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哈佛兩姐妹》家教秘訣

[複製鏈接]

24

主題

30

帖子

94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哈佛兩姐妹》家教秘訣之一:妙用創造力激發學習主動性

提起創造力和領導力,很多人往往提不起精神。覺得它太陽春白雪了,不現實。
初初一看,好像也是如此。可不是,孩子就這麼多的時間,搞了這些玩藝,學習時間必然要減少,影響學習成績。
說實話,我們當初也是這麼想,華人子弟競爭如此激烈,孩子的學習成績無論如何是他們的立足之本。當然也不想浪費時間玩陽春白雪遊戲。
可是當我們做了一些嘗試后,我們完全改變了原有的認知。比如,倆姐妹創建俱樂部是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可那大多是放學后本來就是玩的時間。而俱樂部的成功帶給她們的自信和學習主動性是無法用時間衡量的。主動地學習一小時比起被動地學習兩小時,誰強?當然是前者強,而且強多了。很多的父母不了解,別看孩子每天在分分秒秒地學習,你們不妨問問孩子,是真還是假?是聚精會神地學習,還是邊學邊玩?千萬別忘了中文裡還有那麼一句「磨洋工」的說法!
我們更進一步,如果姐妹倆沒有建俱樂部的經驗,姐姐也就不可能再建校隊,也就不可能在化學上殺進全國決賽。 這種自我挑戰激起的火花和動力是課堂上和題海中無法得到的。相對於一輛開啟了自身動力的機車,靠著外力推的人力車又如何望其項背呢?
我們再舉個例子,我們有位在中國的朋友,孩子在上小學,我們建議他,在周末,讓孩子約幾個同學,成立個遊戲小組,玩一些有益的遊戲,這個周末到我家玩兩個小時,下個周末去他家,並且想想花招,組織組織,玩點名堂出來。下一步,我們再建議他讓孩子們來個作業比賽,誰做得好,下個周末就由誰決定玩什麼遊戲並去他家玩。這麼一來,孩子的學習又主動又積極,玩得高興又有意義。
很多的中國父母都有思想上的一道暗障,把培養領導力、創造力與孩子的學習成績對立了起來。我們正是要為大家打破這道思想暗障。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哥倫布發現美洲后回國,皇家舉行國宴慶祝,哥倫布當然是風光無限,可是有些王公貴族不服,出語不遜,想為難他。於是哥倫布就為大家出了一個謎,問如何把一個雞蛋立在桌上,各位王公貴族,面面相視,無人可解。於是他拿過雞蛋,輕輕地一敲,啪的一下,蛋破了,也立起來了。他感慨說到:事情就這麼簡單,問題是你能不能突破思想上的舊觀念去做。

《哈佛兩姐妹》家教秘訣之二:  用團隊精神建設家庭

用團隊精神來建設家庭雖然不是家庭建設的全部,但卻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談到團隊精神,很多人往往把它看成洋人的專利。其實不是這樣,一旦我們把西方的團隊精神與中國文化中重視的家庭觀念相結合,它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念、空洞的口號。而是人人可行,行之有效的一把家庭教育利器。
學習團隊精神,我們從家庭做起。 在孩子小時,我們和孩子一起玩,做項目。有困難了,大家一起討論,問題解決了,一起擊掌高呼「Team Work 」(團隊)。明明一些問題,我們可以輕易自己解決,也讓孩子參與,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 久而久之,家庭也就成了孩子心目中的一支團隊。孩子成了團隊的一員,要尊守團隊紀律,而不是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團隊精神,使得孩子們辦事時為自己著想的同時,也關心他人。在兩姐妹的成長過程中,她們不止一次地為了團隊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像姐姐為了保證妹妹安全上壘就放棄了自己進軍全國化學決賽機會;妹妹為與姐姐同進退,不當校刊主篇。
家庭團隊的建立, 使得我們在孩子長大一些后能做到誰有困難,有需要的時候,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探索,可以凝聚全家每一個人的智慧和特長於一人身上,去出擊、去競爭。 想想看,一個人凝聚幾個人的力量去奮鬥,她成功的機率是一人單打獨鬥的幾倍?
在我們與很多的家長的接觸中,有些家長對他們的十幾歲孩子表現出那麼的無力和無奈。儘管他們有知識,有能力在孩子需要時可以幫孩子一把。可是孩子總是以個人隱私為由拒他們於千里之外。有的母親只能在孩子不在時偷偷地看看孩子的大學申請表格和文章,悄悄地諮詢,再委婉建議。換來的還是惡言相向,那慈母的苦惱真的令人心碎。
可是回頭想想,如果父母能早早地建立孩子的團隊觀念,建設孩子的心靈,把家庭建立成一個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的團隊,讓孩子在逆反階段之前就體認到團隊的力量,樹立團隊的精神。又會是怎樣呢?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人幫。團隊精神不是遙不可及的理念,它不抽象。它存在於我們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中。它像一匹無形的千里馬,就看我們是不是識馬的伯樂。

