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教本版的佛子們,哪個能站出來論證藕益大師錯了?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21 0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21 06:36 編輯

本來無意參加類似的討論,忍不住說幾句。說得越多,越能迷惑別人。最後把自己都說糊塗了。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中國凈土宗第九代祖師。藕益大師云:

1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凈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凈土三經并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別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不可思議也哉。「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溪師伯述圓中鈔。高深洪博。蓋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故復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敢與二翁強同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廬山而已。

2   經雲。末法之中億億人修行。罕有一得道者。惟依念佛得度。嗚呼今正是其時矣。舍此不可思議法門。其何能淑旭於初出家時。亦以宗乘自負藐視教典。妄謂持名法門不過曲為中下。后因大病發意西歸。嗣復研求妙宗圓中二鈔及雲棲疏鈔等書。始知念佛三昧實稱無上寶王。方肯死心執持名號。萬牛莫能挽也。適吾友去病大士久事凈業。欲令此經大旨辭不繁而即炳著。命余述此要解。余正欲普與法界有情同生極樂。理不可卻。舉筆於丁亥年九月二十有七。脫[葶丁+呆]於十月初五。凡九日而告成。所願一句一字咸作資糧。一見一聞同階不退。或信或疑皆植道種。或贊或謗等歸解脫。仰惟諸佛菩薩攝受證明。同學友人隨喜加被。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閣筆故跋。時年四十有九

這裡的「佛門弟子「,哪個敢站出來,用自己的話論證藕益大師錯了?如果只會鸚鵡學舌,或者 copy,paste 就不必浪費大家的時間了。



日知而智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9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8: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24 15:19 編輯

引用一位聖者的話,共勉吧,希望有緣者明了。

真理與任何宗派、種族、地域、時空都毫無關係,只要討論真理或曰佛法足矣,遠離那些南北傳、顯密宗、大小乘的遮障吧,要進入並維護一個宗派是凡夫關心的事情,聖者不屬於任何宗派。佛教的任何宗派都是對立的產物,都是偏離佛法的,都參雜了種種方便法乃至邪見與邪說,佛教的種種宗派是佛法流變的必然產物,在種種宗派的種種迷霧與訛傳中又都包裹交織著三法印與四聖諦,這才是使人解脫證得聖道乃至成佛的東西,所以本人不反對包含由種種邪說包裹四聖諦的任何宗派。末法時期,數億人都在學或在傳的法一定是包含種種邪說的「末法」,否則就不成為末法時期了。即使現在流傳的東西你全都讀遍了,你一定是還在末法之中。不過,「末法」也是法,總比沒有「法」要強,末法眾生的淺薄因緣決定如此,想要更多的人明白並追尋佛陀的足跡——純正佛法,那根本是奢求,末法時期,根本不可能有更多的貪心眾生能夠超越宗派等種種枷鎖,末法根本無可逆轉,這是歷史的必然,因緣使然,隨緣度眾而矣

索性再多說一點吧,如果理解不了也沒辦法,至少我已經為免那些無知的誹謗者墮地獄而儘力了。  佛法純正一味,沒有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之分,佛法只有一個——四聖諦,如果非要說有大小乘,則只是根據人的發心才分出有大乘與小乘:根據四聖諦,發心成佛(大乘)者可以成佛;根據四聖諦,發心解脫(小乘)者可以自身解脫,大乘行者與小乘行者依據的都是同一個佛法,唯有發心的不同,這在佛經上也講得很清楚,只是在末法時期很少有人懂得真正的佛法了,可悲啊! 

按:末學探討佛法的目的也是為了共同提高,願有緣者深入經藏,研習阿含,勤修四念處,實踐八正道,早日知法,見法,入佛知見!末學也屬修學中的佛子,還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末學只是建議各位朋友重視《阿含經》,重視禪修,如實知見佛法,早日解脫。願大家共同精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28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3 1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24樓 的帖子

這幾次和你討論佛法有個好處就是知道自己修為還沒到家。其實也談不上討論佛法。到此為止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27
-ND- 發表於 2012-1-23 12: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D- 於 2012-1-23 13:04 編輯

