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大選真的有大財團支持並控制嗎?

[複製鏈接]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utu 於 2011-12-7 17:18:26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作者: 陳錦雲  
1、美國的民主D平均每次募捐都只有共和D的1/2-2/3,一樣當選,說明錢多並不是絕定性的。
2、美國禁止公司和銀行捐款,只能個人捐款。
大家可能會認為美國是私有制國家,公司和銀行都是個人或股東的,個人捐款和公司銀行捐款沒什麼不同,我們都是在中國這種畸形的「公司制」國家呆慣了的人,自然以為公司里的錢老闆可以隨便拿。其實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把私人「公司」取名叫「公」司,而不叫'私司」呢?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他賺的每一份錢都是屬於公司里的,而不是老闆個人的,如果公司倒閉了,只能拿公司裡面的錢來還賬,而老闆私人的東西,比如不屬於公司的老闆自己的房產,那是真正的個人的,無須拿來還賬,所以也叫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如果老闆要把錢從公司的錢變成自己私人的,那叫分紅,獲得紅利,這就是個人收入,必須繳稅,在美國是累進位所得稅(累進位所得稅就是收入越高,繳的稅就越高),公司紅利往往高於普通個人收入,所以稅收也很高,往往高達50%-70%,上了稅之後的錢才是真正的個人可以消費的錢,美國的公司可不是像中國這樣造假的,美國的所得稅更不是像中國這樣的兒戲,所以不要用中國式的思維來想美國,美國不僅公司的錢監控的嚴格,而且選舉經費更是監控的嚴格,而且是開放給民間老百姓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查,老闆在獲得紅利之後,才能以個人名義進行政治性捐款。
3、美國限定了個人一年累計政治性捐款的上限。如果中國要進行有效的民主選舉也必須像美國那樣建立能跟蹤到每一筆錢去向的法律體系,並且規定上限,比如每人每年累計政治性捐款數量必須低於100元人民幣.這樣就排除了某些很富有的選民捐很多錢的情況.。
4、美國限定個人一年累計給某一個候選人的政治性捐款的上限,而且更低。如果中國要是施行民主制/度就應該規定這個數目為30元以內. 這樣就更加保證了在某些重要性的職位的選(阿)舉上,富人的影響更小。
5、美國的各D選舉能獲勝的選區相當固定,和宣傳不宣傳關係不大,老百姓的價值觀很穩定,雙方爭奪的主要是很少的幾個州,因為那幾個州雙方支持率旗鼓相當,其他絕大部分州根本就幾乎沒有變化,這說明在自由民主國家民意和宣傳的關係不大,完全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6、另外選舉宣傳需要多少錢呢?就以美國有史以來花錢最多的布希的那屆總統選舉為例,兩D一共花了40億美元,總統是每四年選一次,也就是每年 10億,美國人口一共約3億,人均下來才3.5美元不到,這對於美國人均約3.5萬美元的GDP來講僅佔万分之一,這萬分之一的花費按中國的2007年 GDP算,相當於我們人均花1.47元人民幣,這個數目高嗎?在中國,統治我們的D壟斷霸佔整個國家的全部媒體。美國兩D每四年40億的宣傳花費,和中國的那個D所擁有的超級壟斷宣傳機器相比,美國那點錢不過是個零頭而已。
7、美國的D是開放的,任何人都能自由組D,任何人都能去募捐選舉經費,所以說要能募捐來錢,還是靠民眾的支持率。
8、美國的民主D和共和D兩D入退完全自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攔,也就是說美國的兩D完全是兩群想法相近的人而已,根本不是D給我們誤導宣傳的那種嚴密的組織。D完全是一群政治積極分子而已。D內推舉候選人也是自由競爭,而且競爭還異常激烈,就像在一群積極分子中進行較小範圍的選舉一樣,有時D內的競爭甚至超過兩D之間的競爭,那種由某集團內定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因為它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能參加、參選和投票選擇D內的最終勝出候選人。