《哈佛兩姐妹》家教秘訣之三:助人為樂 利人利己

西方教育的另一個精華部分是強調孩子的社會參與和奉獻精神。其實這也是和中國傳統文化中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教義惜惜相通的。
我們的實踐證明,強調參與社會和奉獻精神不是唱高調,它確實利人利己。我們的做法是從簡單的開始,先讓兩姐妹提供免費家教,隨後做些義工,再創建義工小組,最後發展到凱西直接參与歐巴馬的總統競選。 這一路走來,兩姐妹的思想境界不斷提高。從她們在各階段寫的一些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社會的參與使得她們的思想認知得到一次次的升華。
兩姐妹從7年級開始就為同學提供免費家教,每周花7-8個小時。通過一段時間的家教,我們發現她們更成熟了。為什麼?因為以前我們向她們說的道理:如何學習,如何理解問題,如何一題多解等等,現在她們得向她們的學生再敘一遍。為了把一個問題分析清楚,她們得從不同的角度去敘說,這本身就增強了她們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闡明問題的能力。在家教的過程中,她們還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她們有時也談起學生這個那個,其實很多都是她們當初的自身寫照。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時我們只要稍稍一點,她們也就更明白更透徹了。通過她們的這種角色改變,她們對我們以前說的道理理解得更深,同時也理解我們平時婆婆媽媽的苦衷。這些感覺只有身入其境,才能得其精髓。 很多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自己有了孩子后覺得一下子成熟了,不是嗎?
兩姐妹的家教活動,不僅幫助了別人段練了自己,還引領了她們學校一股做家教的時潮。同學們粉粉加入她們的行列,做家教一時變成了一種時尚。 直到現在,校長和老師們談起她們開創的這股獨特的新時尚還是津津有味、讚不絕口。
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姐妹則更積极參与社會服務活動並組織同學一起做義工。這使得她們更多地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體認到自己的貢獻和作用,在服務他人的同時更認識和鍛煉了自己。
坦率地說,時間對大多數的孩子而言,不是學習上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在高二之前)。而孩子思想的成熟與否,學習主動與否,對孩子的學習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孩子思想的成熟,世界觀的形成可以通過多方面達到。接觸社會,參與一些社會服務,承擔一些義務和責任可以讓他們儘快地成熟起來,這確實是件利人利己的事。

