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善若水--老子篇(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夏人 發表於 2012-2-9 07: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華夏人 於 2012-2-9 07:07 編輯

作者﹕千載雪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陽,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其實,在人類這個空間開天闢地之前(宇宙有不同的空間,當然就有不同層次的開天闢地),老子就產生了,他是天的精靈神魄,自然就是神靈了,而這次轉世為人的目的無他,唯有傳世人道法而已。


傳說,他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一般,此種情況都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的徵兆。老子的母親懷他七十二年才剖開左腋生下他,一出生就是白髮蒼蒼,所以才名叫「老子」。

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降臨李家,老子生下就從凡人的李姓,其母又碰巧在李樹下生他,且老子一出生就能說話,並指著李樹說︰「就用它作我的姓吧!」

我們知道作為一位教化人的覺者,來到人間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明白所有的事,都有一定的迷。那麼,就得有一段修行的過程。雖然這種過程因人而異、千差萬別,但凡是受命於天的人,必然具有通神且有遠見,其稟賦氣質也與眾不同,並能得到上天的助佑。不管怎麼說,都得經過一個過程。

天神點悟

今天,我們就說說在此過程中一件對老子影響最大的事情:

在周朝當官時,老子任掌管藏書室的守藏史,也當過掌理天下圖書、計籍的柱下史,使得他有機會接觸先人的一些理論、著作。有一次,當老子查閱一些關於上古先王的竹簡時,發現在那些字數不多的竹簡上好像有人影晃動。

當他十分認同上古先王那些賢德的事情時,他的眼界就被打開了:那裡的每個字都好像一個宇宙般,滲透著無邊的內涵,而那些字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更是一種新的境界、領域。

此時的老子,坐在那裡,聚精會神地思索著天地、宇宙的奧秘。忽然眼前出現一位天上的神,手裡似乎拿著一捆竹簡,微笑著向他走來。老子的魂魄(或者叫做元神)也迎上前去。

瞬間,那位天神進入那些竹簡內,老子的魂魄也跟著進去。在竹簡里,老子發現原來他一直想弄通的天地與宇宙的奧妙都在這部竹簡之中呀!每一個文字,表面上看起來都只是文字,其實那些是宇宙組成物質因素的「道」。

生命與宇宙都有一種和諧的規律,只有通過最清凈、最無為的心才能體悟和展現。通過這個過程,使老子明白天地萬物的理都是相通的,這個關係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全息論」。所以,後來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這個道理。

那位神人說:「今生你會遊走四方,也許你明白的『道』會通過一個人而流傳下來,不過在任何時候,根基不好的人即使看到那些竹簡上刻的『道』,也無法理解什麼是真正的『道』。」

自古以來,任何人在傳法弘道時,都不準將自己所證悟的一切直接留給世人,因為人的觀念太雜而險惡。完全是神界的東西是不能留給人的,更何況一切都是為了兩千多年以後,在人類將洪傳整個宇宙的大法大道。因此,任何了悟生命與宇宙奧秘的人都不會把自己的東西留到將來,干擾那時的宇宙大法洪傳。

神人又說:「你現在所做的就是開創一種文化,一種「道」這種體系生命的清修、無為的文化,正因為這樣,你所要給人留下的部分,需要人『悟』,也就是千萬不能明寫,而且你成就『道』的過程,將大部分湮沒於歷史長河中,後世能記下的除了你留給人的東西之外,關於你自己的經歷將極其少見。也許到一定時期,機緣促使,會讓一人用他的方式把你成就『道』的過程簡要的寫出來。」

老子抱拳施禮道:「多謝神人點化,吾將努力勤於無為與清修,不會把那些真理只當作學問研究。」

神人說:「對了!因你的修習機緣已經成熟,我特奉天地之命來點悟你,願你好自為之。還有,你會遇到一位將傳人間儒理的人,你竭盡所能點悟使其開竅。」(就是開發他的潛在的能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只因為這個空間道德標準低下,逐漸被封閉了,在那個時代,開發這些還是很容易的。)

