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國兩區」開新局 中共兩手對台顯成效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3-24 23: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中小2012-03-23 22:22:4

【多 維新聞】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代表台灣總統馬英九22日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晤時,首提「一國兩區」為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法理基礎,引發兩岸各界高度關注。有分析認為,此次馬英九借吳伯雄之口提出的「一國兩區」對於兩岸定位有重大突破,而藍營在兩岸政策上,也依大陸的由「求同化異」從「九二共識」邁出了向 「一中」靠攏的新一步。這表明,中共長期對台軟硬兼施的兩手政策已獲成效。大陸在經濟上力挺台灣加強虜獲民心的同時,始終以武力施壓作為堅持原則的法寶,不僅讓民進黨不敢於「台獨」路上走太遠,迫於壓力調整兩岸政策,也促使國民黨必須在兩岸和平問題上向大陸妥協、靠攏,以致目前談兩岸關係的生態在台灣已發生很大變化。

在22日舉行的第五次「胡吳會」上,吳伯雄首度當面向胡錦濤提出「一國兩區」(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的概念,指這是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法理基礎,台灣處理兩岸事務的部門是陸委會而非外交部,這足以說明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而是特殊關係。

吳伯雄表示,堅持「九二共識」是兩黨重要的政治互信基礎。根據雙方現行的體制及法律相關規定,我們彼此都堅持「一個中國」,但對「一個中國」的內容,雙方表述有差異,我們求同存異。同的是,兩岸同屬一中;對於異的部分,我們正視現實、擱置爭議。

胡錦濤也積極回應說,兩岸雖然還沒有統一,但中國領土和主權沒分裂,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改變。

習近平美國「敲山震虎」

雖然馬英九在2008年上台之初,就借接受墨西哥媒體專訪的時機提出過「一國兩區」概念,「兩岸關係是特殊關係,卻不是國與國關係」。但此次吳伯雄在馬英九授權之下藉由國共高層會談場合,首次主動地向大陸正式表達台灣的「一中各表」立場與「一國兩區」的概念,相信是經過國民黨內部審慎考慮、反覆推敲后做出的重大決定,選擇如此高級別的會談場合強調「一國兩區」所釋放的訊息,無疑會被視為是藍營在兩岸關係上欲有所突破的一個良好信號。

有不少輿論觀點認為,北京在台灣1月14日大選后,已不止一次提出應儘早開啟政治談判的訴求。馬英九多次迴避甚至有抗壓跡象,但都遭遇北京強硬反應。特別是中共儲君習近平訪美期間「無預警」強調台灣問題對大陸的核心意義,讓美國及台灣朝野皆受震動。習近平特意跑到馬英九最看重的重要盟友美國「敲山震虎」,顯示的魄力及實力自信強大,是對台灣最有效的「警示」。此番吳伯雄在馬的正式授權下首度向胡錦濤提出「一國兩區」,積極回應大陸在台灣大選后新提出的「求同化異」,反映出馬英九已為展開政治談判鳴槍起跑。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也說,這一次吳伯雄拋出「一國兩區」,並獲胡錦濤善意響應,若一切順利,兩岸會有極大突破發展。吳伯雄此行是為「博鰲論壇」准副總統吳敦義和中共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兩人會談鋪路。

也因此,吳伯雄在「胡吳會」上提出「一區兩國」后,毫無疑問地遭到民進黨廣泛地批判。剛到大陸訪問過的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22日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吳伯雄此番談話違背了台灣的主流民意,這是否就是馬英九的主張?馬英九必須向大家說明;綠委蔡其昌則表示,吳伯雄提到「一國兩區」,卻沒有當胡錦濤的面說,「一國兩區」是一個「中華民國」下的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吳伯雄如果沒有講清楚,台灣人民會誤解「中華民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有觀察家人士指出,這是2008年以來,國民黨首度公開表述兩黨兩岸「彼此都堅持一個中國」,對今後四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開啟了一頁新的篇章。如果在「一國」屋頂下,兩岸可定位為「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這一方面可繞過主權爭議。另一方面,以後若以台灣地區領導人和大陸地區領導人身份簽署和平協議,也可消除島內擔心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過程中台灣被矮化的疑慮。

「胡蘿蔔加大棒」顯成效

近來,台灣島內對於兩岸的討論聲音有愈加開放之勢。一邊,民進黨在2012大選中再次失利,讓綠營中一部分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兩岸政策是民進黨執政的重要阻礙。越來越多的民進黨務實派勇於放聲,要求修正兩岸政策后,綠營在兩岸關係上也顯示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姿態。先是前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在卸任前定調未來發展方向「在互動中了解大陸」,隨後民進黨代主席陳菊表示,歡迎公職人員與大陸交流。再到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破冰」登陸,提出民共可以求同存異,增進互動了解。綠營中已颳起一股「大陸熱潮」。

另一邊,這次馬英九拋出的「一國兩區」,相較於他在連任後接連拋出「不武制度化」及「廣義和平協議」表態截然不同。顯然,馬吳此時拋球頗有「試水溫」的意味。如若北京並不接球,馬英九在兩岸上就順理成章地繼續退縮在「九二共識」下;如果大陸積極回應,馬英九連任期內或許就有條件達成兩岸新格局。不一味固步自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藍營在兩岸問題上向前邁進的一步。

不論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積極在兩岸議題上搶「先機」。分析人士指出,談兩岸的生態在台灣已發生很大變化。兩岸關係的推動已成為台灣政治生態第一要素。民心要求兩岸和平,迫使台灣朝野政黨不可忽視兩岸關係,這說明,大陸長期對台「胡蘿蔔加大棒」策略已顯見成效。

其實從歷史上看,國共談談打打已不止一次,中共在多次較量中已成熟把握靠實力說話的技巧。而就此點來說,胡錦濤上台後運用似乎更顯嫻熟。台灣問題一向被視為胡錦濤十年執政的最大成績之一。胡上台後,親自擔任中共對台工作小組組長,主導對台決策,採取溫和務實路線。胡錦濤主政下的中共對台策略,可謂「兩手抓」:「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一方面不再高喊「統一」口號、採用強硬的威脅方式,而是改以經濟紅利配合各種柔軟身段進入台灣:雙亞赴台弔唁辜振甫、連宋大陸行、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深入實地探訪台灣民情等,在爭取民意上做足功夫;另一方面,出台《反分裂國家法》劃定兩岸政治紅線,在美國施壓及台灣多次要求撤除對台導彈下,卻始終不放棄武力攻台的政策,造成兩岸的和平問題必須在一個中國的框架內坐下來談的不可迴避的境地。

大陸一方面深耕台灣民心,另一方面仍利劍高懸、不斷在兩岸政治上施以高壓。島內民意要求兩岸和平的願望越強烈,政治當局就不得不在兩岸上向前邁,軟鞭子在台灣政治上起到很大作用!正是在這種「軟撫硬壓」下才有了今天兩岸關係向大陸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7: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