《哈佛兩姐妹》家教秘訣之四:因才施教,發揮特長。

在我們培養兩個女兒的過程中,因才施教,發揮孩子的特長是我們感觸最深的一個體會。這也是一個容易為大部份父母所接受的話題。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去做,怎樣做好?
因才施教的第一步是如何識才? 坦率而言,它需要父母的大量付出和努力,要從小做起。培養孩子從零歲做起不錯,不是要孩子做這做那,而是大人要認真觀察,仔細研究孩子。 在孩子認識世界的同時,我們認識孩子。 在孩子幼小時,不要著急,從一件件小事開始,了解孩子的特點,習慣,讓孩子的天賦和才華自然地流露出來。在認識孩子的過程中,多做橫向比較, 多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在孩子與同齡的孩子互動中,認真觀察孩子扮演的角色,了解孩子在群體中的作用和以後可能的發展趨勢。在生活中,了解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孩子是思維型的還是奔放型的,孩子性格獨立還是比較粘父母。這些不同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以後如何地利用和發揮。在孩子大一點和開始上學時,多提供一些不同類型的玩具和學習材料,鼓勵孩子對各種東西多嘗嘗,但不要施加壓力。目的不是要孩子在哪一方面突出出來,而是進一步琢摸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才幹。因才施教最難的一步是認識孩子的才幹、特點、長處和弱點,常言說知己知彼、白戰不殆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體會是父母在這一過程中的付出在以後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因才施教的第二步是如何量才而用?在量才而用上,有大目標和小計巧。在小計巧上,可以利用孩子某個小特長,把它發揮利用一下。比如,我們利用二兒女兒能做伏卧撐得特長,先練練,然後在體育課上擊敗大男生。這樣的小花招一可以讓孩子建立信心,二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心理距離,讓孩子覺得父母夠朋友。在實施大方向上,第一個要點是要建立長遠目標;第二個要點是不要人云易雲隨大流,要堅持是有利長遠目標就做,反之再好也不要心動。因為任何事務都有雙重性,往往從別人那裡看到的或聽到的只是一方面誇大之詞,如不認真分析、發覆推敲,盲目而趨,可能不得其長反獲其短,偏離了自己的方向。就像學開車一樣,要向遠處看,車才開得直。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如何建立長遠目標?長遠目標的建立,可以一步一步的實現,先建今年的目標,根據今年的目標的實現情況再擬下一年目標。在建目標時,要以孩子特長為主,要用大尺度,要從全國、全省、全縣或全校的角度作橫向比較,定出孩子需要努力也可以達到的目標。 定目標時儘可能地量化,當然這需要父母對孩子能力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對達到目標的可能困難作些研究。一旦短期目標定了,父母就得發揮團隊精神全力以赴幫孩子去達到目標,要獲全勝,從而建立孩子自信心,也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心。如果失敗了,千萬不要指責孩子,但一定要找出原因,讓孩子明白,同時來個豎向比較,讓孩子看到進步和成績,以勵再戰。勝負不在一時,世上沒有絕對的事,就看我們如何對一件事情充分地利用和發揮了。

《哈佛兩姐妹》家教秘訣之五:把握方向,自由發揮

這是一個比較容易混淆和難掌握的課題。
如果不給孩子自己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時間,孩子們習慣於聽命於父母,久而久之,他們的原創精神和開拓能力就會慢慢地消失了。 我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會,一旦工作忙了,也就什麼都不想了,更談不上什麼創新之類。
反之,如果無限制的給孩子自由時間和空間,而沒有一定的紀律和行為規範加以約束,他們就容易失控甚至走向負面。孩子畢竟還是孩子, 他們對生活中各種誘惑的鑒別能力、社會閱歷和自制力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地培養和鍛煉。如果孩子對玩電子遊戲、上網、讀小說之類上了癮,問題也就大了。 更不要說孩子拉幫結派、吸毒之類。
怎麼調節這關係?我們認為應該以具體情況和孩子的特點來決定。 我們的作法是,首先阻斷孩子上癮和走錯方向的問題。 喜歡交朋友的孩子,防止形成幫派幹壞事;喜歡電腦的孩子,防止上網上癮和玩電子遊戲上癮;喜歡讀書的孩子,防止讀小說上癮,等等。
在孩子行為規範上,父母的防範和執行措施要乾淨、力決、徹底,不要婆婆媽媽,給孩子有模陵兩可的想象空間。我們一旦發現孩子在外交了不當的朋友有走向岐途的可能,沒商量,沒收手機,斷絕來往; 在兩姐妹讀《哈利•波特》進入瘋狂狀態不能自制時,二話沒說,把書扔進火爐;在兩姐妹一天到晚用IPOD塞住雙耳,不能正常學習和工作時,對不起,IPOD成了錘下廢鐵。
我們也常聽到家長報怨孩子玩電子遊戲上了癮,造成了不睡覺,不認真做作業,可是又不捨得把遊戲機收了或砸了,這種報怨就沒有了意義。
我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孩子們也得要遵守我們的紀律和所定的行為規範。在做好防範工作的同時,向孩子們認真說明我們的底線。在此前提下,孩子們有他們自由的空間和選擇。我們為他們提供孩子大量、廣泛的資源比如各種報刊、科普、文學、歷史、項目書籍,讓孩子們無聊時翻翻看看;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鼓勵她們嘗試;為豐富生活學習社交,我們鼓勵他們與朋友一道看看電影,逛逛商城,並向孩子提一些建議比如做個項目,成立一個什麼小組搞點小名堂等等。