臨別前,他再次叮嚀:「一定要懂得清修與無為的重要,人間的一切都是『虛』的,是不實的;如果把『道』當作學問,那就是『捨本逐末』或者是『誤入歧途』!既然我與你有這段緣分,那麼我就送你一隻青牛,它將陪伴你雲遊四海,此牛其實為天上神物,望汝善待之。」老子再三說:「銘記神語於吾心。」說完,那位天神就消失不見了。@*


沙發
 樓主| 華夏人 發表於 2012-2-9 07:09 | 只看該作者
上善若水--老子篇(下)


老子出關
老子在周都居住了很久,後來見周王朝日漸衰敗,於是決定離開周都。他開始到處雲遊,一方面清修自己,另一方面也想把自己的理念傳給更多人,教化一方百姓。

老子騎著青牛往西要到秦國,途中得經過函谷關。函谷關大概在今天的河南靈寶縣,後來關口移到今天的河南新安縣。這裡兩山對峙,中間一條小路,因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險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樣,所以取名為函谷關。

守關的長官是尹喜,稱關令尹喜。尹喜愛好觀天文,愛讀古籍,這天他正站在城關上瞭望著,只見關谷中一團紫氣雲集,從東方冉冉飄來。關令尹喜是修養好、學識高深而根基非常好的人,與老子有很大的緣分。

他一看此氣象,心裡一頓,這是聖人將來的吉兆啊!只有聖人來才會有這樣的雲氣,今天一定有聖人要經過我的城關了,不知是哪一位?關令尹喜早就聽過老子的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來了?於是趕緊派人打掃街道,夾道焚香,恭迎聖人。

不一會兒,就見到一位氣質非凡、仙風道骨的人,騎著一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果真是老子!
關令尹喜知道他將高飛遠走了,心想一定要讓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於是纏著他,要他寫點著作,作為放他出關的條件。老子當然是不樂意,但不答應,關令尹喜是不會放他出關!沒辦法,老子只得答應。另外,老子答應他還有一個原因,他觀看關令尹喜長相,知道他非一般常人。

相傳,關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關尹子》。當然,老子也頗為欣賞關令尹喜,知道他也是的大智者,所以有種得遇知音的感覺。因此,也就為他著書,實則是經由他的手,把此種清修無為的方法留給人們,但又不能寫的太明白,所以很多人看了不知所以。

當時老子沉思默想,將他的智慧一字一字地寫在簡牘上,先寫上篇,接著寫下篇,據說寫了幾天。寫完一數,共有五千多字,取名《道德經》,上篇叫《道經》,下篇叫《德經》,共分成八十一章。

終於,一部五千言驚天動地的偉大著作《道德經》誕生了!當老子寫完的時候,他看到天空出現一隻特別美麗的仙鶴在那裡翩翩起舞,還看到天上諸仙的笑容。

關令尹喜讀到如此玄妙的著作,心中大為折服。他對老子說:「拜讀您的著作,我再也不想當邊境官,就想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爾一笑,答應了。傳說,關令尹喜真的跟著老子走了,後來還有人看到他們兩人一起出現在西域流沙,而且都活了好長好長歲數!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

老子來到中原大地,橫跨江河,西遊出關,傳道度人,南下蜀國講經救世,最後留下其智慧結晶《道德經》一部。因此,《道德經》是中華神傳文化的瑰寶,教人向善、返本歸真、順應天意,目的是給世人奠定修鍊文化。自古以來,一直為中國人所尊崇,也深受其益。

如今,很多人只是把《道德經》當作學問來研究,幾千年來,也研究不明白。其實那些文字所表達的是一種境界,一種心態,為的是脫離這種世俗,而不是讓人沉浸在研究學問的誤區中;那麼反過來說,當人們洞徹宇宙與生命奧秘的時候,自然就會成為人中的智者!

當時光流轉了兩千多年之後,今朝回顧老子的成道經歷,就會發現,一個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須先有「大德」才會具有一種「奇緣」!

「上善若水」哉!@*

(本文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0: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