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談談凈空」末法唸佛是唯一法門「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19 0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18 20:20 編輯

佛陀在在世時已經斷定了正法,像法和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作為一個部分佛學者(由
其是東方人)所修的凈土法門,其真實的內涵也只是佛陀所講到二十五種圓通其中之
一。但在末法時期方便法門中最方便的。

在末法時期,一般大師所講的除了按三藏佛理外,一般會有時有加上自己感性的語
言,和自我中心的精神層面,感性的語言和心理活動,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不是自
害害人的感性,都是有他的慈悲性,最簡單的就是勸人多唸佛。至於其他的更有包括,
同情心,愛心,布施心,與人為善的心,包容心,諒解心等等。但有時候有些大師
卻忽略了有些說話不一定是理性的,如果站在佛學角度甚至會誤導他人弟子,有些
理性的說話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邏輯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考慮,是需要人用腦去
思考的。另外一種層面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層面,這個是指以個人的言行舉止
影響他人,由其是一般在佛教界已經受人囑目的佛學大師,他的一言一語都足以撼動
別人,這種精神層面當然就是包括宗教信仰,能夠使人在無奈的狀況下,心裡得到
安慰,當然這個只是暫且性的,甚至與初修佛學還離一大段路.但作為一個平凡人,
好比一個小說家,寫了一部小說,讓讀者看了流淚,歡喜,深受感動,一個家庭主
婦只要全心,用心地去做一道菜,便是美食。

但是,凈空法師所講的」末法唸佛是唯一法門「卻不是煮一道菜那麼簡單啊!
我手寫我心!

15

主題

258

帖子

14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2
48
zhenru 發表於 2012-4-26 20:38 | 只看該作者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19 10:11
三寶的光輝始終不變,佛光普照,只因眾生業力而接受多少。
佛教的衰落是從總體趨勢來說的,但不妨波動起伏 ...

如果[解脫的路確是一個,就是四聖諦!]的話,那佛陀為什麼在[法華經]裏說[化城]?

[一切聖者乃至成辟支佛、成佛,不同層次都依的是同一個法,即四聖諦。初果所學的四聖諦,實質上就是成佛之法,又叫大乘法,]------如此而講,佛陀初轉法輪之後,就應該化緣圓滿。為何還要二轉法輪,三轉法輪?阿羅漢就應該在佛涅磐后都成佛了!可是有哪一個阿羅漢在佛涅磐后敢稱 佛?!阿羅漢亦不俱四智圓明的。

[維摩詰經]中,佛陀的那些阿羅漢大弟子在  在家居士維摩詰大士 面前哪一個開得了口?他們在為人解説佛法時,維摩詰大士相詰問,那些阿羅漢為什麼答不得,卻非常讚嘆大士?


佛說小智阿羅漢是愚人。因爲灰身泯滅。

《阿含經》中佛有時說[我],有時說[取陰俱識],而五陰之內已經有意根及六識等七識了,那麽這個[取陰俱識]的[識]是哪一個[識]呢?----這就是三轉法輪佛說的大乘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祂是出生萬法的中心,是一切法的根本。也是佛在《阿含經》中說的本住法,涅磐本際。佛說真實我與五陰,三世色陰同時同処而不相在----[色蘊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受想行陰乃至識陰,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這是在講蘊処界無我的時候,同時也講 本住我。這樣佛法才不會落入斷滅見中;所以,緣起
性空的世俗諦並不是只講一切無常,不是把蘊処界滅盡以後變成斷滅空。我們學習  佛所開示
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時,必須以這個真實不壞的本主我第八識,來説五陰 十八界無我,這才是真正的阿含佛法。這才符合[涅磐寂靜]----第八識真如心的涅磐境界。
如果否定了第八識,就是斷滅見外道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47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4-26 02:23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4-25 12:51
學佛的四個主要步驟是信解行證,這文章的主題是「談談凈空末法念佛是唯一法門」換
句說話這是行門,行門 ...

凈土並非是唯一解脫法門, 這個, 大家似乎沒有什麼異議吧?