《哈佛兩姐妹》家教秘訣之六:學習刻苦,講究效率


說白了,無論是發揮孩子主動性的啟髮式教育,還是強制性的方法,如要成功,孩子的意志力和刻苦精神都不能少。不然的話「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靈感」名言也就不會被中外各種文化視為座右銘了。 我們家教的目標是既要孩子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不抹煞那百分之一的靈感。
我們二丫頭的口頭禪是「只鏟一鍬就可以找到金塊」,是口頭說說還是真心感受不得而知,或許她根本就不認同努力的成效。比如,她打了一年棒球,一支安打都沒有,最後她的隊得了第一名,她也因此得了第一名的獎盃。 叫我們如何說服她?沒關係,她可以保留她的想法,我們則可以用更多的事實讓她看清現實,當她不被老師看好的時候,我們採用激將法,激勵她努力學習把不可能變成事實,讓她體認要成功就得努力。
如果沒有孩子的主動性,父母的強壓作用就非常有限。所以,兩姐妹在大戰「天才班」和突破其它學業上的關卡時,我們費盡心思最大可能地激發她們的鬥志,調起她們的胃口。同時,在一次次的突擊練習時,我們釘是釘鉚是鉚,嚴格要求,該退貨即退貨,該翻工就翻工,在這過程中,她們抹鼻子擦眼淚也是常事。

在學習上,我們強調學習效率不打消耗戰,從小就給孩子們灌輸大幹苦幹加巧幹的思維方式。平時我們不給孩子額外功課,作業完成了,質量能過關,剩下的時間由孩子自己掌握。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成績,常常見縫插針,往往在孩子完成作業后,再加點私貨。這樣,在客觀上就迫使孩子在學習時拖拖拉拉避免額外的沒完沒了的任務,從而養成不講效率的壞習慣。
要在學業上有突出的表現,僅僅靠刻苦精神,集中精力還不夠,還需要高效的學習方法。我們的學習大法有三:擴張歸納法,密集突擊法和巧記法。 擴張歸納法幫孩子們打下全面長期的基礎;密集突擊法用作短時突擊,強攻各項競賽和標準考試;巧記法應付一些需要背功的考試,此法在美國用的不多,但在國內高考,則可大派用場。這套方法保證了她們可以勞逸結合,不打消耗仗,在競賽中取勝,在學習上突出,在其它的活動中精力充沛,處處有建樹。

中美兩國在教育上有很多的不同,可是有那麼一點卻又是那麼不分彼此。那就是在高中的衝刺階段,孩子們猛打消耗仗,晚上大戰到兩三點,第二天上課迷迷糊糊,沒有效率,晚上再熬夜補習。日復一日,效率不斷下降,消耗節節上升,很多孩子就陷在這種怪圈裡沉浮掙扎,更不要說什麼課外活動,社區服務之類。父母也有個誤區,感覺只要孩子坐下學習,心裡就踏實一點。我們仔細觀察並測試了一番,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很多時間,孩子們是人在心不在,把時間虛耗掉了。於是我們嚴格把關,要她們晚上十一點睡覺,課外活動,社區服務照樣進行。孩子們也受到了同學的影響,常常央求延長時間,「他們都學習到兩三點,我這樣會被落下的。」 我們的答案很簡單:「我們只看效率,看結果。同樣的效果,花的時間越少越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