回復 圓宇妙心 樓 的帖子

我哪裡是「揣測」你的修為,我是直接「質疑」你的修為,你修沒修,我根本沒興趣知道,但你見地不明。

見地不明的修,是盲修瞎練。

你發帖到現在最準確的一句話就是「您離見道尚遠,還是努力學習佛陀正法律吧,早日入佛知見!" , 我根本就是門外漢,每天吃飯睡覺,什麼佛法都不懂。

在這裡,看見幾位在這裡論道,看得我很歡喜,但看到你的帖,一團的嗔痴慢,我只是動了無名,才發的帖,我和你根本就是兩條道。

道不同,不相為謀,請你就不要回我的帖了, 因為我再也懶得回你的帖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6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1: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ND- 22樓 的帖子

為何總去揣揣測別人修為如何呢?!那是門外漢的行為。我們在法意辯證,所以一切都要依法不依人,至於末學是否禪修,那是末學的功課,可以這麼說您離見道尚遠,還是努力學習佛陀正法律吧,早日入佛知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5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1:50 | 只看該作者
呵呵,討論確實需要共同的基礎,建議師兄研習《阿含經》,從《雜阿含經》開始,這樣討論起來更契入佛陀的本懷。討論原始純正的佛陀教法,實際內觀禪修交流,認識、遠離末法流變異說,佛陀正法律追本溯源,這樣才更有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24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20樓 的帖子

看來賢友對於佛世界的概念還是不清楚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23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3 03: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3 05:43 編輯

註:1.卡拉瑪經在乾隆大藏經中沒有找到,下面是從網路找到,無法保證準確。
    2. 正如經中說:「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也就是說和貪嗔痴相應的就是不善,有罪,接受它會帶來苦,不能帶來利益,應該否定,而不要給那十種情況迷惑。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遊行拘薩儸國,入於名為克薩普塔之卡拉瑪族邑。克薩普塔卡拉瑪人聞:沙門尊喬達摩是釋迦子,從釋迦出家至克薩普塔,又,彼尊喬達摩有美好稱讚之聲揚,謂:彼世尊亦即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能遇阿羅漢是幸其甚。--其時,克薩普塔之卡拉瑪人即詣世尊之處。詣已,一類之人即問訊世尊而坐於一面;一類人即於世尊互相慶慰;致歡迎,感銘之交談已,一類人即向世尊伸手合掌后坐於一面;一類人即白出名姓后坐於一面;一類人即默然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克薩普塔之卡拉瑪人白世尊言:
  大德!有沙門、婆羅門眾來至克薩普塔邑,彼等之述示自說,相反者,對於他說則予駁斥、輕蔑、卑視、拋擲。大德!復有他類沙門、婆羅門來至克薩普塔,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說,相反者,對他說則於駁斥、輕蔑、卑視、拋擲。大德!對彼等,我等有惑,有疑於此等沙門、婆羅門諸氏中,誰語真實?誰語虛妄?
  卡拉瑪人!汝等所惑是當然,所疑是當然,有惑之處,定會起疑。
  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彼)!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貪心之人是為貪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嗔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嗔心之人是為嗔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愚痴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嗔心之人是為愚痴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不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有罪。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無益與苦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無益與苦,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卡拉瑪人!是故,我語:"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彼)!"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益與樂--則卡拉瑪人!其時應具足而住之。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貪人是不為貪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嗔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嗔人是不為貪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痴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嗔人是不為痴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無罪。
  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耶?或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耶?
  大德!是智者之所稱讚者。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益與樂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益與樂,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卡拉瑪人!是故,我語:"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益與樂--則卡拉瑪人!其時應具足而住之。"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卡拉瑪人!彼聖弟子即如是離貪、離嗔,不愚痴。以正知、正念、以與慈俱行之心。。。與悲俱行之心。。。與喜俱行之心。。。與舍俱行之心。。。遍滿一方世界,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如是橫遍於上下一切處,於一切世界,與舍俱行之心,廣大、無量、無怨、無惱害之心、遍滿而住。卡拉瑪人!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心無貪慾、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凈,彼於現法得四慰安。
  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既有是處,我身壞、死後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與此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耶?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於二者我已清凈,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卡拉瑪人!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慾、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凈,彼於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世尊!此即如是!善逝!此即如是!大德!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慾、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凈,彼於現法得四慰安。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既有是處,我身壞、死後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則我將與此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之觸?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於二者我已見已知清凈,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大德!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慾、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凈,彼於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奇哉!尊者喬達摩!偉哉!尊者喬達摩!恰如倒者使起,如覆蓋者使露現,如迷者教以道,如闇中持來油燈,使有眼者見諸色,尊者瞿曇以種種法門說示。
  大德!我等今皈依世尊、法、又皈依比丘僧伽,大德!請世尊存念於我等自今日起終生皈依為優婆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22
-ND- 發表於 2012-1-23 0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樓 的帖子

