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紐約時報:北京沙塵暴致美內華達山降雪增加

[複製鏈接]

263

主題

617

帖子

69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ansfan 發表於 2012-2-27 1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由於氣候變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山脈地區的年降雪量本應呈減少趨勢,但在2009年初,在北京遭沙塵暴(由亞洲森林面積減少所致)襲擊后一周,內華達山地區卻迎來一場暴風雪。美國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北京的沙塵暴與內華達山地區的暴風雪雖然相隔萬里,但二者之間存在聯繫。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亞洲的塵暴能夠幫助內華達山地區迎來降雪,進而成為加州經濟發展和環境凈化的一個功臣。春季和夏季的內華達山融雪水為2500萬人口、大量野生動物、數百萬英畝農田以及水力發電站供水。水電能夠滿足加州15%的用電需求。
  在2009年開始的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亞洲的塵埃在高空射流的帶動下飄過太平洋,而後在內華達山上空的雪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最後為這一地區帶來大雪。研究發現工業污染物、細菌、重金屬、塵埃以及其他浮質從亞洲飄到加州——舊金山灣地區有多達三分之一的空氣傳播鉛來自於亞洲。如果沒有飄浮的籽殼、花粉粒、塵埃或者其他浮質,雲層就不可能形成雨滴和雪花。雲層中的小水滴可以依附在這些浮質身上,不斷「生長」。
  參與此項研究的加州大學化學家道格•柯林斯表示:「水蒸汽需要一個表面才能凝結成小水滴,浮質的作用就是提供這樣一個表面。」不同的顆粒能夠對雲層產生不同影響,一些顆粒導致降雪或者降雨,其他一些則溶解剛剛形成的小水滴,將它們變成霧,導致無法形成降水或者限制降水。
  2009年初,科學家對內華達山地區一周內出現的兩場類似暴風雪進行了研究。第一場暴風雪基本上沒有塵埃參與,第二場暴風雪則由充滿塵埃的雲層降下,這些塵埃來自於一周前襲擊中國的一場塵暴。根據計算,第二場暴風雪的降雪量比第一場多40%。
  為了確定更大規模的降雪是否與這些塵埃有關,研究人員在2011年冬季搭乘一架安裝感測器的雙引擎飛機飛向天空,計算塵埃顆粒和冰晶數量。在從空中飄落時,冰晶「生長」成雪花。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大氣中的塵埃數量與冰晶數量存在聯繫。柯林斯說:「它們是一種正相關關係。」
  此項研究是Cal Water計劃的一部分。這項計劃於2009年啟動,旨在提高天氣預測和相關模型的準確性。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資助了此項研究,管理局的氣象學家馬蒂•拉爾夫表示:「降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對其進行準確預測並非易事。」  
來源: 紐約時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