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輸不起的中國,正在陷入困境

[複製鏈接]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12-15 0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12-14 17:19:02
顏昌海 鳳凰播報
當前,國際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中國大陸經濟危機。中國大陸經濟危急已成為國際主流媒體的焦點話題,而在所有美資的撤資當中,美國高盛的退出具標誌性意義。高盛曾絞盡腦汁希望在中國大陸紮根。《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目前出現了問題」。

每年一度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2日至14日召開,此前中央政治局的「定調」會議,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引起外界關注。近日國際《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日本產經新聞、路透社等紛紛報道中國大陸經濟的情況。外媒聚焦並分析中國大陸經濟,認為中國大陸故事難以避免地走向負面,面臨嚴重困境。

據報道,市場觀察者普遍認為,10最晚的一次會期,顯示中國大陸經濟正處在複雜境地。熟悉會議運作的國務院專家透露,會前兩個月的密集調研中,領導人的觀感與各個部門的宏觀數據間,未必完全一致。政治局召開被稱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會」的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然而,《華爾街日報》報道,北京沒有對「穩健」和「積極」做出詳細解釋,但中共領導人暗示,已經做好推出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的準備。此舉表明中國正在面臨挑戰,「控通脹」在讓位「穩增長」。不過,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承認,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為了保增長,中國大陸曾出台了一攬子刺激政策,進行大量投資,結果出現問題,一方面引起通脹,包括資產泡沫產生;另一方面導致經濟結構變得更加扭曲。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當市場聚焦於岌岌可危的歐元,國際上眼明手快的對沖基金經理已經下注中國大陸經濟衰退。他們看衰倚賴出口給中國大陸原物料或其它商品的國家,預期這些國家的貨幣都將看貶,如澳大利亞、巴西、韓國等。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故事曾經讓投資者興奮。然而現在,「我們注意到增長預期有明顯的變化,市場情緒從十分積極轉向相當負面。」位於倫敦的對沖基金創業人Papamarkakis管理2億美元的基金,他舉例說,中國房地產的衰敗大大削減了對澳洲鐵礦的需求,鐵礦製成的鋼筋主要用於建築。而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估計澳幣還將貶值。Papamarkakis說,10月份時他做了一次澳幣的賣空交易(short selling),那時澳洲貨幣自2011年來已經貶了10%。該報道稱,中國大陸10月份出現自2007年以來第一次外幣凈流出。12月初,人民幣在其政府控制的交易範圍下連續8次降到低點,這表示投資者擔心大陸官方可能控制其貨幣貶值,以更有利於出口。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紐約對沖基金經紀人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大陸目前出現了問題」。他表示,大陸官方對銀行的資本儲備要求放鬆,以鼓勵貸款。他認為這是某種恐慌的信號。

對於北京似乎再準備施行刺激經濟的政策,英國《金融時報》以題為《一個4萬億就夠了》的文章稱,當年北京出手4萬億帶來的諸多後果,使得民眾往往聞寬鬆而心生厭惡。貨幣政策放鬆充滿爭議,一方面源於被視為通脹起源,另一方面也被解讀為利益集團解套。該報道說,4萬億有三大弊端難以迴避:首先,這一政策使得過去兩年中國大陸經濟飽受通脹之苦,直到最近中共CPI才跌至5%之下,通貨膨脹本質就是政府掠奪私人財產一種合法手段,隱秘而惡劣;在當前負利率以及投資渠道匱乏的格局之下,更是一種財富的逆向再分配:不少家庭財產以及民間財富因此縮水,在官方低利率之下,每年銀行存款中暗含的通貨膨脹稅就超過萬億。其次,這一政策導致了大量「國進民退」行為,大量擠出民間資本;過去的天量信貸,更多低效率地分配給體制內勢力,造就了一度風靡全國的地王等現象。最後,這一政策最為致命的敗筆,在於再次鼓勵了中國大陸地方政府的投資狂潮。政府計劃看似只有4萬億,卻以乘數效應撬動了地方政府不知凡幾的「4萬億」,導致新一輪投資大躍進。