9、為了排除政府干擾,美國《哈奇法》甚至禁止政府工作人員在工作時、在聯邦政府工作場所,或者身著政府制/服時從事助選等政治活動;禁止慫恿或勸阻與政府僱員所在機構有業務關係的任何人進行助選政治活動。這類事情在美國屬於犯法行為。美國《哈奇法》有雙重目的:1.保護政府僱員,使競選者無法向他們提出幫助競選的請求。2.保護公眾不受政府官員干擾,使政府官員無法利用職權和官位之便幫助特定候選人。該法禁止利用政府職權或影響力來從事干預選舉的活動;禁止代/表候選人募集或接受政治性捐助。
另外根據美國1883年制定的「潘德頓法令」(Pendleton Act)規定,政府官員和政府僱員必須在作為政府工作人員時政治中立。美國法律規定公司僱員不得代/表某個政D或候選人使用公司的資金、資產(包括電話、複印機或電腦)、服務或設施。任何員工或其他個人如已經或打算為政治活動捐款,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補償或報銷此類捐款。此外,美國法律禁止向美國的政府公職人員支付酬金。
10、「財團」這個詞的翻譯有問題。這個詞的本意是指捐錢的個人所在的那個團體的意思,完全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富人俱樂部的意思。
這些所謂的「財團」包括這樣的組織:比如各種類型的工會,伐木工人工會,汽車業工人工會,電氣工程師工會,教師聯盟,律師團體,小麥種植者組織,臨時工聯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翻譯為「財團」或者「利益集團」的組織,使用本來用來表達「富人俱樂部」意思的「財團」一詞,去翻譯一個像臨時工聯盟這樣的組織,我只能說某些人用心真毒。另外這些組織僅僅能夠號召大家捐款,不能組織捐款,更沒有對其成員的任何捐款強制性,不加解釋的翻譯為「財團」是某D有意的歪曲和誤導。
舉個例子,你要是在美國當一名臨時工保姆,加入了美國的臨時工聯盟工會,你每個月捐了5塊錢給民主D,(美國的兩大D是自由進退,D費也是自願捐的,當然數量要受限制,你每個月捐5塊錢,在美國這就是D費。)你就成了中國那個被D有意翻譯為「財團」的人了。
再比如你在鐵路公司上班,你加入了全國鐵路運輸網工人工會,這個工會一共有10萬名會員,當然工會要交會費,但是根據美國法律任何這類組織的會費都不得用於捐助競選總統和聯邦議會議員,只准個人捐款。你們鐵路工人中支持民主D的人較多,大家人個人自願捐款給民主D的候選人,最後統計下來整個在你們工會的人一共給民主D捐了50萬,然後中國官方就不加解釋的說美國民主D受到全國鐵路運輸網這樣的財團和利益集團控制,這就是中國式的官方翻譯,也是喉舌們長期訓練出來的誤導技巧。再加上你加入的工會裡面必定有部分人有不同想法,他們支持共和D,一共捐助了20萬,中國式的報道就會說:「美國的某些利益團體和財團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同時給民主D和共和D捐錢,比如美國鐵路運輸網就給民主D捐了50萬,共和D捐了20萬」,其實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工會沒有權利控制他的任何成員個人把錢捐給那個D和候選人造成的,中國政府玩弄的這類翻譯遊戲簡直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11、然後我們再看看美國的財富分配狀況,美國打工者的工資性收入佔GDP的約55%,而做老闆的投資性收入僅佔GDP的約15%,其餘的30%是政府財政收入,但美國政府被禁止在美國國內擁有媒體,而且這政府收入的絕大部分又被以福利的形式補貼給打工者,而老闆由於人口很少,又屬於富人,其享受的福利比例微乎其微,而且美國的主要公司基本都上市,很多打工者都擁有這些公司的投資所得和分紅,綜合下來美國的打工者收入佔到了GDP的70%以上,老闆所得只佔GDP的百分之十幾。那一方在資金上有優勢一目了然。而中國的打工者工資性收入佔GDP的11%,其餘的80%以上都是官府和依附於官府的商人等既得利益群體的收入,中國官府又只允許官辦壟斷媒體,而且政府收入裡面的錢又以反福利制/度的方式補貼給有權有勢的群體,誰在資金上有優勢也一目了然。(註:中國不僅沒有福利,而且是反福利,自由民主國家都是通過福利縮小貧富差距,中國是通過反福利制/度加大貧富懸殊,比如市民比農民福利多,幹部比市民福利多)。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沙發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1-12-8 07:17 | 只看該作者