您自己說的:「衡量任何知見的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三法印,而不是哪個明師。佛陀在《卡拉瑪經》中也教導我們即使對於大師所說,也要如實知見,親自去實踐的,」

要實修啊,要實修,不是在這裡廣證博引。

看很多古師大德,在自己實修的基礎上,再引用佛經,只為接引眾生,還真沒看到只為說而說的高僧。

圓宇妙心師兄,如果真有實修,我等也當敬聽您的教誨,但從您在評論凈空法師和南懷瑾老居士上,我沒有看到您的見地,更多的看到你的嗔痴慢。(在這裡我不得不加上申明「我不是說他們兩位都全對。」因為我還沒有資格去評論。省得到時說我是他們的跟班, 我只想中立。(真累啊,寫申明的東西比我想要寫的還多。))不知道我的感覺是因為我的修為不如您呢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其實,圓宇妙心師兄真想弘法,我倒是建議,如果您能在您所居住的城市,到中心區去入定,過個十日二十日的。那樣,我想這之後再弘法,您的信眾要比在這裡的多得多。您說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21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2 0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19樓 的帖子

真懷疑你是否看過這本經書,我引用典型的一段吧。

卡拉瑪人!汝等所惑是當然,所疑是當然,有惑之處,定會起疑。
  卡拉瑪人!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彼)!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貪心之人是為貪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另外,我看我們不必討論下去了,因為缺乏討論的基礎。我也無意說服你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20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2 08: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2 08:34 編輯

連佛世界都在三界內,都由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構成,就是說也有三惡道。不如直接說佛也要輪迴,這樣更直接。大家都不要修了。都去練法論大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9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2 08: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22 08:28 編輯

回復 發菩提心 16樓 的帖子

「佛陀教他們用貪嗔痴去分別?!,呵呵,這是天大的錯誤!貪嗔痴可以分辨什麼?!<卡拉瑪經>的真意是讓我們實修,如實知見,賢友可以實修禪定,達到四禪以後,在看看佛陀在《雜阿含經》中講的無常,無我,苦,空是什麼意思,或許就會對佛法產生凈信,那就是如實知見。所以真正實修的人會知道這個經的科學精神及其指導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8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2 08: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15樓 的帖子

又在搞誅心之論!您要看我引用的文字針對的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態度,至於末學如何,會不會用,那是另外一回事。末學所說,您可以用法印來衡量。打個比喻,即使一個犯人說北京是中國首都,也是正確的,所以一切以事實為依據。
《卡拉瑪經》的真意是讓我等學子實修,如實知見,理智的信仰,不是盲從,更不是要批判誰。也不是否認善知識,而是讓我們自己去達到,親證!就這樣吧,討論一個問題是要有共同基礎的,也就是立敵共許原則,賢友可以看看《阿含經》,了解一下佛陀原始本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7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2 08: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14樓 的帖子

三界外沒有任何物質!
法意辯證如果搞誅心之論是大忌,也是違規的。您不要看我引用誰的話以及引用哪裡,那代表我的意思,代表我贊同某個觀點,所以還是用法印來衡量吧,所以很多東西,你不要看誰說的,你要看它是否正確,如此才是正確的態度,有緣相識,就這樣吧,祝春節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16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2 06: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2-1-22 06:09 編輯

<卡拉瑪經>講述的是佛陀行腳時,隨緣度卡拉瑪人入佛門。當時卡拉瑪面對不同的學說的困惑,佛陀用他們能夠接受淺顯的道理教他們如何分辨,引導他們入佛門。佛陀總不能說你們聽我的就對,這對於還沒有認識佛法的他們等同於增加一種困惑。所以佛陀教他們用貪嗔痴去分別。而不是教他們不要信「經典」「邏輯」等等。不是教他們懷疑一切。起信論講信為道源功德母。如果連經典也不信,還如何修持。就是你引用<卡拉瑪經>,還不是信這部經是佛陀講的,你也信佛陀,如果不信,相信你不會引用。祖師因為有修有證,可靠性比較大,當然,如何和經典明顯矛盾,那麼還只能保持意見,因為可能是自己對經典理解有誤。另外,這樣的講很局部性問題的經書也不可能到了「家戶喻曉的經典,深受廣大信眾,尤其是知識階層的尊重與推崇。」因為指導意義不大,特別是對於已經深信佛法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21 23: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22 07:34 編輯

回復 圓宇妙心 12樓 的帖子

賠罪在先,恕我直言。因緣法。你只是會說不會用。遺憾吶!