而中國大陸學者學者則看到:大陸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趕上美國次貸危機;而且,前些年曾經有所收斂的地方政府債務情況,也因此徹底走向惡化。僅官方統計數據就高達10.7萬億,各級政府總負債保守估計將佔中國大陸GDP70%以上;進一步審視未來國有銀行的壞賬預期,其對於經濟全局影響也令人戰慄。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表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已趕上美國的次貸危機。這些債務中不良貸款的比重可能多達30%,不過,中國大陸基本上不披露有關不良貸款規模的詳細情況。

此外,曾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製造業近來越發衰落。中國大陸貿易數據顯示,11月出口同比增速跌至2年來最低,對歐洲出口連續第三個月以個位數增長,與前8個月超過18%的平均增幅相比明顯放緩,而歐洲是中國大陸的最大出口市場。這一波來勢洶湧的衰退,正在席捲中國大陸龐大的製造行業,令數以千計本已因利潤率下降而生存堪憂的工廠,為存活苦苦掙扎。可以預計,伴隨著歐洲情況惡化,明年出口下滑趨勢將更為明顯,屆時數據將會更為難看。香港中小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稱,「我預計來年形勢甚至會更嚴峻。」他指出,工廠已經報告訂單同比降幅達15%。

德國之聲報道稱,中國大陸經濟形勢正處於「腹背受敵」境地,一方面是國內製造業發展速度放緩,通脹壓力高居不下。另一方面是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大陸帶來的意外衝擊。目前中國大陸經濟增長70%靠投資和出口,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如要保增長,調結構就可能推遲,越是推遲,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大。

最黑暗時刻顯然尚未到來,2013年往往被視為中國大陸經濟最可能硬著陸的一年。由於投資、出口和消費往往被視為拉動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長期以來不旺,如今出口因外圍因素打壓,中國大陸經濟如何避免在過度投資這條不歸路上繼續狂奔?!

近期,投資客相繼撤資中國大陸。全球最大私募股權公司黑石集團9月份轉讓了其持有的價值約14.6億元的上海Channel1購物中心95%股權之後,上海又曝出一批美國個人投資客集體拋售其上海物業,《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最近有10多位美國投資客正在集體拋售上海某酒店的70多套房源,市場總價約在1.26億元左右。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歐美經濟動蕩的背景下,美國投資客相繼撤資中國大陸樓市,並證實,外資撤出中國大陸樓市確實呈上升趨勢。此外,最近幾個月,美國銀行和高盛也先後結束與中資銀行的聯姻。在它們採取行動之前,美銀和美林將其擁有的中國大陸建設銀行的10%的股份出售了大約一半。在所有美資的撤資當中,高盛的退出具有標誌性意義。高盛曾絞盡腦汁希望在中國大陸紮根。

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這些銀行已經看到一點:中國大陸市場的前景晦暗,該是全身而退之時了。外資的不滿集中在三點:一是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新規定迫使外資企業將業務和技術訣竅轉讓給中資公司,以換取市場准入。二是政府採購規定有失公平,在華經營的外資公司「期望在公開招標中獲得平等對待」。三是中國大陸對外資企業併購採取的限制。要成立合資企業,外資方面必須尋找中國大陸公司作為合作夥伴,雙方的股權分配只能是一半對一半。在中國大陸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重不足,這給外資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1月15日首次發布報告,預警中國大陸金融系統風險,稱快速的信貸擴張導致貸款質量惡化、影子銀行和表外活動導致銀行脫媒現象加劇、房價下跌、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等將嚴重影響中國大陸銀行體系。知名對沖基金經理張敏傑說,目前中國大陸經濟增長70%靠投資和出口,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如要保增長,調結構就可能推遲,越是推遲,爆發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大。

近期,北京多次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外界分析,中國大陸房地產一向是大陸的經濟支柱,北京面臨著艱難選擇,不調控似乎「死路一條」,飆升的房價背後,是大量資金「抽離」實體經濟;而持續的樓市調控又勢必傷及正在下滑的中國大陸經濟,中國大陸或更會陷入經濟危機。