法師之所以講類似的話, 是有角度, 立場的。 絕非是無條件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6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4-26 01:51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4-25 08:54
楞嚴是要行者成究竟佛果, 所以, 行者必當下斷盡二惑。

其實, 唸校長名字,在學校掃地, 在學校做飯。 ...

學佛的四個主要步驟是信解行證,這文章的主題是「談談凈空末法念佛是唯一法門」換
句說話這是行門,行門有多少,不用我說,學佛弟子也可一一數出,那麼念佛是否唯
一法門「這個不作評論,但在客觀邏輯上,可以讓人眼球突出,但佛法是無高低,差
別在於個人的根基,所以我的文章既無手指,更加沒有月亮。讓大家來評語。

今罈子有」發菩提心「仁兄提出念佛法門的大綱,行門如果沒有解,那就好像煲一
煲湯忘記下材料一樣,"解」當然少不了經典,人人都知道「凈土三經」是解門的妙
葯,而「楞嚴經」可以說是凈土三經的精髓。

不過我再提出時下一般佛弟子甚至是一些為人師表的大師,他們認為末法時期人心
所向物慾橫流,所以念佛能把這散亂的心收斂起來,而且有雙重效應,因為另一個
效應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這個足以做成如外道一樣,只靠外力而達成某學者的
私慾。正如你所講的「其實, 念校長名字,在學校掃地, 在學校做飯。。。。。
統統可以導致畢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45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4-25 21:54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4-24 19:46
切入點找不到, 主要是資糧還不足。

楞嚴是要行者成究竟佛果, 所以, 行者必當下斷盡二惑。

其實, 唸校長名字,在學校掃地, 在學校做飯。。。。。統統可以導致畢業(解脫)。

關鍵是行者的念頭, 安住在何處。 就算你24 小時趴在課桌上, 念頭跑了, 同樣無法畢業。
不是說, 某某佛, 十劫坐道場, 也不能切入嗎。

讀經, 首先要了解這部經的目的何在, 而不是翻開就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4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4-25 08:46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4-24 12:13
我個人的體會是, 主修凈土, 兼學禪定, 有相互輔助的效果。

切入點找不到, 主要是資糧還不足。


切入點找不到, 主要是資糧還不足。



真源兄說得沒錯,原文連手指也看不到,請參考十一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43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2-4-25 01: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2-4-24 12:15 編輯
佛陀在在世時已經斷定了正法,像法和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作為一個部分佛學者(由
其是東方人)所修的凈土法門,其真實的內涵也只是佛陀所講到二十五種圓通其中之
一。但在末法時期方便法門中最方便的。

在末法時期,一般大師所講的除了按三藏佛理外,一般會有時有加上自己感性的語
言,和自我中心的精神層面,感性的語言和心理活動,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不是自
害害人的感性,都是有他的慈悲性,最簡單的就是勸人多唸佛。至於其他的更有包括,
同情心,愛心,布施心,與人為善的心,包容心,諒解心等等。但有時候有些大師
卻忽略了有些說話不一定是理性的,如果站在佛學角度甚至會誤導他人弟子,有些
理性的說話必須要經過深思熟慮,邏輯的分析,以及客觀的考慮,是需要人用腦去
思考的。另外一種層面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層面,這個是指以個人的言行舉止
影響他人,由其是一般在佛教界已經受人囑目的佛學大師,他的一言一語都足以撼動
別人,這種精神層面當然就是包括宗教信仰,能夠使人在無奈的狀況下,心裡得到
安慰,當然這個只是暫且性的,甚至與初修佛學還離一大段路.但作為一個平凡人,
好比一個小說家,寫了一部小說,讓讀者看了流淚,歡喜,深受感動,一個家庭主
婦只要全心,用心地去做一道菜,便是美食。

但是,凈空法師所講的」末法唸佛是唯一法門「卻不是煮一道菜那麼簡單啊!