你抄悲智夫婦的東西,最好看看清楚再抄。我又不是輪子功,你同我扯那個幹什麼?如果你師承或者私淑悲智夫婦另當別論。

佛法同樣是因緣所生法。佛經里記錄的文字都是由特定對象,特定因緣。脫離了那個境緣,當成普遍真理就錯了,不是佛說錯了,而是我們胡思亂想錯了。否則任何人都可以拿佛陀的《卡拉瑪經》批判佛陀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不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我們要不要相信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

對於信心,不過是本覺本有,不覺本無的道理,不用多講。六祖能大師說過,迷時師渡,悟了自渡。他都有師承。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2-1-21 23: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22 04:34 編輯

回復 圓宇妙心 9樓 的帖子

你抄來的這些東西並沒新意。大部分修學凈土的人都知道是「移民」到一個因緣殊勝的地方繼續修學,直至成佛。你說要依據經文,可你總引用悲智夫婦的東西,那不是經文。有些觀點還不正確。即使生在色界里,並不意味著就沒有超越「三界」。彌勒菩薩在欲界的兜率天,他是欲界天人,也沒出三界了?看來你好多佛學概念並不清楚。

還是看經典吧:

《彌陀經》: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無量壽經》:
「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3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1 2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發菩提心 10樓 的帖子

評斷任何知見的標準是三法印,彼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如果師兄不具足法住智,是不會理解了義的。末學拋磚引玉,希望有緣人明了。此論題就這樣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2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1 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8樓 的帖子

如果賢友對自己能證果沒有信心,或者對於佛法沒有信心,那就離見道尚遠了,

    佛陀在經中反覆強調的就是:「自作洲!自作歸依處!勿作其他歸依處;以法為洲,法為歸依處,勿為其他歸依處。」(《阿含經》)也就是要依靠自己、依靠法,千萬不要去依靠任何其他的外力。修鍊界中都在講「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既然要依靠自己,可是如果不相信自己能證果,那豈不是連證果的基本條件都失去了嗎?修行證果,首先就要理性地建立堅固的信心,其中就包括要理性地堅信自己可以證果,也理性地堅信佛陀正法可以使自己證果,如果一個人不理性地聽信李x志的邪說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那就什麼都不能成就了。

  對能證果的懷疑,是造成人們不能證果的最關鍵原因之一。證得初果必須要斷除身見、戒禁取見和疑這三個結。「疑」的煩惱會障礙修行,如果懷疑自己或佛法,那就沒有修成的可能了。所以,首要的就是要知道,在如今末法還是能證果的!那些相信能證果的人必會得益,因為,佛陀說,如果有人成就佛、法、僧、戒四不壞凈的就一定是初果。而那些還在懷疑自己是否已經證果,或者還在懷疑佛法是否可以使人證果的人,一定還是不具足四不壞凈的凡夫!z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11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1 2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ND- 7樓 的帖子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衡量任何知見的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三法印,而不是哪個明師。佛陀在《卡拉瑪經》中也教導我們即使對於大師所說,也要如實知見,親自去實踐的,

卡拉瑪經  《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取自南傳巴利經藏《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經》。《卡拉瑪經》,此經記述了佛陀對卡拉瑪人的一番教誨。   經中佛陀總結了十項準則:  
 一、不因為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
二、不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三、不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
四、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就信以為真。
五、不因為根據邏輯,就信以為真。
六、不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七、不因為符合常識外在推理,就信以為真。
八、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
九、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十、不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  

 《卡拉瑪經》突顯了佛教求真、求實、求證的根本精神,有別於其它很多宗教單純的以信為本。上述十點,更是震聾發聵的醒世之言。   在南傳佛教地區,《卡拉瑪經》是一部家戶喻曉的經典,深受廣大信眾,尤其是知識階層的尊重與推崇。《卡拉瑪經》與常見的一些諸如「視師如佛」的看法有明顯的區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8: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