12月13日,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在人民網發表署名作者文章稱,由於房地產價格回落的基礎仍不穩固,70個大中城市中今年10月份價格同比下降的僅有2個。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中,多數城市的降幅不足1%。因此,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力度不能放鬆。此前,中央政治局對2012年地產政策的最新定調是:「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暗示政策短期仍趨於以控制房價為主。從高層官員眾口一辭強調房地產調控「不放鬆」,到從行動上再三摁住地方政府蠢蠢欲動的鬆綁衝動,顯示北京對房地產的調控不會輕易鬆手,限購等政策亦難以很快淡出。

對於房價,河北青年報稱,放鬆調控將「死路一條」,中央的態度起決定性作用;是因為「要死也是銀行比地產商先死」、「開發商綁架地方政府」、「房地產綁架中國大陸經濟」等言論頻繁出現,不過,對於樓市調控能否堅持下去,不少人持懷疑態度。

路透社13日報道,從2003年以來,中國幾乎每年都推出樓市調控之舉,但效果相對有限,炒房團四處出沒,令房價持續飆升。而在飆升的房價背後,房地產吸引資金「抽離」實體經濟,進而對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帶來不利影響,地產泡沫破滅的風險如「達摩克利斯之劍」般高懸在上。

中國本輪房地產調控,亦與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大陸的宏觀政策有關。當時迫於經濟增長和就業壓力,中國宏觀政策發生180度逆轉,不僅是財政貨幣政策的放鬆,更有一攬子刺激計劃,令一度低迷的房地產市場站上新一波高峰,本輪房地產調控因此被迫出場。報道說,房價飆升,百姓自然怨聲載道,威脅社會安定。但房價跌得快,殺傷力可能更大,因為這場房地產調控的成敗已經不只是關乎行業自身,而且攸關明年中國經濟是否「硬著陸」的宏觀命題。在經濟放緩的陣痛聲中,中國大陸房地產業的興衰將左右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走向;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陳玉宇說,「可以說,最近十年來房地產的確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支柱……而房價下跌過多並不是中國政府調控的本意,調控的本意是維穩,是要刺破房地產的泡沫。」

在中國大陸,房地產這一角色顯然尤為關鍵。瑞銀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甚至形容中國房地產行業是「全球經濟中獨一無二的重要行業」。數據顯示,2010年的房地產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直接比重逾12%。不過,房地產還影響到高達40~50個左右的關聯產業,包括水泥、鋼材等,還有就業。「如果從更廣泛的角度而言,房地產相關聯的產業是200多個,在GDP中的位置至關重要。」一個華東地區的小型房地產商對路透表示。

央行12月初意外地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讓一些房地產業者看到了調控鬆綁的曙光。但業內人士及專家紛紛表示,銀根稍有鬆動這並不意味著樓市的調控放鬆,也難以改變未來房價下降的趨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分析稱,貨幣政策的結構性放鬆,重點是只針對實體經濟,並不是房地產融資政策的轉折的信號。對整個房地產的融資政策,包括一些在供給需求調控方面的政策,並沒有根本性的轉變。

實際上,北京政府早在1990年代末就開始推行保障房計劃,但效果不如人意,這與資金不足以及分配製度不完善直接相關。當前中國大陸政府重啟保障房並「委以重任」,但制度的缺失仍令保障房建設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進程中步履蹣跚。保障房可分為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廉租房及公共租賃房四種。其中經濟適用房以及限價房購買者可以擁有產權,但必須持有一定年限如五年後,補交土地收益等價款方可買賣,廉租房及公租房則只租不售。

但無論是保障房還是限購政策,都顯示出此次房地產調控的「兇猛」一一路飆升的房價終於開始低下高昂的頭。但同時,也埋下了隱憂;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近日表示:「近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壓樓價。許多人關心這種打壓是否有效果。如果換一個角度考慮:要是打壓成功了,房價降下來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那就是中國大陸完了!」;「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業現在好比是一座火山,政府的打壓即是試圖把這個火山壓住。如果強制壓住了,熔岩不會自動消失,一定會從岩層中更為薄弱的環節漏出來,其後果是:惡性通貨膨脹、經濟再次探底,甚至引發火山爆發,最後一個支柱產業畫上句號。」

中國大陸這場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已經足足堅持了20個月,但行政限購令強壓下的仍是旺盛的需求,如何在有限的限購時間內,推進治本的制度改革?!

