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聊北美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

[複製鏈接]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12-2-25 0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外憤青 於 2012-2-25 01:14 編輯

看「平凡」網友的博文《北美庸醫》后,根據個人的感受,覺得北美的醫療系統有它的強自不比說, 但它的弱卻很少人注意到:

1)學制太長,醫生書獃氣十足,等年輕醫生開始獨立看病時,都30出頭了,開始老氣橫秋的了。看病是一門非常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 缺乏足夠的實踐, 再多的書本知識也成不了好醫生。

2)過分強調醫療規範和嚴厲的賠償制度, 使醫生以照本宣科為本、為榮。但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機器,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很不同,有些病情確實需要醫生智能化靈活地處理、因人制宜。

3)喜歡把人當機器對待,醫院象修車廠,一搞就換肝換腎換關節。也是財大氣粗,卸下爹娘的骨肉零件,高科技金屬製品隨便用。但俺總覺得肉還是爹娘的貼心,有些老化點的器官部件打磨打磨上點油,湊合著用到見上帝,也不是不可以的。

4)醫療過程過於流水線化。感覺在這裡看家庭醫生、專科醫生、護士,象是進入了一道生產線,醫生、護士各人忙各人的,從來不在一起和病人見面,越高級的醫生越少直接見病人,全憑手下的醫生護士們提供的檢查化驗材料診斷病情。看病看病,不看人你如何看病,萬一小護士把左腿誤寫成右腿,再醫術高超的醫生上來也會鋸錯腿的,這種醫療事故不是常有發生么。

5)醫療體制上的不足,儘管家庭醫生也去大醫院上班,但單人獨戶的醫生診所,一人包辦全科,讓人不放心:萬一他犯錯了或有知識誤區,病人不是死定了。中國國內通常是直接進醫院看專科,而醫生通常也不只一個,有時能看到醫生之間交流病人的病情,雖然中國的總體醫療水平差一些,但這種合作性多一點的體制應該有正面的作用。

6)加拿大特有的全公費醫療,被大眾濫用,造成政府醫療開支高昂,而病人卻可能要等候幾個月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公費醫療雖好,但不應該全免費,多少應該讓病人出點買咖啡的錢,這樣大家就不會進診所象去朋友家串門那麼隨便了。


個人非專業意見,估計一條都不會被人採納,有不足之處請專業人士指正。


海外憤青,2012-2-24

0

主題

31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8
沙發
江月 發表於 2012-2-25 08:33 | 只看該作者
醫療體系的成型和發展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相比較而言中國的醫療體制更需要改革,中國醫生的隨意性太大了。有些看似僵化的體系更能保護醫患雙方的利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