我個人的體會是, 主修凈土, 兼學禪定, 有相互輔助的效果。

切入點找不到, 主要是資糧還不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42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23 1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40樓 的帖子

一點也沒錯,正是如此!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41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3 10: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23 11:33 編輯

回復 chico 40樓 的帖子

兩者大不同啊,賢友每日可以嘗試靜坐1小時,感覺不一樣哦,"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

佛教禪定是止觀雙運的,不僅要修「止」——定力,還要修「觀」——慧力,而解脫輪迴的根本在於智慧。佛教修止的目的也是為了修觀,即通過緣起正見來修無常觀、無我觀、緣起觀、不凈觀等種種觀法,以此才能剷除內心極深處以「我執」為核心的種種執著,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生死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0
chico 發表於 2012-1-22 20: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2-1-22 20:36 編輯

回復 Dhammapala 35樓 的帖子

同意這個說法。同盤起腿來數息,隨息,玩什麼長,什麼短。。。。沒區別。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9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2 12: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37樓 的帖子

春節快樂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8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22 0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36樓 的帖子

春節快樂!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37
jiandao 發表於 2012-1-22 09:52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1 10:42
回復 圓宇妙心 31樓 的帖子

初果,只是「見道」的聖者,也就是僅僅在道理上破除了見解的迷惑──見惑,對緣 ...

老兄春節快樂,全家幸福健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36
jiandao 發表於 2012-1-22 09:52 | 只看該作者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21 20:20
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學生只要不斷唸校長的名字就能畢得了業的。如果有這樣的學校,腦筋正常的人也不會將自己 ...



老兄春節快樂,全家幸福健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22 09:20 | 只看該作者
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學生只要不斷唸校長的名字就能畢得了業的。如果有這樣的學校,腦筋正常的人也不會將自己的子弟送去就讀。可笑的是,世間法誰都知道的常識,出世法反而糊塗,只因提倡的人是大師。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34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2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33樓 的帖子

末學認為是有關聯的,如果不了解緣起法是斷不了身見的,佛經是標月指,是指導我們究竟解脫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3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1 2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31樓 的帖子

初果,只是「見道」的聖者,也就是僅僅在道理上破除了見解的迷惑──見惑,對緣
起法生起了毫無疑惑的清凈信心

但緣起法與身見,戒禁取,疑結是兩回事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2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1 2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圓宇妙心 31樓 的帖子

如果你認為「身見,戒禁取,疑結」是不熟于思惑的話,那我沒有再和你討論的餘地
了。那就求同存異吧!就此到此為止!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31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1-21 22:5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圓宇妙心 於 2012-1-21 22:54 編輯

回復 Djogchen 30樓 的帖子

結並不只是思惑。
初果斷的三結就是身見,戒禁取,疑結三個結。
達到初果的聖人,已經斷盡對三界內一切現象在見解上的迷惑,即了知一切皆眾緣集起,都是無常、無我、苦的生滅之法,此時又稱法眼生或見諦,即見真理之意。
關於見惑和思惑:

初果,只是「見道」的聖者,也就是僅僅在道理上破除了見解的迷惑——見惑,對緣起法生起了毫無疑惑的清凈信心,而骨子裡那些與生俱來的貪、嗔、痴等思惑(或叫修惑)煩惱卻並未斷除。只有「見道」之後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道」,這時所要修的就是斷除思惑直至滅盡。比如,佛陀說:「見諦所斷。身見、戒取、疑。何者修道所斷。薄欲界貪慾、嗔恚、無明。得斯陀含果。斷欲界貪慾、嗔恚、無明盡。得阿那含果。斷色無色界貪慾、無明盡。得阿羅漢果。」(《阿含經》)
轉自:《金剛智慧能斷一切邪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0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21 21: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2-1-21 09:46 編輯

回復 圓宇妙心 28樓 的帖子

這就是楞嚴經里所講的客塵中的「客」好比你看到美麗的姑娘,你的心動,你就是旅店的客
人,你的心不動你就是旅店的主人,這就是見惑,所以回歸我們討論的話題「制心一處」只是針對見惑
一種法門,與你所講的「結」是兩回事,你講的「結」是一種微細的「思惑」是客塵
中的「塵」,平時是很難覺察得到的,當早上的太陽從門縫裡,一線光里,你看到飛動
著的塵埃,那就是你的思惑。。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 1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