全球金融風暴、歐債危機接連重擊全球經濟發展,大陸官方祭出一連串的緊縮政策,試圖抑制通膨,迫使民營企業轉向地下銀行籌資。如今歐洲市場需求疲弱,對中國大陸出口造成衝擊,引發新一波企業主跑路潮。這現象應證了早前專家的預測,而且漸漸在大規模出現。

中國大陸最大出口地區----歐洲,目前深陷歐債危機中,從最近中國大陸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歐債危機對中國大陸出口帶來負面衝擊。隨著年關還貸高峰期來臨,企業資金鏈斷裂,引發倒閉或出走的現象正在浙江各地引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說,連日來,浙江多家地板企業負責人紛傳失蹤。「南潯春水」董事長於春水、「聖拉格」的姚偉都因為參與民間借貸,引發資金鏈斷裂而出走。「寧波祥寧控股集團」負責人陳永興全家8號也證實失蹤,106名員工不知該向誰討工資。……

然而,企業倒閉潮為什麼都發生在浙江境內,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浙江的民營企業比較活躍,高利貸、地下銀行、第三借貸市場都是比較活躍的地區,但經濟危機引發的倒閉潮是全國性的,不會僅在浙江一帶。「浙江還有長三角、珠三角很多企業,已經看到很多企業有同樣問題,這個資金流動也好、高利貸也好,或是整個企業面對出口訂單減少出口減少,成本上升這些壓力,這些是全國性的東西。」而早前謝田就預測:「12月中下旬這現象會繼續加劇,並且可能在1月底、中國大陸新年來臨之前,爆發另外一波倒閉潮。」

為了防範民企老闆跑路或對工人惡意欠薪,浙江當局全面加強對企業營業監控,鎖定的重點企業從3600家擴大到5000家。謝田表示,對所有企業實施營業監控,實際上是很難辦到的。北京師範大學MBA導師段紹譯說明認為:造成中小企業老闆「跑路潮〞的原因,是因為國有銀行主要貸款對像為國有企業,民間公司很難借到資金。「跑路潮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們中國大陸的金融業,政府壟斷、由政府管制,我們國有銀行的錢,主要貸給了那些不怎麼缺錢,甚至根本也不缺錢的國有企業,卻讓正常企業,就很難貸到銀行的錢,甚至就根本貸不到銀行的錢,這是最根本的原因。」解鈴還需系鈴人,段紹譯認為,政府要改變政策,提供民營企業足夠的資金需求,解決資金斷鏈問題,或許能緩解「民企外逃」現象。而經濟時政評論家草庵居士表示,中國大陸企業老闆外逃其實跟中國大陸社會制度息息相關。「而這些逃離中國大陸的這些人,有很多是合法的、有很多是違法的,但是我們不管你合法的人逃離還是違法的人逃離,都表明中國大陸司法制度有嚴重缺陷,合法的逃離是他們沒有得到保障,非法的逃離他們沒有得到懲罰,這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11-12-15 01:55 | 只看該作者
呵呵~~那邊美國還在危機著呢。。。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3
 樓主|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12-15 02: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zjd713 2樓 的帖子

見識短淺啊,啞鈴哥,雖然這次危機狠了點,但也沒啥大不了的。自由市場經濟就這樣,自由地陷入危機,自由地脫離危機,一切以市場自由調節為準,是一種敬畏自然規律的表現,不像某些傻大黑粗,天不怕地不怕,最後被懲罰。。。哈哈。

看來你移民加拿大時間還短,啥也沒經歷過嘛。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4
zjd713 發表於 2011-12-15 02:17 | 只看該作者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12-14 10:10
回復 zjd713 2樓 的帖子

見識短淺啊,啞鈴哥,雖然這次危機狠了點,但也沒啥大不了的。自由市場經濟就這樣 ...

我的見識不是你這種膚淺之輩能理解的。。。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5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1-12-15 18:03 | 只看該作者
自由地出生,自由地滅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1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