距。如今,技術再次扮演了這一角色,人的天然智力和知識差距被技術無限放大了,科學技術和金融技術的快速發展開始展現出越來越大的非對稱性特點,即聰明人將藉助科技工具獲得更多社會財富。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就是一例,不到八年時間,他就從一介窮學生成為身價超過300億美元的全球第六大富豪,這種暴富神話在一百年前顯然是難以想象的。

  科技進步令富者愈富的同時還可能令窮者愈窮,哈佛商學院教授shoshana zuboff所說的「智能機器時代」,機器人正從藍領甚至普通白領手裏奪走工作,並且導致經濟增長和就業崗位增加脫鉤。Facebook上市後市值料將超過750億美元,但只雇傭不到3000人,而傳統製造業的代表通用汽車市值為350億美元,卻在美國本土雇傭了7.7萬人,在全球雇傭了21萬人。更可怕的圖景是,未來機器人也將接管這些工作機會。

  收入差距擴大和中産階級衰落的另一個原因是全球化。資本在全球範圍內對資源的重新配置提高了全球經濟效率,做大了全球經濟蛋糕。但在這一進程中,發達國家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受益的是高端金融、科技産業等部門,受害的是低端製造業的産業工人。産業外包不僅帶來了製造業空心化,也正在掏空美國的傳統中産階級。

  目前美國製造業崗位總數為1180萬個,比1979年的峰值1960萬個減少了40%。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塞巴斯蒂安·馬拉貝在《金融時報》專欄中寫道:「美國科技和全球化放大了工人之間的生産率差異。如果薪酬依據業績而定,以實現激勵最大化,那麼不平等的擴大就是必然的結果。」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福山在年初的《外交事務》雜誌發表了一篇憂心忡忡的論文《歷史的未來:中産階級衰落是否會導致自由民主制度終結?》,他認為,科技進步和全球化正在瓦解西方戰後建立的自由民主秩序的基礎:堅實的中産階級,在科技和全球化時代必須做出新的制度安排來回應這一危機。

  顯然,從整體來看,美國是科技發展和全球化的巨大受益者,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絶對不是反科技和反全球化,而是政府需要對再分配機制進行調整,發展出一種在科技和全球化受益集團和受損集團之間進行利益再平衡的制度設計。奧巴馬政府在次貸危機後試圖推出的「巴菲特規則」(給富人加稅)、「沃克爾規則」(限制華爾街),可以被視為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但顯然這種努力還遠遠不夠。(金旼旼)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26 02:23 | 只看該作者
比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3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26 02:29 | 只看該作者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26 02:23
比差?

比好。因為蘇州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小。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4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26 0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大千世界 3樓 的帖子
比好。因為蘇州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小。

美國有些像蘇州那樣的小地方比蘇州貧富差距還要小。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5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26 02: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2-3-26 04:11 編輯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26 02:36
回復 大千世界 3樓 的帖子


蘇州是10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常住人口1300萬,戶籍人口600萬,非戶籍常住人口700萬(稱新蘇州人)。戶籍人口和非戶籍常住人口享有相同的福利(社保。職業培訓,求職,工資,上學----)。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6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2-3-26 09:3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冬開梅 於 2012-3-26 09:45 編輯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2-3-26 02:45
蘇州是10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常住人口1300萬,戶籍人口600萬,非戶籍常住人口700萬(稱新蘇州人)。 ...


蘇州模式走求的就是共同富裕,而且是不喊不叫,踏踏實實地去做。當然最後獲得了共同富裕;這就是會捉老鼠的貓不叫。活校的貓不會捉老鼠。

  蘇南模式追求「共同富裕」

  蘇南模式的內涵首先是堅持一個目標,追求共同富裕。最早的農民企業家賺了錢,是回報給父老鄉親,不光修路而且給大家分配。鄧小平當時就是根據蘇南的發展到江蘇不斷地去視察,後來提出來「共同富裕」。當時蘇南提出來業有所就,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貧有所濟。


Read more: 在「天堂」蘇州感受幸福 - 時事述評 - 貝殼村 - 4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4: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