美國大選財團撐腰

本帖最後由 小康人家 於 2011-12-8 07:26 編輯

美國大選財團撐腰

好多財團往往是兩邊下注,這樣,不管誰當選總統,他們都是贏家  田文

  美國大選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戈爾與小布希也正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政客們為此慷慨陳詞,支持者們手舞足蹈,海報、綵球、氣球,各種造勢機器紛紛開足馬力,盡情發揮。而在場外,有兩個統計數字時刻牽動著政客和媒體的心:一是支持率;二是籌款額。

  早在去年年初,即距選舉近兩年前,參加總統候選人提名的角逐者早已在競選經費的籌集上展開激烈的爭鬥。這不僅是因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還因為競選經費是參選人問鼎白宮的關鍵。有人比喻,通向白宮寶座的路是用美元鋪就的。

  籌集經費是第一件大事

  競選經費的籌集歷來是競選美國總統者面臨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他們成敗攸關的頭一個硬仗。因為要競選,就得組織競選班子、高薪聘請專業競選問題專家;需在報刊、電視、網路上作宣傳廣告;要在全國各地進行競選旅行,搞電視辯論,進行民意測驗,等等。這些都得花大筆的錢。1996年大選,民主、共和兩黨花在電視和報刊上的廣告費用高達2.6億美元。

  在籌集競選經費的競爭中,共和黨的小布希和民主黨的戈爾遙遙領先於各自黨內的對手。小布希自去年宣布參選后,截至去年9月便籌集了5700萬美元,到今年8月已增至約1億美元,因此成為美國政壇上擁有競選資金最多的人,創下美國歷史上的最高紀錄。戈爾截至去年9月也籌得2400萬美元資金。兩黨其他參選人都相形見絀。共和黨內的麥凱恩曾經想挑戰小布希,在今年2月新罕布希爾州「初選」中獲勝后,籌款上雖一度有所起色,但即便如此,他的競選經費當時也只餘下770萬美元,這使他難以回敬小布希的宣傳攻勢,到了今年4月便不得不中止競選。民主黨內惟一與戈爾競爭的參選人布拉德利在去年9月籌集了1840萬美元,財力上不敵戈爾,也於今年4月退出競選。其餘的參選人,如共和黨的伊麗莎白·多爾、丹·奎爾、大出版商福布斯、拉馬爾·亞歷山大(前田納西州州長)等,在去年頭6個月中均只籌得約200萬至300萬美元。這些參選者都被迫提前在今年3月退出競選。小布希和戈爾由此分別勝出,獲得共和、民主兩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競選資金越滾越大
  花在競選美國總統上的錢,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1860年大選,林肯總統只花了10萬美元,1952年艾森豪威爾競選總統時,他及其對手總共花了1100萬美元。1972年總統競選,共和、民主兩黨共花了約1億美元。1996年美國大選花費膨脹到9億美元。今年的大選,參選人若一開始不籌足2000萬至2500萬美元,就休想展開全面的競選活動。據美國媒體報道,估計花在這屆大選上的資金將達25億至30億美元。

  這麼巨額的競選經費來自何處?

  第一,個人向候選人直接捐款。依照「1974年聯邦競選法」,任何個人可向一名參選人捐款限額為1000美元。個人在一次大選中為所有聯邦候選人及政治組織的捐款總限額為2.5萬美元。但法律規定200美元以下的小額捐款不用上報。

第二,由政黨籌集資金。這類資金實際上系由公司、團體和個人提供。有關法律規定,個人在一次選舉中可為政黨捐獻的錢不得超過2萬美元。但是,法律卻規定,為政黨提供正式捐款之外的「軟錢」數額不受限制,實際上給政治捐款開了一個方便之門。據美國有關研究機構的報告,在上次大選中共和、民主兩黨所獲「軟錢」分別達到1.4億美元和1.223億美元。

  第三,由「政治行動委員會」(簡稱PAC)為候選人籌集資金。這是由公司、工會、專業組織或其他利益集團從事遊說、捐款的機構。1974年的「競選法」雖規定,PAC對每一個候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5000美元,但捐款總額不受限制。於是,名目繁多的PAC,諸如啤酒、牛肉和冰激凌等生產銷售商組織的PAC,像「兔子一樣繁殖起來」。

  第四,聯邦政府給參選人及政黨的競選輔助資金,稱為「聯邦配套選舉資金」。它實為
稅人口袋裡的錢。依照國家對選舉的資助制度,納稅人可自願從其所繳稅款中指定3美元作為政府選舉輔助資金。上次大選中,此項資金總額為2.12億美元,其中6300萬美元用於資助「初選」中的參選人;2500萬美元用於資助政黨的「全國代表大會」;1.24億美元用於
  正式競選階段。這次小布希因籌集了雄厚的競選資金,決定在「初選」中不要政府的補助,而在開支上避免受限制。

  第五,參選人自掏腰包,其開支數額可不受限制。1992年大選,大出版商福布斯承襲美國大富翁自己出資競選的傳統,在競選中花了6000萬美元,1996年他又參選,花了3700萬美元。據說,他的個人資產多達32億美元,這區區幾千萬美元,對他來說不算什麼。這次大選,福布斯本想故伎重演,而且可能是財力上惟一能與小布希相匹敵的共和党參選人,後來因為形勢所迫,打了退堂鼓。

  財團並非「孤注一擲」

不過,這些財團也並非「孤注一擲」,好多財團往往是兩邊下注,乃至多邊下注。據美國媒體報道稱,1992年的美國大選,歷來支持共和黨的企業界為該黨捐款8900萬美元的同時,也向民主黨捐款6900萬美元。就連一向支持民主黨的工會組織一方面向民主黨捐款2700萬美元,同時也向共和黨捐款200萬美元。1996年大選期間,證券和投資行業給共和黨的「軟錢」為702萬美元,同時給民主黨「軟錢」591萬美元。當年共和、民主兩黨分別在聖迭戈和芝加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大壟斷企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分別向它們捐了10萬美元現金和大量免費電話服務等。

  富豪和財團在政治捐款上之所以採取這種實用主義態度,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往往變幻莫測;其二,美國實行的基本上是共和、民主兩黨輪流坐莊的「兩黨制」,有時是一黨入主白宮,另一黨主宰國會;其三,在資本密集與相互滲透的背景下,各大利益集團原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們又都與兩黨及其頭面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採取「把雞蛋放在兩個甚至多個籃子里」的做法,這樣,不管誰當選,他們都是贏家。

  美國式的「黑金政治」

  有的西方人士評價說,各個利益集團通過政治捐款,影響美國的內外政策,為己牟利,已是美國政治運作的一大特色。據美國媒體報道,石油巨擘哈默家族及其麾下的西方石油公司歷來與副總統戈爾關係密切,也是戈爾最主要的贊助商之一。而戈爾在一宗價值36億美元的「私有化交易」中,將21公頃國有土地強行批准給西方石油公司。安龍天然氣公司向小布希捐獻了50多萬美元,作為回報,小布希在得克薩斯州放寬了排放有害物質的限制。臭名昭著的「全國步槍協會」罔顧民意,反對限制銷售槍支,素為選民所唾棄,但一些拿了該協會錢的競選者依然站出來為它撐腰。

  就像一位競選工作人員所說:「雙方都能從中得到好處,誰願改革呢?」1996年初「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舉辦1000美元一人的豪華晚宴,參加者達3000人之多。而且,凡捐款25萬美元以上者可安排在「貴賓席」與當時的眾院議長金里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多爾等共進晚餐。民主黨也有類似做法,富豪們花上10萬美元,可與總統柯林頓、副總統戈爾一道喝咖啡、打高爾夫球。今年5月24日,柯林頓和戈爾還創造了「拍賣籌款」的紀錄。這次晚會門票價格並不高,最低票價只要50美元。如果出2.5萬美元,就能坐在總統附近吃燒烤。結果出席晚會的人數達到1.2萬,總共籌到2650多萬美元。
  美國歷史上有「政黨分贓制」,新總統上台後會將肥缺獎給巨額捐款者。時興的做法是將大使的職位獎給捐獻最多的支持者。大使這個差使,在西方備受尊敬,當過一任,便終身獲得「大使先生」的尊稱。四年一度的大選正是謀取此職的大好時機,富豪們趨之若鶩。
  改革雷聲大雨點小
  競選捐款問題已成為美國政治制度中根深蒂固的頑疾,引起美國人的強烈不滿,有2/3的美國人要求改革競選籌資制度。
  兩黨的一些頭頭腦腦們一直在嚷:要改革競選經費制度,但都是口是心非。最有趣的要算今年6月22日戈爾進行的籌款活動,當時,正逢司法部調查他1996年在加州一個佛教集會上「非法」集資14萬美元一事,但當天他還是為民主黨籌集了110萬美元資金。可笑的是,在聚會中戈爾的演講主題是:他當選總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競選籌資制度。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專門研究競選資金的教授亞歷山大指出,大公司和各利益集團捐助大筆競選資金是出於競爭和投資的需要,它們在這方面懷有「軍備競賽的心態」。因此,叫嚷半天的競選捐款制度改革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環球時報》 (2000年10月20日第三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3
 樓主|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12-8 07: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小康人家 2樓 的帖子

對比閱讀,本文恰恰是對你這篇文字的駁斥。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606

帖子

663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3
4
sdwddnh 發表於 2011-12-8 08:33 | 只看該作者
你就給美國拍馬屁吧。
美國老百姓都上街了,還吹呢。
結果他們屁也沒得到,直接都趕回家了。這結果你是不是也要表揚下美國警察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51

主題

3106

帖子

333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31
5
 樓主| 飽暖思平等 發表於 2011-12-8 08: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sdwddnh 4樓 的帖子

不怕告訴你,美國60,70年代,鬧得比現在還凶呢。自己想去。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公民,請你不要拒絕民主,因為民主讓你活得有尊嚴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個富人,請你不要討厭民主,因為民主讓你的財富有更好的未來;如果你是一個既得利益者,請你不要敵視民主,因為民主讓你避免被報復清算的命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主題

606

帖子

663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3
6
sdwddnh 發表於 2011-12-8 08: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飽暖思平等 5樓 的帖子

是啊,鬧了也白鬧。屁用啊!
說明美國屁民也不好使啊。就算他們數量達到99%也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532

帖子

19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5
7
zhijin0103 發表於 2011-12-9 12:44 | 只看該作者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階級鬥爭。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統治階級在台上演戲,被統治階級在台下看戲。主導的最高財團是充當編劇與導演,政治人物當演員,只要大眾不造反,他們這場戲就是成功的了。沒必要高看美國的政治。想想七、八十年代的百萬英鎊的價值和現在百萬英鎊的價值,人們都以為自己比前輩幸福,百姓大眾在一場場好的壞的戲中體會自己的人生,麻醉中一代代老去。屁民們明白的與不明白的,看來看去,還是家天下,來來回回換口味,一會台前的家族,一會幕後家族統治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能不能變變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8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1-12-9 15:10 | 只看該作者
看看共和黨的表現就知道的確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0: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